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创新2.0
I T
产业
当前位置:首页 >互联网•IT > 互联网+ > 互联网化 > 正文
詹东东:一站式创新ICT服务赋能智造加速
来源:ENI  作者:詹东东 2020-04-27 08:43:33
疫情期间我们的相关部门也提出了新基建的概念。我根据新基建的概念,跟一个做AR眼镜的厂商有过交流,我说新基建对他们来讲意味着什么,有没...

疫情期间我们的相关部门也提出了新基建的概念。我根据新基建的概念,跟一个做AR眼镜的厂商有过交流,我说新基建对他们来讲意味着什么,有没有什么改变。他给我讲了一个例子,之前在美国有一个友商也是做AR眼镜的,他们开发了一个场景,戴着AR眼镜的人走在路上,看到了对面一个女生穿了一件红衣服走了过来,这个红衣服他喜欢就眨了眨眼,而当他眨了两下眼时,可以马上显示出这件衣服当前在网上的卖价是多少,如果他确认要去买,再眨一下眼睛,就可以直接进入他的购物车里面。如果他确定要购买,转一下眼球,直接扫描虹膜就可以支付,最后等到他回到家里时这件衣服已经快递到他的家里了。其实这就是应用了大量的5G技术,低延时,高并发,以及快速的支撑。

事实上新基建带来更多的是在底层基础架构的应用,以及商业模式的改变。我们知道大环境的变化很快,不管是疫情还是整个经济形势,但我们可以明确知道接下来是跟不确定性共处的时代。不确定性和风险有很大的区别,风险一般是明确知道这个事情会发生的一个不好的结果,我们会尽量地去规避它,但不确定性是我们无法预知它什么时候会发生,怎么发生,发生了之后影响面有多大。其实大概率可以知道,接下来供应链也会发生不确定性的改变,因为现在整个全球化的布局可能会再进行比较深度的调整。

全球化不可逆也不会改变,但是可以想象到供应链在整个全球布局里面可能会发生调整,不论是市场资源、采购资源、生产资源还是设计资源,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除此之外运营模式也会发生改变,原来聚集式生产的传统模式受疫情冲击导致我们需要居家办公,会议模式也由平时面对面的交流,变成了线上会议。不光如此,整个企业的运营模式、组织架构也会发生改变。要将原来的线下商业系统变成线上的商业系统,用一位IT同业者的话说,这需要对操作系统、商业模式的操作系统进行重装。并且市场需求模式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原来有形的产品变成了无形的,实体变成虚拟的,交互模式也在发生改变。

先前对于用户对这些产品的需要,我们原以为是可以预测的,是连续性变化的。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跳跃式、断层式的变化,产品的供给和服务的供给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当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是贸易规则,这对大家在全球布局里面的影响是最大的,如何遵循各区域合规的要求,把运营的风险降到最低,这要求我们有更精细化的运营能力。而新基建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主要变革的一个发力点和切入点。

新基建其实是分成了三块,一个是信息的连接,包括5G、数据中心;一个是对能源的连接,像是特高压、新能源;第三就是对公路或称为公共交通的连接。这三个其实已经覆盖了我们所有的产业、个人,形成了全体系、立体式的连接。而这会造成大量数据的爆发,所以《人类简史》书中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对一个企业去征税,并不在于这家企业赚了多少钱,而是你产生了多少数据,根据数据量进行征税,对这些企业来讲我们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如何利用这些连接,将原来的基于硬件的差异化变成专业不系统竞争的差异化,重新对整个价值链进行重塑,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主张是很重要的。而智能化的产品最终能够提供一个城市的感知性,获得城市的设计权。

工业互联网又是新基建中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一个纽带,从目前的整个工业互联网的模式来讲,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对整个生产过程的优化,包括良品率的提升,例如通过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识别一些不良的产品,或是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方式优化工艺生产。像做能源,做电池的,电池跟电阻整个容量,安全的转化率等等的客户,对工艺要求其实是非常高的,而工业互联网则能够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检索分析,去学习到最优的工艺生产。另一个就是对企业运营管理决策的优化,包括现在处于疫情期,对供应链的干预和追溯,可能不只是最近的一层和两层,而是要到第三游第四游,要对供应链的整个配送,或是整个库存的感知和连接要更加的宽广。还有对社会资源的优化和调配,事实上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做这种模式的迭代,像做重型装备的客户,也就是销售挖矿,挖山的重型装备的,而除了这些设备之外,还可以将这些设备联网,利用联网数据可以做预测性维护,并提供保障性的服务,甚至可以把这些数据和保险进行整合,提供金融服务。还有一个全生命周期优化服务等等,而这些都需要数据的连接,算例的支持和对算法的要求,而这都是新基建所涵盖的内容。

大家可以思考以下,很多企业开始利用科技,不断进化自己的能力,来应对未来不断的和不确定性的挑战,包括商业模式的改变,刚刚谈到的对供应链的快速调整,以及我们能够有更多线上的服务和产品快速去上线业务中台的能力,这里还要提到智能化和自动化。很多汽车场或者一般装备制造厂也开始做无人工厂,而在类似企业的内部办公,更多会用一些RPA的方式,机器人程序自动化的能力,将自己的业务能力去跟更多的属性进行关联。

第二去中心化,将整个企业核心能力分散,做到智能协同,让企业组织更加扁平化。打造数字化商业系统,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个体,类似区块链上的一个节点。而这个节点所做的任务和事情如何可以做到高效的同步,记录、迭代则需要做到高效智慧的协同。

第三风险管理,虽然不确定性无法预知,但是我们可以提供风险承受能力,包括如何去增强风险识别能力。事实上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打造跨学科、跨业务数据的运营组织。昨天我听一位汽车行业的IT总监分享了他们现在做的事情,企业内部也建立了跨部门,跨业务数据科学的部门。比如疫情期间,当前的生产能力是多少,未来四五六月市场的需求是什么样的,现在生产很多,六月七月如果没有需求怎么办,现在没有生产,到六七月又有大量的需求,那个时候怎么办?要应对市场的变化调整生产动能,这也是我们在考虑的一个方向和内容。

第四就是科技的能力,包括融入现在最新的科技,人工智能,数据驱动,尽快让自己有迭代的能力,而在这里最关键和最基础的,我相信是这四个能够让企业获得更加敏捷的全球化的数字运营能力和科技的能力的方向。第一是全球的泛在连接,当我们要面对全球不确定性的影响或者冲击的时候,带来的可能是危险也可能是机会,而我们要如何在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去面对这些变化和冲击,就必须要有全球连接的能力。这样我们横向能够打通全球市场资源的生产、采购和研发。纵向则能够把握企业的运营、供应链、售后服务,更快更好地去打通市场与企业内部,增强生态互联以及生产要素在线化的能力。第二就是智能的计算支撑,刚才所说的数据采集和流动是在连接的层面,而在新基建里则主要表现在5G或新连接之中。

智能计算主要体现在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的基础支撑,而云平台也是所需要的能力。这里要提到三点,一个是高性能的支撑,第二是分布式的计算能力,计算平台能够更靠近业务所在的地方,更快使业务在线化,第三个就是安全合规,当我们把更多的业务通过新基建或是新的科技方式向在线化的领域拓展,那么此时我们面对的威胁肯定也是来自全球的。有线上各种方向的供给,但企业在信息安全人员的配备并不会太多。而首先又要求要有对开发、系统、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的认知,其次是安全人员要防护住企业的所有漏洞,防止外部的黑客攻陷漏洞。第四是智慧创新运营能力,去提升各方面的创新能力。

中企通信在这个过程和领域里面,不断为企业提供ICT服务,并且帮助企业转型和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不确定挑战。中企通信是中信集团旗下ICT的一家服务公司,而中信集团有很多的板块,像金融板块、工程设计板块、医疗板块等,各个板块在疫情期间都发挥很大的作用。中企通信在这个过程中也承担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例如提供免费网络的服务,帮助企业将线下业务搬到线上来,提供业务连续性的支撑等。中企通信联合母公司中信国际电讯CPC作为全球服务的联合体,整个ICT的网络专线已经覆盖了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也有30座的数据中心和18座的云平台,安全设备遍布全球95个国家,有数千台的安全防御设备和体系在全球分布,帮助全球数千家企业去面对冲击,也帮助企业做转型和商业模式的变革。而我们覆盖的范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中国大陆内部,已经覆盖了60多个城市;第二是新兴的经济体,包括“一带一路”等东南亚的新经济体;第三个就是发达经济体,包括欧美等地都有广泛的网络覆盖。我们的一些制造业客户也在用我们网络的布局,使整个企业组织更加灵活、分布化。比如一位做汽车的客户将他的整个车在美国的硅谷进行系统联网,在慕尼黑做安全性能,在巴黎做整个造型设计,最后在中国进行封装。这就是我们帮助企业去实现全球化和数字化转型的案例支撑。

在连接方面还有一点要强调的,现在很多人谈SDWAN,而SDWAN是新的连接技术。中企通信早在2017和2018年的时候就采用新的连接技术帮助企业用户更好更灵活地将自己的组网的模式,从传统基于硬件并基于不同运营商的连接的模式,转向了更加灵活的软件定义的方式,使得整个连接更加快速和灵活,也能够让整个网络管理、多带宽管理更加聚合智能,而且还能做到应用感知。

在这个技术之上,我们提供全局式的运营,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全局SDWAN网中心系统可靠性运营服务,第二个就是将全球的网络资源和计算资源,融合进SDWAN整个平台里,作为整个网络资源的通路并联合整个企业,将应用和网络分层管理。第三个是将AI的元素开始融入到SDWAN服务里面来,帮助企业更好的对链路进行管理。

而关于智能支撑,我们在全球有18座云平台,这些平台可以提供私有云、混合云、多数据中心之间的云栽培,在云栽培里面则可以提供秒级的RPO和分钟级的RPO,也可以提供这些云平台与其他品牌的云服务厂商多云的管理和连接。并且是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和支撑,能够帮助我们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企业里面的不同应用,个性化定制属于各自应用特性的云服务,并且满足其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以及性能的要求。

我们通过客户可以看到企业和制造业在云应用层变化的趋势:从原来偏企业管理的应用到现在慢慢偏向人工智能和高级计算分析的应用。

第三是安全内容。为了能够帮助企业打造全球性的信息安全的防御体系,我们主要在四个方面着力。一是为企业打造纵深防御协同体系,包括从前端到网络层、应用层、系统层、数据层立体式的各个层面打造防御体系。第二是服务层面,主要是主动防御和应对,通过融合全球以及区域之间威胁的情报和信息,再结合企业内部检测到的漏洞,主动提供防御的动作。让企业能够在危险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已经预先做好了一定的部署,去更好地应对威胁。第三,人机共智。我们融入的也是人工智能的元素,帮助企业在网络内部部署一些人工智能系统,通过识别在网络里面未知的或异常的流量,通过动态的感知,判断这些流量是否异常,是否已经存在攻击。综合我们这么多年来的认知,威胁现在通过使用人工智能发起攻击,因此我们也要借助更高的技术和理念,类似人工智能,并结合专家系统,也就是被称为人机共智的方式去应对更高的威胁和挑战。第四,打造自己本身网络安全反脆弱性。攻击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避免再次受到同样的攻击。通过追溯整个攻击链,识别攻击是如何进来的,链条是怎么产生的,在哪些平台进行跳转等。我们可以过程进行还原,并提供完善性的一些建议。

我们是一家安全运营的服务平台,所以我们更强调的是服务和运营的能力。我们结合当前全球信息安全的服务能力,包括全球数千台的安全设备,去识别整个动态的安全态势和变化,帮助企业做更好的应对。因为我们公司是一家全球化的,在很早以前就必须要面对合规的挑战,因此我们具备这样的能力。包括面对各地不同国家的运营商一些数据安全的法律法规,以及合作伙伴的配合。我们会通过这些能力,帮助企业在全球去做合规化的服务。

第四个是刚才谈到的创新,我们现在将AI算法用在我们企业内部的两个方面。首先。提升我们自己的服务能力,用深度学习方式去提升我们服务的效率,为每一位客户打造服务体验模型优化服务。第二,帮助一些企业,用ICT的服务,不管是专线还是网络平台,从全局感知当前的使用体验和现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度。最终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做一些预测,比如接下来未来一个星期两个星期的流量爆发的可能性的预测,对链路的变化以及对云平台性能的负载之间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关联性的连接预测。

最后是即将推出的AR增强现实的新服务。因为现在处于疫情期间,要帮助用户做服务的远程交付,因此我们打造了AR千里眼的服务。首先帮助自己的公司,在上门服务的时候戴上眼镜,调出后台数据进行安装和混合现实的指导。其次可以通过眼镜和后台的运营中心,实时进行互动。这就相当于可以全球无距离的去到任何一个角落,帮助我们用户处理问题,并提供效率。同时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戴上眼镜在我们的数据中心里面,用户可以在家里或是在办公室,通过平台现场连线,通过眼镜连线现场工程师,获得更好的服务支持。比如说对服务器配制,对安全的配制等服务。我们能够用这种创新的技术帮助用户,后续也会跟更多的网络、云服务之间串联起来,实现AR的远程交付的服务的能力。

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禀承的,用创新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并且帮助用户不断地创造价值,不断地去迭代商业模式。我们希望在这样的方式下能够帮助用户在面对危机的时候,除了应对能更好地利用而获得更好的提升和发展。

编辑:宋含怡
关键字:     智能化  信息化数字化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