今年以来,O2O死亡名单已经不再是一个或两个公司,而是一串一串的行业性坍塌。O2O就像是一阵风,多少企业想借此风口上天,可曾料想,最后却摔得“四仰八叉”。
对于较早涉足电子商务领域的服装行业来说,O2O想必是一次新的机会,然而,服装行业的O2O相较于互联网创业公司的O2O有何不同?如何形成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将O2O定位于业务主线还是辅助?都成为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些问题。
日前,在接受ENI记者采访时,Kappa信息部经理钱良旭表示,服装行业也许还不太适合做O2O,现在的O2O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和业绩增长点。行业内对于O2O的实践太浮躁了,噱头居多,即使真的要做O2O,也需要有这些必备的沉淀。
以下为采访全文:
记者:目前Kappa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怎么样?
钱良旭:目前主要还是核心的业务系统,包括SAPECC、OA、零售Portal、BI等等。不客气一点来说,算是行业内比较先进的。其中,ECC是核心ERP,OA供是办公审批使用,零售是retail管理,也叫DRP,BI是分析工具。
记者:这些系统和Kappa的具体业务是如何结合的呢?
钱良旭:业务系统必然是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做的蓝图设计开发的。精炼了说,就是管理企业内部的资源,资源包括存货、固定资产、人力、资金,通通都会纳入到业务系统的管控环节中。根据不同的企业业务模式、供应链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设计。
记者:其实这两年来互联网的发展给服装行业带来的变化是非常大的,很多企业也都开始纷纷试水O2O,对于Kappa来说,目前的这些业务系统能够继续支撑未来的业务需求吗?
钱良旭:我们觉得服装行业并不适合O2O,现在的O2O并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和业绩增长点,我们打算沉淀沉淀再说。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就不发展了,变化还是存在的,只是并不把这个变化叫O2O。行业内对于O2O太浮躁了,噱头居多,我更喜欢务实些。
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软件与互联网并不冲突,互联网兴起也不是最近的事了,多数在互联网冲杀的企业和供应商,最终还是会冷静下来做好基础建设和后端的管理。而现在用的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软件还是有效的,只是市场对于反映的时效和准确度有了更高要求,即使真的做O2O,也需要有这些必备的沉淀,O2O确实不是随便喊两下就能实现的。
记者:说到沉淀,O2O确实需要有强大的线下支持。您认为服装行业要尝试O2O模式,至少要做足哪些方面的准备?
钱良旭:前提是O2O的定位,是企业的主业务线还是辅助,这个必须要想清楚了。如果定位只是辅助,那么没有必要投入太多的时间、精力、资金去大动干戈。我认为在已有的环境下进行调试就可以了,形似不用神似。如果是主力业务线,那么就必须要有做好大动作的准备,一系列的问题必须在企业内部存在共识,比如电商部门的定位、是否要求盈利、引流带来的利润如何划分等等。没有这个共识,最终连形似都做不到。
另外,就是O2O带来的产出物,必须有明确规划,现在的环境下,无论在做O2O的还是号称已经做成O2O的,都没能清晰的描绘出O2O的盈利模式,哪些钱是通过O2O挣来的,没有答案。在我们看来,O2O并不是赚钱的机会,反而我们会更看重O2O的一些副产品,比如线上线下价格体系的建立、库存的打通、会员体系的打通等等,这些并不能计算出值多少利润,但是这些对于企业的管理水平是有相当的促进作用的。
在定位和产出物能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剩下就是项目进行了,在这个过程中仍然会有很多问题,但是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
记者:对于服装行业来说,在项目实践过程中,除了譬如线上线下抢货、利益分配冲突这样的一些问题,还可能会出现一些什么问题呢?
钱良旭:那可就多了,我们曾经预估会有500-600个左右,大的几个包括结算、退货、联营分成,比如线上订单、线下取货,那么在产生退货的时候,退线上还是退线下?简单粗暴点呢,就都退线上,大多数的企业也是这么干的。
但是,线下发了货,不能白忙活,必须要有奖励机制,这样他们才能持续的配合线上发货,奖励如果都给了线下,线上又同样会出现不满,问题又来了。随便说了几个场景,就会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逐个解决。所以我说500-600个,没准还保守了呢。
所以,O2O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改革,不是拍脑袋就能做起来的。这也是Kappa决定先缓缓,不盲目上马的原因。
记者:那么对于Kappa来说,目前有没有一个大概计划,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能会投入开始做O2O?
钱良旭:事实上,我们只是没有一个标准的项目叫作“O2O”,但是做事是从没停过的,比如我们线下门店的逐步网络化、全部终端店铺都保障数据准确和实时在线、逐步建立线上线下共同的会员体系,这些其实都是O2O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