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创新2.0
I T
产业
当前位置:首页 >产经•城市 > 城市 > 智慧城市 > 正文
一切依赖算法!个性化互联网会否毁灭发现能力
来源:  : 2013-01-28 09:19:46
编者按:科技博客网站TheNextWeb日前发表了数字营销机构SimplyZesty的联合创始人尼尔& 8226;哈比森(NiallHarbison)撰写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突飞猛进的“个性化互联网(personalisedweb)”会限制用户的视野甚至毁灭人们“发现”互联网内容的能力,由算法决定用户体验的“个性化互联网”服务是不可取的。

  以下为原文内容概要:

 本月上线的Facebook图谱搜索(Graph Search)填补了社交搜索领域的一个空白,将个性化互联网推上了一个新的层次,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

 隐私问题自然是备受关注的一大焦点,不过图谱搜索乃至个性化互联网还引起了某些人对另一问题的担忧——网络服务和社交平台自动向用户呈现个性化内容的做法,会不会限制用户获取广泛信息的途径、甚至毁灭人们的发现能力呢?

 定制化与个性化的区别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问题:个性化互联网到底是什么?

 互联网的个性化并不是通过Facebook、Twitter或RSS阅读器定制网络体验,例如添加联系人、关注喜欢的人或是订阅某些话题的信息流(feeds)——那些都叫做定制化(Customisation),是您自己做出的选择。

 而我们所说的个性化,是指网络服务取代了您自己的思考与选择过程,例如运用算法追踪和分析您的上网活动(如Cookies),从而为您提供它知道您会喜欢的内容。

 个性化互联网不是什么新概念,但是如今随着数字化经济蓬勃发展、用户与数字平台之间涌现海量信息交流,互联网的个性化终于开始大爆发——互联网这一概念正在被个人互联网所取代。

 个性化互联网的影响在谷歌去年推出的新产品Google Now中可见一斑——它能让您的Android手机根据您的生活信息为您提供相关实用信息,以卡片形式在您离家时发出行程更新,或是在您进入机场时自动显示登机牌。

 以上个性化服务似乎能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效率,但是您可曾想过:我们会不会最终变得过于依赖科技而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科技的进步会不会最终妨碍我们处理个人信息的效率?当然,个性化科技对人类大脑生理构造的影响恐怕要过成百上千年才能体现出来,但是当前的环境正在让我们的习惯发生巨变。

 与WWW对立的数字孤立

 别忘了,我们已经司空见惯的WWW(World Wide Web)代表链接世界信息的万维网,是一个以广泛性为主要特征的系统,而个性化互联网其实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封闭(例如显示可能与您最相关的内容),从而改变了WWW这一名称所体现出的本质。

 但是,个性化互联网的发展依然势不可挡,而企业也越来越青睐个性化的网络体验——研究显示,52%的市场营销人员认为内容的个性化对于我们的在线营销策略非常重要。其实,用户对于个性化网络技术往往也是喜闻乐见的,因为在社交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内容发布者,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内容,如果能自动获取与自己最相关的东西,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如果我们过于依赖个性化、看到的内容完全取决于算法或内容发布商,那么我们就会面临数字孤立的风险,也就是只能接触到一定范畴内的信息——与我们的兴趣、工作行业或个人行为相关。例如视频网站YouTube上就存在数字孤立——YouTube会根据用户听过的歌或看过的音乐电视推荐相应歌手的其他曲目,但是用户可能更想看到自己从未看过的有趣视频。此外,流媒体音乐播放应用Spotify也存在类似的现象。

 相比之下,一款名为We Are Hunted( http://wearehunted.com/a/#/emerging/)的应用更有助于让用户跳出自身收听习惯、发现新歌手。它能扫描社交媒体上与新人相关的内容分享与讨论,分析出到底哪些歌手和歌曲是最流行的,并且列出一份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播放列表。

 在个性化互联网日益盛行的情况下,大家要想保持自己的发现能力,就很有必要拓展信息来源,别被一款音乐、新闻或活动推荐应用死死拴住。

 个性化互联网不能光靠算法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网络广告商和内容发布商追踪用户上网活动的能力的确高超。例如我在某个购物网站上查了电饭锅,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访问其他网站时总能看到无处不在的电饭锅广告——广告商肯定认为我对电饭锅感兴趣,但是事实上我已经不需要电饭锅了,我更想看到的是妙用电烤箱的信息——而那些非知名博客作者撰写的很棒的相关文章,我几乎永远没机会看到。

 即便是最为精妙复杂的算法,也会对很多精彩内容有所遗漏。个性化互联网服务除了追踪和分析用户的上网活动,还应当对更广泛的互联网内容如媒体和博客文章有所涉猎,以及在某些时候引入人工编辑与推荐。Twitter的新版搜索引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开发出了自动化与人工相结合的算法,当某个话题被自动确认为热门话题时,会有Twitter员工对其进行分析并做出报告,以确保围绕相应关键词的相关推文(tweets)和广告被包含进去。

 而谷歌新增的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虽然与Facebook图谱搜索一样旨在为用户提供答案,但却能围绕用户的搜索的关键词为其提供大量背景信息,例如在用户搜索达芬奇时列出《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达芬奇名作。这不是一种个性化的搜索,但是却能让用户接触到更丰富的网络信息。

 总之,个性化互联网虽然潜力无限,但是只有依托实实在在的现实化、人性化元素,它才能变得很美妙。我们需要接触更多知识,而个性化互联网除了追踪我们的上网活动之外,也应当把视野放得更广阔。

编辑:phpcms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