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创新2.0
I T
产业
当前位置:首页 >互联网•IT > 管理信息化 > 服务 > IT咨询 > 正文
陈炎其人,和他关于帆软的“星辰大海”
来源:中国软件网  :欧小刚 2017-06-19 17:54:46
五月去南京参加帆软的零售行业峰会,有幸跟陈炎有比较深入的沟通。我试图去发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以及他想要一个怎样的帆软。

跟帆软的小伙伴接触有一段时间了,他们的行事风格始终给我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员工的表现是企业整体状态的一面镜子,也必然受到创始人性格的影响。帆软充分放权又精诚合作的文化氛围,一直是其员工引以为傲的企业名片。在帆软员工口中,其CEO陈炎似乎是个神奇的人,心怀事业却又异常低调。

可谓“哥不在江湖,江湖中却有哥的传说”。为此,我一直想见见这样一个传奇人物,在近期终于如愿。五月去南京参加帆软的零售行业峰会,有幸跟陈炎有比较深入的沟通。我试图去发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以及他想要一个怎样的帆软。因为在我看来,一个企业的文化必然受到主要创始人的影响,很多时候这个企业最终都会长成创始人想要的样子。

\

帆软CEO陈炎

关于自己:做想做的事,在艰难的岁月中挺住

在专访中,陈炎给我的感觉首先是个认真的人,对于每个问题以及他自己作出的回答都给予异常认真的对待。毛主席曾说“天下事,最怕认真二字”,认真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能帮助我们去做想做的事情。那么,陈炎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BI,通过数据服务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目标。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推动数字化转型,小到个人健康数据的收集,大到智慧城市的建设,数字化在各个领域快速推进。而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企业,其数字化必然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BI,也就是商业智能,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帮助其基于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正从IT时代走入DT时代,数据的价值愈加凸显。通过好用的BI工具,对企业沉淀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可视化展现,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数据化运营。

从陈炎的讲诉中得知,他是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加入一个BI方向的创业团队,但是由于创业实在太难了,创始团队很多人都没能坚持下来,只有他“熬过来了”。这让我想起最近在共享单车领域的一个案例,摩拜单车的创始团队成员,也大多没能坚持下来,最终胡玮炜扛起来了这个担子,才有了摩拜的今天。做企业是一个艰难的事情,想要成就伟大的事业,就必须面对同样体量的困难。"古今立大事者,不惟有经天纬地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坚信自己做的事情很重要,并有“死扛到底”的那份意志,才能做成可以称之为伟大的事情。

当然,陈炎并不觉得自己是个多么伟大的人,事实上,他异常的低调,甚至有一种想把自己“隐藏起来”的倾向,在零售峰会上的表现中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拿他在峰会当天的演讲来看,异常的简洁,时间很短,这在如今动辄大幅拖堂的各种演讲中,是那么特立独行。在当天的晚宴上,陈炎也尽量不让“聚光灯”照在自己身上,以至于最后被主持人逼急了,“躲”在了大厅的后面。这让我想起关于帆软的另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女员工很少,陈炎自己承认这可能跟自己内向的性格有关,当年跟女同事说话都会脸红。

但是,在诚恳低调的外表下,我依然可以清晰的感觉到他的“雄心”,以及他眼神中透露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沉静有时候代表着力量,是一种排除外界干扰专心做事的坚守,以及心无旁骛的安定执着。

关于员工:充分信任,帮忙不添乱

帆软的员工给我的印象有两个,一个是充满朝气与活力,另一个就是年轻。据悉,帆软员工的平均年龄是25岁,陈炎本人也才30出头。就是这样一个异常年轻的团队,却做出了惊人的业绩,帆软近550人的团队在201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近两亿,并且这一数字还在快速增长。

是什么成就了帆软如此强悍的战斗力?这是我一直想搞清楚的问题。通过对陈炎的专访,以及这段时间对帆软的观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帆软的文化真正激发了员工的激情和创造力。帆软不接受工作经验超过三年的人,大部分员工都是自己从应届毕业生中培养的。共同的奋斗经历,让这些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不仅是利益的共享,更是情感的连接,而情感上的认同感是激发一个团队活力的最重要因素。只有从内心深处认可了企业,把自己当做企业的主人,有这种“主人翁”的精神才能尽心竭力的付出。

在陈炎的管理哲学中(虽然他不认为这达到了管理哲学的高度),物质激励是激发员工的基础,除了足够的物质激励,充分的信任也很重要。相信自己团队的能力,相信他们对于企业的付出,给他们充分的权利和自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各自的目标。企业就是一个舞台,让大家都有机会去表演,最终那些真正有能力并对企业作出贡献的人总能脱颖而出。将这些人安排在重要岗位上,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至于陈炎自己,尽量帮忙不添乱,自己能帮上忙的就出一分力,自己不了解的就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样,约束企业员工的不再是形式化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也是必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大家共同认定的目标。

关于客户: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到处都能遇到自己的客户

在对陈炎的专访中,问到他办企业最开心的是什么,他说“当自己衣食住行,都能遇到自己服务过的客户,比如吃饭的饭店有自己的客户、入驻的酒店有自己的客户、生产衣服的企业有自己的客户、建造房子的企业中有自己的客户。。。当发现自己被客户“包围”时,就会觉得很自豪。”他还给我说了当年马云办阿里巴巴,刚开始很辛苦还不赚钱,但是阿里让很多中小企业赚到了钱,马云也很开心。我想,真心想做点事情的人,不管从事的是什么行业,不管企业规模大小,其内心应该有一样的快乐——那就是坚信自己做的事情虽然辛苦,但有价值并且很重要,所以值得“熬下去”。

在帆软南京峰会上,我采访了帆软的一位客户——辽宁兴隆大家庭商业集团 业务统筹规划处负责人 伊敬初,他对帆软的评价让我印象深刻:“刚开始接触帆软,觉得他们的人都好年轻啊,开始还有点不信任,但接触实际业务时,他们会真的想为你解决问题。这是一群真的想做事的年轻人,让你不自觉的想去帮他们一把”。说实话,这句话让我有些意外,也有些感动。

一方面能把客户发展成朋友和铁粉,只有过硬的产品是不够的,还必然要用心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中国的客户其实是很“可爱”的一群人,他们真的想发展自己的信息化,真的想实现大数据运营。只要你真心为这些企业解决问题,即使目前还不完全如意,他们也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大数据企业成长。他们觉得中国的大数据企业才真的懂中国,外资企业做不到。让我感动的,是在中国的大数据领域,看到了服务商和企业客户之间 “心意相通”的这种感觉。

关于资本:最重要的是想好自己要做什么

在整个大数据领域都快速融资的情况下,帆软坚持不融资,这一点让我很奇怪,也让外界费解。为此,我专门问到陈炎对融资的看法。在他看来,融不融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干什么。事情的逻辑应该是先想清楚自己将要做的事情,当要做这些事情需要资金支持时才会去融资;而不是相反,先把钱融到手,再去规划业务发展。我十分赞同这样的看法。同时我也觉得,如何在适当的时候引入合适的资本来增强自己的实力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在大家都融资的浪潮下随波逐流。最后,资本成了自己用来过度宣传来占据市场风口、破坏整个市场氛围的道具,又或者是用来打低价战的武器。这样不论对本家的产品体验,又或者是整个产品链的价值都是一种损害。

关于融资,陈炎还给我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投资人几次跟他提到要投资帆软,他都回绝了。一次那个投资人说“你就让我给你们投点钱吧”,他的回答是“你为什么要投资我们呢,我们是个屌丝公司,投资我们是没有前途的”。在觉得有趣的同时,我心里有两个感觉:一方面,帆软真的是不急着融资,在陈炎心中有自己对公司发展的一个节奏把控,而不会让资本来牵着公司走;另一方面,这必然是对自己公司有相当的自信,才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话。

诚然,在大数据这样一个前景广阔的领域,通过融资增强资本实力,扩大业务发展,无可厚非,帆软也并不是就一定不融资。但是资本只能锦上添花,只能助推企业的发展,而不能决定企业的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融资是手段,不是目的。设计好的商业模式并将这个模式理顺,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些是比融一笔钱更关键的事情。企业家应该谨记,资本是把双刃剑,利用资本,而不要被资本利用了。

对一个BI企业的CEO专访,却很少提到BI。在我看来,BI乃是大数据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这个趋势是必然的。但是,哪个团队,哪个企业能走到最后,走得最远,却跟行业本身关系不大,而跟团队和企业本身密切相关。不管什么行业,失败有各自的失败,成功却是相似的。专心做事,为客户解决实际的问题,有一个同心同德的团队,是将一份事业做成功最重要的保障。在陈炎和帆软身上,我看到了这些可贵的品质。希望他们能走的更远,去做真正重要却很少有人尝试的那些事情。

编辑:田甜
关键字:     BI  数字化  IT  大数据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