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创新2.0
I T
产业
当前位置:首页 >互联网•IT > 互联网+ > 产业互联网 > 正文
AR落地汽车制造全产业链
来源:ENI经济和信息化网  作者:ENI 2019-04-18 09:21:42
AR的出现突破了屏幕与输入输出设备的限制,让人与科技在现实世界中建立了直接交互。从目前来看,工业制造将是AR落地的热门领域...

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场景已经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对于一般人而言,这些科技往往都在“后台”发挥作用,并没有直接与人发生面对面的互动。而AR的出现突破了屏幕与输入输出设备的限制,让人与科技在现实世界中建立了直接交互。从目前来看,工业制造将是AR落地的热门领域。

炫酷的增强现实技术(AR)看来在汽车制造行业找到了现实落地场景。

据外媒报道,宝马集团近期开始采用VR与AR技术提升生产和培训效率,甚至在未来车间里用于工作规划。在宝马生产学院(Production Academy),AR眼镜用于发动机组装培训已有18个月。未来,宝马还计划利用AR和VR来检测车辆制造是否合格。

汽车行业专业服务商德和顺天新业务拓展总监卜鹏飞在近期由亚洲商业信息情报平台SPEEDA联合AR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亮风台共同主办的“智能制造战略分析与AR工业应用实践”沙龙上表示,汽车制造产业链很长,而AR完全可以赋能整个汽车产业链,包括研发、制造、市场销售、售后、管控等各环节。

AR赋能汽车制造全产业链

卜鹏飞认为,汽车行业产业链按市场角度可以大致分为主机厂(OEM)、4S店、车主;按主机厂内部可以分为研发、生产、市场、销售、售后和服务以及其他支持部门。近十年来汽车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的四化(平台化、模块化、国际化、轻量化),进化到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网、共享化)。

他指出,行业的不断前进也伴随了很多痛点的出现,如年轻员工比例高、流动性大、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等。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的全面普及,车主对汽车行业的服务水平、响应速度、创新有更高的要求。面对新问题和新要求,AR技术能够发挥很大作用,帮助各环节实现降本增效。

在研发层面,汽车研发工作量巨大,借助AR可以缩短研发周期,从过去3-5年研发一款车型到现在只需2年。工程师和设计师通过佩戴AR眼镜察看原型车的外观和内部结构。

在质量管理层面,巡检人员可以无需出差,利用AR远程协作,实时第一视角看到供应商产线情况,指导供应商操作员完成理性巡检。

在产线装配层面,借助AR可以提供实时信息指导,规范作业流程,3D模型、动画、图文等数据内容全面可视化,解放双手,方便对信息系统的使用,并能全方位安全预警保障生产安全。此外,IoT设备的智能互联也让现场与管理充分融合。

AR在汽车售前各场景中也有协助作用。在消费者到店时,AR的互动体验能够引起消费者兴趣,参与店内活动。通过店内的AR导购可以展示车辆各项特点,增强人车互动。

在售后场景中,车主可以通过AR汽车说明书扫描汽车仪表盘、方向盘、中控等查找功能项,获取操作说明。维修手册的视频化、3D化以及虚实结合,让维修更为直观。在遇到突发状况是,车主还能呼叫远程工程师协助处理,主机厂生商也能远程协助4S店工程师维修。

最后,AR在车辆驾驶方面也有新的尝试,如车主识别、AR导航等。

AR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由点及面,AR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可以反映出其在工业制造领域的落地前景。

亮风台商务总监何军在上述沙龙上表示,工业领域同样存在不少痛点,给AR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比如信息层面的问题包括:第一手施工资料难以采集、采集方式效率低、数据系统难以现场实时交互、多任务信息不同步等。人力层面的问题包括技术与维修人员资源有限、水平不均、经验传承不足等。此外,还存在不少管理与服务问题。

具体来说,AR在操作培训方面可以打造无处不在的“AR虚拟教练”,服务培训指导、训练考核、操作辅助等场景,实现可视化、场景化、可交互的工业培训指导。

在远程协作方面,可以通过远程协作系统、AR智能眼睛、PC电脑、移动设备多终端支持,实现专家远程标注诊断结果,前后端虚拟信息实时互传,实现远距离高效协作。

在巡检维护方面,可以通过AR智能眼镜规范巡检流程,通过与工厂生产线IoT设备、MIS系统互联,获得设备运转、检测数据,并反馈检测结果,实时记录过程,问责溯源。

在作业指导方面,通过把3D模型、视频、图文信息、表单等内容信息实时叠加在真是物体上的形式,规范操作流程,让复杂作业简单化,并提高效率。

以亮风台与一汽大众在维修场景中的合作为例,车厂工作人员通过亮风台AR智能眼镜扫描设备,实现对待维修设备的精准识别,导入设备维修手册,显示解决设备故障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及如何拆卸零部件等指导,提高了维修效率。此外,还可结合AR远程协助平台,辅助维修指导。

何军总结认为,AR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把信息通过模型、图文等形式叠加在真实的机器设备上,改变原有信息和实际作业相脱离,无法完全对应的现状。通过AR系统能把培训转到产业一线,又能让作业场景做到专业的系统化、数据化、信息化,便于人员管理和数据管理。

智能制造大战略下的AR大产业

站在更高层面,AR对于智能制造同样意义重大。

SPEEDA大中华区咨询专家丁海聪认为,AR给工业带来的变革在于帮助用户摆脱了屏幕的限制,实现了信息的选择性输出和输入,最终实现的是智能化。

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进化过程来看,PC和智能移动端两大计算平台长期以来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不断发展,推陈出新。伴随信息化的发展,大量信息的处理以及吸收理解的效率逐渐成为这两大平台的瓶颈。于是,沉浸式计算应运而生,被认为将成为PC和智能移动端之后的下一代计算平台。

其中,AR与VR正是沉浸式平台的两种主流形式。

目前来看,全球AR与VR的产业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预计2019年的产业规模可达447亿美元,并且这一数字有望在2023年达到1498亿美元。而在国内,AR与VR头戴设备的出货量在2016年达到963万台,成为我国沉浸式计算平台的爆发元年,预计到2021年这一数字就将突破1亿。

资料显示,工业中率先使用AR的领域包括工业产品制造、软件开发、汽车制造、工业自动化、研发。

何军指出,AR对于助力中国制造2025有着独特的优势。支持语音和手势识别的AR智能眼镜解放了人的双手,图像识别和大数据提供了实时信息,空间识别感知实现了现场增强,而AR通讯更是带来了高质量音视频传输和远程专家协作以及瞬时标注。

面对现有的制造环境和系统,增强胜于取代,而AR正在发挥这样的作用,增强了人的能力,增强了环境与设备,增强了信息系统,也增强了现有的智能制造体系。他认为,AR是支持先进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天然工具,将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技术之一。

编辑:田苗
关键字:     AR  智能制造  汽车制造  产业链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