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创新2.0
I T
产业
当前位置:首页 >产经•城市 > 产经 > 工业4.0 > 正文
丁德宇:MES的前提是精益生产
来源:ENI经济和信息化网  :赵贤慧 2017-05-27 17:30:55
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难点,是企业对MES不够重视。如果企业做到了指挥系统的级别,那他就会觉得MES的运用效果很好。如果做不到这个级别,那企业就会问MES和ERP有什么区别,和管理有什么区别。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ENI会员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零距离。今天有幸邀请到了元工国际技术总监丁德宇,请丁总先介绍一下自己。

丁德宇:大家好,我是元工国际的技术总监,主要负责公司软件的总体的规划设计,为用户提供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的规划设计。

主持人:在元工国际的网站上有一句话“客户满意率100%”,那在这100分的服务背后有着怎样的能力?

丁德宇:我们是给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首先,公司要做到专心于这一个方向。其次,要专注几个主要的行业方向,比如:汽车机械电子。在专心、专注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做到专业。最后,在做的时候要不惜成本,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企业想发展 MES系统应用不可缺

主持人:当前我国MES的运用正处在一个快速成长和发展时期,但企业在面对MES还是有很多待解的难题。那么,MES中国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在企业中的实施难点有哪些,以及目前在中国制造市场的应用成熟度如何?

丁德宇:MES是比ERP还早出现的一个理念,它是以精益生产为前提,有着主张计划制定和计划执行的理念。在中国,很多企业、行业,已经开始运用MES,但由于对MES的认识不足,导致在方向上实施的决心不够,投入也不大,那么,我们对MES应该做什么,应该做成什么样,还缺乏一个深入的了解,这也是在中国实施MES要面对的一个现状。

当然,有的行业可能是很成熟的一个,有的行业还需要进一步研讨。就比如:国外和国内订单的交付期,打个比方,国外的制造业可能从下单到交付有3~6个月的时间,而我们国家的制造业,从下单到交付,可能只给你2周,甚至1周的时间。有的客户,只给你3天的时间,怎么办?这就是生产管理的现状,你还要去满足。当前,MES在中国市场的运化,有一个行业区别化的应用特征。所以,说制造市场的应用成熟度不太好,这也是分行业的。

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难点,是企业对MES不够重视。如果企业做到了指挥系统的级别,那他就会觉得MES的运用效果很好。如果做不到这个级别,那企业就会问MES和ERP有什么区别,和管理有什么区别。所以,企业首先要做的是正确认识MES。MES的一个核心的是精益生产,要做到指挥机器、物流、质量设备的管控角度。如果企业对精益生产的本身的要求或本身的理解不深入,再加上企业的一些传统做法,很难和MES精益生产的理念达到一致。差异大,实施起来就比较难。

就像元工国际在实际的过程中,可能要花近30个月来协助企业去调整它的管理。如果要让MES系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是需要企业的业务流程上或模式上改变。MES的前提是精益,如果说你不接受精益生产,那MES系统就不要上了,它面对的更多的是更小批量的生产,甚至订单式的生产,其管理难度和传统的大批量生产相比本身就很难,正是因为有这个难度,企业对MES的实施才更要充分重视。

主持人:您刚才说MES系统要做到指挥级别,才可以发挥真正的作用,那如何才能做到这样的一个机会?

丁德宇:企业所有的指挥都是以生产计划为起点的,所以要有一个非常详细的生产计划,每一个人,每一台设备,每一次物流运作都要靠MES系统去做。我们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就比如:某台机器出故障了,某个员工因情绪问题耽误工作了,而MES系统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MES追求的不仅是一个很详尽的生产计划,还是一个动态的生产计划,它会根据各种情况的突变去调整生产计划,有的是要人为调整,有的计算机系统会自动按照一定的规则调整,调整以后,仍旧会按照计划进行。

主持人:这算是公司主推的一个产品或者解决方案?

丁德宇:对。

主持人:在目前的行业内,元工国际与其他企业区别化的优势是什么?

元工国际从04年开始做MES系统,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在主干的业务方向上,如:汽车机械电子,有着多年的积累和非常先进的理念。我们的客户是非常先进的,那么我们的系统也会跟着他很先进。还有一个,是我们的系统早就完成了整个的平台化。也就是说,在平台化的基础上,能够适应和满足用户的很多要求。

就比如说:用户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想要改动原来的功能或者是开发新功能,我们就能够非常快速的去完成,这就是MES作为整个制造领域的系统优势,它和用户的实际管理要非常的贴近。

如果你管理的不好,那你就要像我经营的管理模式来。或许,用户的某些功能很有特色,有管理的很好的地方或者原有的系统不具备某些东西,那你就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这也相当于定制化的MES系统。但是,要想把这个MES做得好,从头开始扣顶恐怕是做不到的,这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那么,你在做的过程中,用户的管理可能会发生变化。作为这种乙方,你的开发追不上用户的变化。想能够成功,就要很快地适应用户,这就要求平台有足够的能力,才能用最快的速度跟上。

作为用户,它也不希望你能提供的解决方案对自己的管理没有什么帮助,或是变化很小,那他还要你做什么?他需要的管理是向更先进的做法去靠拢。

其实,我认为MES这种定制性的几乎没人做得到,就说在任何一个MES项目上,没有贴合用户的东西。那么,双向位移就要求乙方企业,要具备很好的平台,很好的管理和软硬结合的软件。只有对自己和客户有一个双向要求,才有可能跑得更快。

主持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云、大、物、移对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那它们对MES系统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丁德宇:云计算、移动计算,我们平台都是支持的,大数据制造领域能够发挥非常好的作用。在物流的运作上,我们也在利用大数据的技术做很多的分析和预测。现在这种新的信息技术的出现,实际上是帮助MES更好的应用,特别像移动计算,如果你通过手机能够支持很多的业务的话,那工作效率也会提升很多。就比如:通过手机看计划、看图纸、看作业、看指导书等,都非常方便。而对工人来讲,手机操作几乎都不需要培训,他接受度高,公司也节省了培训时间和费用。

而且,元工国际在移动的MES系统上面已经有了输入,比如:计划、执行、采集、物流、跟踪质量的这种信息,平台本身是支持的。从用户数的角度来讲,操作更方便,那就更愿意使用。

主持人:MES已经不是作为ERP的一个辅助功能去推进了,那为什么会有很多人把ERP跟MES放在一起,二者存在一个怎样的关系?

丁德宇:MES和ERP从理念方法或某些方面来说,差别都很大,一两句话是说不清的。从这个应用的层面来讲,MES起到一个根据ERP的整体需要,对人或社会进行指挥的作用。作为ERP也是完全可以独立的。如果企业认识得到这个高度,把你的做法很难,效果特别好。也可以说,ERP可能更倾向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层,而MES系统在执行开之后更多的是直接参与者的使用。

实现智能制造之路漫漫 脚踏实地是关键

主持人:在中国智能制造推进当中,您认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颁布对制造企业的信息化的建设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丁德宇: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出来以后,全国上下对制造领域有着很大的关注度。因为企业一方面要解决现有制造的问题,包括:质量差,创新能力不足等等。国家提出要重视MES的实施,很多企业都把MES的实施作为智能制造上的一个必须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对企业信息化的话,他可能提醒了企业,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都应该将以前认为不重要的,不需要细分的东西归纳、细分。比方:财务管理、营销等方面。如果一个企业的财务你都管不明白的话,那肯定不行!在企业中,营销也确实很重要。现在,我们不仅重视这些,还需要重视设计,重视整个生产管理。此外,不仅要重视生产管理,还需要提高产品质量。要是放在以前,无论是政府、学术机构,还是甲乙方企业,都不会重视这个,他宁愿花几千万去建一个营销系统,都不愿意花几百万去做跟制造方面的相关的系统和软件。

至少现在,不少企业都回到一个比较正确的路上,能维持企业生命的是你的产品,产品是设计出来的,制造出来,而不是靠营销出来的。现在是买方市场,用户对能买到的商品总有多种选择,谁家的质量好,谁家设计的好,谁家制造好,那我就选谁。

主持人:在制造行业,不少企业都在发展期,这就少不了竞争,您是怎么看待这种竞争的?

丁德宇:只要为了挤进这个市场,可能会不惜成本。在我看来,竞争本身是件好事,这个市场不让别人进来也不现实,但这也有可能件坏事。首先,有些企业毫无经验,MES系统本身有着一定的难度,而且对稳定运行有着很高的要求。即使有的企业能提供强大的功能,有着非常稳定的系统,它也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顺利运行。如果你说我积累了三个月,我能做到,那这个是不可能的。就像我们从04年开始做,到现在已经有13年的底蕴在了。

我觉得有些东西能够做得很长,但急不得,一定要逐渐积累,这也是经验积累。就像:你在管理上挺先进的,可过了两年以后,你发现管理实践上和模式上,客户那边有更先进更好的管理商场。

企业的进步,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企业现有的管理和要实现的管理差距特别大,可能中间这个过程,就要分几步过渡过去。很多企业想做智能制造,除了看到自己想做的未来,也要看到现实,知道二者之间的差距。

主持人:2016年,元工国际派了一个团队去德国考察学习,这趟德国之旅,给企业带来了什么样的收获?

丁德宇:元工国际经常会去国外,如德国、法国、美国等地进行考察。进行考察学习,首先是要取长补短,研究他们企业的一些管理做法和实施。他们之所以成为世界一流,一定有他的原因,那我们不去接近,不去学习,那我们就追不上他们的脚步了。其次,是挖掘人才。不光是公司高层,包括项目经理等中层的人,我们也都是去国外找。为的是提高企业水平,只要自己的水平提高了,我们才能给客户才提供更多、更好的建议。

主持人:您认为中国要想实现真正的智能制造,跟国外的企业存在怎样的差距,或者说我们该如何实现真正的智能制造?

丁德宇:要想真正实现智能制造,首先要认识:什么是智能制造?我说一下自己的总结:一,叫前瞻管理。就像精益生产的,是从事后的管理升级到过程管理,那么作为智能制造呢更多的要注重前瞻性的管理,这种前瞻性的管理就包括现在用的虚实融合的方法。在虚拟的赛博空间里对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包括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等预测分析方法来提高前瞻性;二,要做到像传统大规模生产的高效和低成本,这是工业实力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和追求。目前为止,我们从原来的大规模生产,进入了定制化的生产阶段。如果你在定制化阶段的成本过高,而别人已经做到了降低成本,那你就失去了竞争力;三,作为智能制造,它追求的是以人为本,就是通过自动化包括信息化等技术手段提升劳动力的价值,减少低端劳动。

扔掉侥幸心理 规避粗放性管理

主持人:日前,我国首部质量蓝皮书发布,您认为这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丁德宇:作为中国制造目前可能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质量问题。我打个比方,最近媒体上报道有校车把孩子遗留在校车内,造成儿童死亡的案例。这种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呢?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如果你是校车司机或是跟车的老师,在把孩子待下去之后,把车厢里面仔细检查一下。当然,也许你检查一百次,都不会出现孩子遗漏的问题。但你不能因此不检查,如果就因为你一次不检查,出了意外,那怎么办?质量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能说你努力了,看不到他有什么结果,所以你就不去做。但是你不这么去做,很可能你的质量问题一点儿也不会改进。质量问题,一定要从主观上重视起来,要有非常严谨的管理。现在,国家宣传的这种工匠精神实际上就是一种对质量的要求,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所以,我觉得蓝皮书发布对中国的制造业的质量有着很好的监督和督促作用。以前,我们是靠劳动力密集型靠产品价格比较便宜进入到国际市场,那么下一步国际市场很有可能接受的是质量更好,更完整的中国制造业体系。

主持人:跟丁总的本次采访当中,感觉印象最深的就是丁总强调的几个词:专心、专注、专业。

丁德宇:嗯,我觉得,企业要有一个精益求精的精神。有时候,粗放的管理没有什么意义。就像前面提到的校车,司机已经开车两年了,也没出什么问题。可是等到出问题了,就成了无法弥补的事情,不是哭闹就能解决的事情了。所以,企业不要等到自食其果后再去讲什么规避风险,什么精益生产,而是应该在恶果出现前,就去预防、控制。

主持人:就像您说的这个故事,孩子走后,司机或老师一定要查阅。只要做了,就没有风险的可能。我们不能抱有侥幸的心理,万一有什么风险,谁也无法为风险买单。

丁德宇:对。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因为这种粗放的管理,总有一天会为前面的节省买单。

主持人:对。那今天呢,对丁总的采访就到这里,非常感谢丁总的分享,感谢您对ENI零距离的支持。

丁德宇:好的,再见。

编辑:赵贤慧
关键字:     制造业  MES  ERP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