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创新2.0
I T
产业
当前位置:首页 >互联网•IT > 互联网+ > 互联网化 > 正文
“云化+生态”助力银行数字化转型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佚名 2017-12-29 11:05:02
由于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际银行业发展也陷入困境,2014年以后的平均收入增速仅为5%。在国内,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银行业面临三大冲击:一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银行赖以生存的息差逐渐收窄,银行净利息收入降低;二是金融脱媒引发存款成本提升,对公业务投行化、对私业务理财化,经营成本提高;三是来自互联网金融公司等新型竞争对手的挑战。三大冲击严重影响了国内银行的收益,2016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仅为1.2%。面对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变以及服务需求方和供给方行为模式的转变,银行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由于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际银行业发展也陷入困境,2014年以后的平均收入增速仅为5%。在国内,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银行业面临三大冲击:一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银行赖以生存的息差逐渐收窄,银行净利息收入降低;二是金融脱媒引发存款成本提升,对公业务投行化、对私业务理财化,经营成本提高;三是来自互联网金融公司等新型竞争对手的挑战。三大冲击严重影响了国内银行的收益,2016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仅为1.2%。面对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变以及服务需求方和供给方行为模式的转变,银行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据统计,最近几年我国银行每年平均投入税前利润的17%~20%用于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德勤2016年国际银行业调研报告显示,超过20%的领先银行已经投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布局,积极筹备数字化转型。对于银行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将成为下个十年的战略重点。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始终关注中国银行业的升级转型进程,通过对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洞察,逐步总结出了我国银行业基于“云化+生态”理念的三大转型策略。

重塑渠道提升客户体验

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全球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移动互联的发展使得人们既可以不受金融机构服务点地理位置的限制,也不受营业时间的限制,只需持有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即可随时随地自助完成大部分金融服务。金融服务已嵌入用户日常生活,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本身变得“无形”。尤其在以移动化、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的深入应用后,人们的行为和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利用数字化渠道获取金融服务已经成为主流。在数字化渠道建设中,传统物理网点的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需考虑将移动营销、视频协作、全媒体联络等能力融入当前渠道,打造全渠道服务模式,为客户营造多渠道安全一致的服务体验。

在移动营销方面,银行基于移动化和大数据技术,采用智能移动终端,分流柜台的非现金业务,从而更好地服务社区和小微商圈;同时银行采用智能移动终端可以协助银行网点尽最大可能释放宝贵的人力资源,充实营销队伍,增强网点的营销服务能力,全面推进网点由交易结算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

在视频协作方面,银行采用多媒体协同技术,融合不同业务类型,共享专家资源,远程实时响应业务需求,将面对面服务延伸到社区、园区、机场、远郊等传统银行网点无法覆盖的地方。多媒体协同技术可以实现物理网点快捷部署,分流柜台业务,将标准化的业务转移到自助设备上办理,降低银行成本。

在全媒体联络方面,云化的全媒体联络中心可以利用智能移动终端的便利、智能路由分层技术、高清视频技术、数据协作技术以及全媒体接入能力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改造,拓展新的全媒体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所见即所得”的优质服务,提升客户体验。

随着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传统银行网点通过金融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会拥有零售银行的相应职能,还可以带动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等的全面发展,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并增加销售。未来,银行将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就是金融服务,可以部署到各种场景,由人们随时随地体验。

重塑平台打造创新业务

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首先要确保稳定运营生产,然后才能在技术平台基础上进行创新。“十三五”期间,我国银行业老旧的核心业务系统仍然依赖大型机系统,以致IT成本居高不下、自主可控能力有限,其数字化转型正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原有的技术平台老旧,无法满足金融科技时代业务创新和发展的需求;二是诸多新技术难以和原有系统进行适配,无法迅速得到应用。为解决以上问题,必须重塑平台:引入云平台将传统封闭架构逐步向开放分布式架构转型,满足系统敏捷和可伸缩的需求;引入大数据平台实现精准营销和实时风控,并实现数据重塑。在此基础上,广泛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业务创新,给数字化银行带来更强的决策能力、洞察能力和流程优化能力。

在云平台方面,银行利用私有云,可以有效整合IT资源,提升IT基础设施利用率,同时可以提升系统的弹性扩展能力,实现资源快速供应、软件快速部署、运维管理高度自动化,并且大幅降低IT基础设施的初期投入以及后期的管理和维护成本。另外,通过延伸和利用外部云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还可以与客户、同业、监管机构等构建云生态系统,在外部云平台上进行高效和顺畅的互动、业务创新。

大数据平台方面,银行可以通过迭代式推进数据的获取、分析和应用三大步骤予以实现。首先,以客户为中心,强化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获取全渠道数据,并围绕客户线上线下行为建立完备的大数据基础数据平台;其次,在此之上打造行内外部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的数据清洗、整合、分析、跟踪和聚类等深度挖掘的大数据分析平台;最后,构建全面的大数据应用视图,将数据洞察应用到未来业务策略制定、管理模式调整、营销模式创新以及产品结构优化的多个方面,实现数据分析业务价值的最大化。

在业务创新方面,银行基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对客户的感知越发精准,其财富管理和咨询服务将会从初期的业务关联推荐转向智能投顾服务。通过智能引擎,银行结合客户行为习惯,推介真正符合客户需求的理财产品、组合理财方案和客户财富诊断报告等个性化服务。风险职能部门可利用大量的结构和非结构性客户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型数据集里识别复杂的非线性规律,提升风险模型的准确度,更好地作出信贷风险决策,监控投资组合,从而尽早发现问题,预见金融犯罪和经营亏损。

跨界合作实现生态共赢

通过收购、投资、战略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布局和借力金融科技创新,向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已经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策略之一。麦肯锡对全球100家领先银行的调研结果显示,52%的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有合作关系,37%的银行采用风投或私募的形式布局金融科技。在国内,银监会也从政策上鼓励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深度融合,2016年发布的《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构建银行业互联网金融生态,建立银行间和跨行业的联合创新、协同创新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全面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以创新提升信息化共享和集约水平。”2017年,金融机构纷纷与金融科技企业进行深度合作,重点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在金融产品和渠道用户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实现角色互补和利益共赢。

一方面,银行通过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有利于自身数字化转型。大型商业银行虽然资金实力雄厚、业务模式齐全,但在数据积累、场景应用、营销及科技创新上相对不足,通过金融科技补足短板,能有效降低前端获客成本和中后台客户运营成本。金融科技企业拥有维度更高、规模更大的数据信息,能帮助银行更好地“获客”和“黏客”。

另一方面,跨界合作能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金融场景体验需要,构建互联网银行新生态。银行借助金融科技企业的力量加快自身金融科技的迭代速度,不断拓展金融业务品种;金融科技企业通过与银行合作,融合金融服务,也可以有效弥补自身服务多样性不足的短板;金融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得更便捷的银行服务。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合作最终可以实现银行、互联网公司、消费者三者生态共赢。

编辑:程梦龙
关键字:     互联网金融  银行  数字转型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