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创新2.0
I T
产业
当前位置:首页 >人工智能 > 正文
资本加持科技创新 效应亟待放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佚名 2018-11-01 09:47:03
对科技初创企业来说,起步时的技术研发离不开资本推动。特别是对芯片制造等高精尖技术来说,动辄几百万的成本是初创企业的“不可承受之重”,因此,资金对于研发的推动作用极其重要。

对科技初创企业来说,起步时的技术研发离不开资本推动。特别是对芯片制造等高精尖技术来说,动辄几百万的成本是初创企业的“不可承受之重”,因此,资金对于研发的推动作用极其重要。

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自2013年以来,全球和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融资规模都呈上升趋势。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资总规模达395亿美元,融资事件1208笔,其中中国的投融资总额达到277.1亿美元,融资事件369笔。中国AI企业融资总额占全球融资总额的70%,融资笔数占比31%。

但资本的大量涌入也容易造成初创企业的“泡沫化”担忧。

10月24日,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8中国智造业年会上遨博(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洪兴指出,不同资本对不同行业的推动作用不同,例如互联网行业和共享单车,在资本投入后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但对制造业来说,有时候钱多未必好事。

“一些投资人希望依靠资金投入,在短时间内加倍扩大产能,但其实是违反客观规律的。产品是一个逐步的迭代过程,发展过快可能是致命的。” 魏洪兴表示。

科技研发与人才战略

在对制造业的前沿科技探索过程中,芯片是绕不开的话题。

芯片产业方兴未艾,芯片制造能力被认为是制造业和科技实力的象征,特别是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今天,英伟达、谷歌、英特尔、苹果、微软、特斯拉、Facebook和IBM等巨头都加入了AI芯片的研发行列。

在国内 AI 芯片领域,互联网巨头如百度、阿里、腾讯,终端厂商如华为、大疆、海康威视,创业公司如寒武纪、地平线、深鉴等,纷纷投身 AI 芯片,AI芯片领域存在大量的创新空间。

在此浪潮当中,奥比中光2015年就自主设计完成了视觉技术领域的芯片。

“最近两年人工智能特别火,也出现了很多专门的芯片公司。”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挚指出,但中国整体来讲,还停留在芯片设计的槛上,大部分公司具备设计能力,能够做专门的应用。但在芯片,特别是高端芯片的制造上非常欠缺。

陈挚表示,现在的芯片不断往更高的技术门槛前进,走到十纳米,甚至七纳米的量级。所以未来,芯片应该从两方面努力:一方面,在芯片应用或设计等偏上层的技术上,逐渐追赶,需要在高端高性能芯片上慢慢实现人才和技术积累;另一方面,应该关注更加底层的技术能力,如何掌握最底层的、最核心的芯片技术。

事实上,在芯片研发上,国内企业早已开始重金投入,10月16日,华为赶在苹果发布之前,发布了自主研发的首款七纳米芯片。

而且,从整体投资看,中国投入研发的金额并不低。

10月9日,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17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与GDP的比值)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13%,较2016年提高0.02个百分点。

而且,该数据与美国的差距正在缩小。2013年我国R&D经费总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二位,当年R&D经费总量约为位列世界第一的美国的40%。

陈挚表示,我国科技研发投入成本非常高,但一定程度上,欠缺的不是钱,更关键是人。

国内人工智能相关的高精尖人才与美国存在很大差距。根据由学术分析系统 AMiner发布的“2017年全球AI学者权威排行榜”,在七大类总计700人次榜单中,美国学者总计370人次排名第一,中国学者(含港澳台地区)仅有25人次。

“目前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工程师和创新人员,与从国外体系培养出的人才相比,思维和观念都有所不同。再到管理层上,最典型的技术管理人员存在短板。” 陈挚说。

深圳码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黄鼎隆则指出,在研发投入上,国内创业企业,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企业并不逊色于欧、美、日等海外公司。但从人工智能服务传统企业的角度看,差异比较明显。

“海外传统企业的心态相当开放,而且会主动学习、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但是国内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比较依赖于人工智能企业直接提供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黄鼎隆说。

资本双刃剑

不论从估值还是融资节奏看,奥比中光都是独角兽企业。2013年成立到现在五年时间,从20人发展到500多人,中间经过ABCD四轮融资,现在处于第五轮融资阶段。

陈挚认为,资本肯定对技术有加持作用,特别是对初创技术企业,一定要靠资金帮助完成。

在黄鼎隆看来,资金对研发的推动是间接的,资金可以吸引更优秀的人才,推动产业实验,加速技术研发。但每个公司和创业者在融资过程中需要把握自己的目标和节奏,依此规划选择什么样的资金和资源。

如在码隆科技的B+轮中引入埃森哲作为战投,埃森哲除了提供资金外,作为全球的咨询公司,拥有大量全球五百强企业客户。与埃森哲的结合,可以帮助码隆科技找到应用场景,同时帮助这些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对于技术的加速很有帮助。

在这方面,中科创达更加游刃有余。2011年,中科创达宣布完成1亿元融资,引入高通、ARM成为公司股东,到2015年成为恢复IPO后首批上市的公司之一,其间的成长与资本助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宇欣指出,“我们做软件方案平台技术的时候,与芯片结合非常紧,需要大芯片公司战略投资带来足够多的资源。平衡站队和资源很重要。我们拿创业投资的时候,不在于拿的钱多少,更重要的是带来资源。而且我们拿战略投资时,比例压得比较低,没有给他们任何影响董事会的权利。”

但寻找到合适的资源,对人工智能行业的初期创业者来说,并非易事。当技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落地变现时,找投资比较难。另一方面,投资方在企业估值未知、独角兽质量待考证的情况下,也感叹难遇好项目,市场与资本存在错位匹配情况。

在陈挚看来,不同阶段,企业有不同诉求,对于资金或者投资方的需求也不一样。越早期,资金需求更强,需要有信任感、认同感的投资方。越到后面的D轮、E轮融资,财务投资比例越来越降低,从战略层面结合可能越来越深。

编辑:张洁
关键字:     人工智能  融资  埃森哲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