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创新2.0
I T
产业
当前位置:首页 >互联网•IT > 互联网+ > 产业互联网 > 正文
保险业加持大数据发掘业务新特点、反欺诈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佚名 2018-06-26 10:34:21
大数据对于做风险相关的咨询非常重要,但数据分析也是最近才被放在显著地位上,现在我们开始把数据和分析当作公司的核心战略,以前并没有将其看得如此重要。

科技已经成为金融领域各机构必争之地。随着技术本身的成熟和金融机构的广泛接受和投入,金融科技的发展正逐步深入。

据记者从市场相关金融机构以及技术服务商了解,目前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多项热门新技术中,大数据的发展或最为成熟,并且在各产业中接受度最高。其中,金融领域尤为典型,从基础设施、应用范围以及市场规模等不同的角度来看,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渗透都较其他行业更为成熟。

不过具体来看,银行业对金融科技的布局和投入明显更为领先,而保险机构则相对滞后。银保合并后,保险机构也开始“补课”。可视化分析全球领先供应商Tableau Software政企事业部销售总监张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尤其是银保监合并以后,能明显察觉到传统保险公司像创新企业那样拥抱新技术的趋势,“很多保险客户主动来探讨怎么利用技术服务于他们的业务部门。”

中怡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大数据分析中心总监曾珠对记者表示,大数据对于做风险相关的咨询非常重要,但数据分析也是最近才被放在显著地位上,现在我们开始把数据和分析当作公司的核心战略,以前并没有将其看得如此重要。“我们在亚太区拥有研发中心,配备建模人员,运营下来发现很有效率,一个是通过大数据去发掘新的业务特点,另外在保险反欺诈方面的作用也很明显。”

保险“补课”金融科技

银行业是应用金融科技的先行者。据公开信息梳理,国有大行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经落地大数据中心,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最近几年完成布局,而目前城商行都中小银行也都纷纷开始着手筹建大数据平台。

投入上看,据上市银行公开披露的数据,比如招商银行、中国银行等相继宣称将拿出收入的1%用于科技创新投入。一家创新领域投研机构爱分析据此比例推算指出,2017年中国银行业整体IT投资规模达千亿,占中国IT投入约5%-10%。其表示,高IT投入,意味着金融机构在大数据业务上的付费意愿更高,付费能力更强,金融大数据的市场空间更大。具体而言,银行在信贷、理财甚至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把控、精准获客、智能匹配等方面有较深入的应用。

不过,相对而言,保险机构在大数据以及其他创新技术上的投入要较为滞后。麦肯锡、Celent等多家咨询公司的相关调研均显示,大多数保险公司在大数据应用上还几乎没有进展,保险业内人士对于大数据能否为保险公司带来的价值也尚有争议。

曾珠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其数据分析团队目前仅5人,但在保险经纪风险咨询领域已算颇为领先的公司,而保险公司则相对更为粗放,数据分析上大多数仅由IT部门提供一些支持性工作,“我们有时候与保险公司交流,他们都很惊讶数据分析能体现出那么多东西,比如赔付率上的特征。”

爱分析于今年四月份发布的调研报告《中国金融行业大数据报告》指出,大数据在信贷和支付场景达到一定渗透率之后,下一个即将爆发的是保险场景,2018年或将成为保险大数据元年。

数据交叉发掘新特点

保险业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探讨多集中于,获客环节进行精准画像从而实现智能营销、核保核赔环节降低欺诈风险,从而降低整个流程中的人工成本。不过事实上,对于依赖统计精算特性的保险行业而言,大数据分析除了降低成本外还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曾珠表示,企业各种各样的系统到最后都是要打通的,客户理赔的数据,客户保单计划管理的数据,客户销售收入的数据等等,打通之后可以做关联分析,交叉起来之后就能看到更多对业务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我们发现,口腔的疾病龋齿的检出率特别高,口腔费用又贵怎么解决?现在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也是比较高的,但理赔上好像大家都不太重视,就诊率不高,那到底是很多人没去看还是不重视,那这个是不是应该提前干预?”

另外,在反欺诈方面大数据分析能提供有力的辅助。曾珠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案例,在做医疗险计划管理时,发现某客户的骨骼肌肉疾病发生率高达30%,并呈递增趋势。同时他的平均就诊费用高达1000元,而其他客户只有四五百元。发现这种反常特点之后就让保险公司调查员工经常就诊的医院,继而发现该客户与医生有利益往来,存在不合理就医行为。另外,

在医药行业,还发现很多二十几岁的年轻员工去看高血压,一般二十几岁不大可能患高血压,经过调查发现该客户是医药代表,他自己去买了公司的药,再拿到保险公司报销。

编辑:张洁
关键字:     大数据  金融  保险  人工智能  云计算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