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创新2.0
I T
产业
智造在路上访谈

济南重汽MES项目建设经验分享

作者:姜琦
摘要:信息化管理平台,包含了生产计划,采购,物流,销售,核算等等模块。制造执行系统主要是针对车间级的。把数据和MES、IMS进行数据的交互来形成自己的一个大的MES,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的核心是在MES。我们把他去放大,来拓展到整个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了一个广义的MES的概念。
济南重汽MES项目建设经验分享

济南重汽CIO 姜琦

介绍一下中国重汽济南动力公司,我们公司是2006年成立的,当时的产品是WD615。可能没有汽车行业的经历的朋友可能不知道,斯太尔平台是八十年代中国重汽从奥地利引进的。按目前来讲,他是中国所有的重型卡车的鼻祖,也就是说中国绝大多数的卡车都是以这个平台为基准发展起来的。追本溯原,斯太尔真的是中国重型卡车的一个鼻祖产品,但是现在发展三十年的时间了,确实各方面技术产品已经相对落后一点了。

在2009年,中国重汽和德国曼集团进行合作,当然不是买他的技术。08、09年欧洲的经济危机,德国也在寻求更广阔的市场,中国在寻求合作伙伴,他们和中国重汽谈拢,然后买了中国重汽在港股的25%的股份。也就是说他是中国重汽的股东,中国重汽拿他买中国重汽股份的钱去回购德国本部的最新的产品,对曼公司应该说目前来讲最好的产品,也就是我们的重型卡车。中国重汽济南动力公司,作为中国重汽很重要的二级公司,就承担了曼重卡轻MC11和MC13发动机的生产。中国重汽重要的零部件都由自己去自制,我们的缸体缸盖曲轴连杆等等七大总成全部是自主生产的。从2011年开始谈这个项目,一直到现在,2012年产品真正的去上线了。那个时候提了一个概念,我们引进了世界上最好的重卡技术,世界上最好的生产线,就要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打造世界级的工厂。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信息化。我觉得这是做信息化工作者最荣幸的一件事,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发现,真正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依靠的就是信息化手段。那个时候还没有智能制造的概念,我觉得从那个时候我们就开始走在一个正确的道路上了。

谈到企业,我们叫中国重汽济南动力公司,是二级公司,我们要做的像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所有的产品设计是来自集团公司,当然,集团公司的目标是把所有的高新技术人员集中在一起去搞产品开发。所有的订单都来自整车厂。现在我们也有一部分外销的,外部重卡的企业来买我们的发动机了,因为我们的曼产品是目前在中国重卡来讲,应该是最好的发动机。

信息化管理平台及制造执行系统

我们整个架构是由上端的集团公司来提供产品技术,提供订单,包括售后服务由集团负责,我们负责生产自己的生产组织过程。应该说,中国的信息化,这些年谈最多的是ERP,其实MES,就是制造执行系统,是九十年代提出来的,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被中国的制造业被忽视掉了。大家把目标放在ERP上努力去做。当然那个是没有问题的,但实际上来看,对制造业来讲,如何能提高你产品的技术水平,质量水平,真正能够使生产呈现透明化。其最核心最关键的是制造执行系统,也就是MES。从12年开始上项目的时候,我们就认识到这一点。那个时候我们提出来不做ERP,ERP太宏大了,作为我们的企业来讲可能真的驾驭不了,我们自己给自己确立一个相对来讲稍微复杂的概念,叫因为管理系统和现场还是有点差异,所以当时的项目就叫信息化管理平台及制造执行系统。

信息化管理平台,包含了生产计划,采购,物流,销售,核算等等模块。制造执行系统主要是针对车间级的。把数据和MES、IMS进行数据的交互来形成自己的一个大的MES,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的核心是在MES。我们把他去放大,来拓展到整个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了一个广义的MES的概念。

首先说机加工线,从中国重汽这些年来自己生产发动机来看,机加工水平至少我们来讲是弱一些。所以在曼项目上线的时候,在机加工投入了很大的一部分精力,也全套的引进了一个自动化生产线,一共是六十几台设备。当时的运气也比较不错,09年欧洲经济危机,整个线按当时的说法应该是价值在七千万欧,当时是欧元和人民币的比率是一比十的,约七亿人民币。当时欧洲经济危机,我们谈了很好的价格,就降了一千万欧元,也就是说六亿人民币就拿到了生产线,当时来讲还是很划算的。生产线之后,以往我们机加工生产线,我们把设备连好,工序排好,可以生产了,我们觉得不能像以往的生产模式,要把整个的生产用信息化管控起来。当时首先是对机加工线进行了计算机的生产监控系统的实施,刚开始还是考虑循序渐进,哪些数据更重要一些先去做哪方面的工作。应该说做的模块不是很多,主要是生产线的实时的监控,也就是说整个的生产过程的监控,第二部分是整个的工件的跟踪,也就是毛坯件从上线第一工位,一直到有成品下线,整个的生产加工过程,全部在系统监控之下,包括他的整个的路线,包括在制的状况,在加工过程的一些数据都会记录下来,而且进入到数据库当中作为永久的保存,为以后的质量分析提供很好的数据的积累。还有相对的简单一点,就是班组的管理,生产日历的管理。

整个的生产线的工艺布局,管理员在办公室在电脑边前就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整个的生产线的状况。当然这个数据不是我统计出来的,是车间,他们可能更关注可能更专著于信息化能够实施好,能够抓取准确的数据,提供管理者就可以。作为生产管理者,可能更加关注的是这个生产效率,待制品的情况,这个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他们统计出来一些改善的数据。当然这个数据提供给我之后我也感觉很振奋,说明我们的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工业强则国强。自《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来,智能制造成为中国制造业落地战略规划的重要途径。2017年,在规划框架下的政策、机构、各地发展目标等路线图已经基本就绪,智能创新和转型成为主旋律。激发产业新动能,成就产业新业态,作为创新主角的企业有着什么样的规划,对创新转型有什么样的思考和经验;在创新技术日新月益的大背景下,IT及科技产业又将为智造落地提供什么样的支持。

  

迎着创新主旋律,ENI推出“智造在路上”系列访谈,将就以上话题,邀请制造业CIO,IT产业领袖,共同把脉创新转型。ENI将本着“创新搬运工”的理念和操作方式,原汁原味地展现企业创新实践途径,创新实践者的经验、心得及感悟。

  

虽已非少年,却也意气风发。创新实践谈,怎么能少了您的声音!欢迎点击参与分享。

 

 

更多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