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创新2.0
I T
产业
当前位置:首页 >产经•城市 > 产经 > 中小企业 > 正文
德国工业史:创新才是中小企业发展之道
来源:SAP天天事  :佚名 2016-09-19 09:51:06
德国工业史告诉我们两个道理:第一,没有自有产权和核心竞争力,仅靠仿制和低价是没有前途的。第二,不创新真的会死,这是德企血的教训。

德国工业史告诉我们两个道理:第一,没有自有产权和核心竞争力,仅靠仿制和低价是没有前途的。第二,不创新真的会死,这是德企血的教训。创新这件事,要有意识,有环境,还要有制度保障。

从1870年到20世纪初,“德国制造”低质廉价,当时全球制造业的金字招牌是英国。为了和德国制造划清界限,英国要求所有商品必须标明出产国。

之后,德国人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向英国人学习”,从单纯拷贝到开始尝试做产品研发,提升产品质量。20世纪初,“Made in Germany”已经赢得了好口碑。到现在,很多人已经不记得那段历史了。

“之后,日本人也走了和德国人基本相似的一条路。从拷贝,便宜货起家,开始有自己的研发,技术,产品,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反向狙击了诸多欧美企业。

多年以后,中国制造业也依然循规蹈矩,亦步亦趋。

在过去100年,德国人的发明很多,从阿斯匹林,隐形眼镜,汽车安全气囊,到MP3和SIM卡。很多德国企业至今还在享受着这些老一代发明所带来的红利。这种惠及几代人的专利红利,正是中国商界很多人最为痛恨的“专利壁垒”。很可惜,这就是现代社会的游戏规则。

2012年,德国在新技术开发和创新领域的投入达到794亿欧元,是GDP的2.98%,目标是3%。欧盟的平均值是1.97%,中国同期这一数字是1.98%。不同的是,创业投资在德国并不盛行,天使投资基金更少见,所以政府与私人企业在创新上的投入占了重头。

德国博世并不是上市公司,他们100多年来一直不变的策略就是在研发上投资巨大:大概是整体销售额的10%。

时下的德国企业中,很多最炙手可热的发明正是来自一些中小企业。举个小例子,仅3D打印技术这个小领域在美国和德国聚集了一批中小型技术公司,于是诸多中国企业家都到德国去收购3D打印方面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公司。结果这些看起来都不富裕的中小企业却根本不愿意卖。

按照沃顿商学院教授Christian Terwiesch的说法,德国式创新的诀窍,就是在某一个很狭小的专业领域技术专业知识很过硬,所以即使在很小的板块也可以成为市场领导者。

德国企业,从大企业到中小企业,在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上竞争激烈,但绝不用价格战挤压彼此。德国企业之间联系紧密,互通有无。他们将这种紧密沟通称之为精英集群(Clusters),共享创新和科技的红利。尤其在德国最具竞争力的化工,汽车和电子设备和工程领域。他们不会相互拆台,而是通力合作。

“德国货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转型,中国制造也可以。至于‘中国制造’什么时候可以扬眉吐气,我觉得是10年。要走在科技的前沿,大概需要20到30年。”企业战略顾问罗兰·贝格评论。

贝格先生对于中国制造的乐观估计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中国的制造业必须要从仿制阶段走出来,开始创新自己的生产流程,技术和产品。现在的世界是透明的,世界的一端有了一个新技术,另一端几秒钟就知道了。所以学习的过程必须加快。”

当下,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大潮汹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中国经济的加速器,消费互联网方兴未艾,产业互联网也开始显现~机遇前所未有,专业化、网络化、小制造将是我们当下的生存、发展之路,每个行业、每家企业都必须走精细化管理、娱乐化营销、升级创新的模式;无论是多么弱小的个体,还是多么细分的领域,我们都应该做到极致。

编辑:Xanthe
关键字:   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  制造业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