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ENI访谈:变革创新常态下的时尚业】 第24期

上纺CIO袁炜:百年老店,“纺”出新生机

作者:赵贤慧
摘要:从清朝走出来的上海纺织,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在转型的风口浪尖上,我们或许可以体会到一家历经百年的传统企业以壮士断臂的决心,打破传统,重焕生机!
上纺CIO袁炜:百年老店,“纺”出新生机

袁炜

130多年前,清政府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制造局,创立了近代中国第一家以机器工业技术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棉纺织厂,摆脱了数千年来中国纺织传统手工生产的落后状况。

日月交替、经纬交织。130多年后,上海纺织集团占据了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排名第一位。

日前ENI记者采访了上纺集团CIO袁炜,据袁炜介绍:“从大家都知道的三枪内衣、海螺衬衫,到现在的智能化成衣,历经十三年,我们已经做到了从‘百年老店’到‘科技潮店’的转变。”

据袁炜自己讲述,进入上海纺织已经将近15个年头,一直担任上纺的信息化工作。他说:“在负责上纺信息化期间,就像是在抚育一个小孩,看着他一点点成长起来,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

上纺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之路

截止2017年4月末,上纺集团总资产已经达到了400多亿元、员工5.8万、所属企业454家和拥有三家上市公司,规模不可谓不大。而对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上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袁炜表示:“当时集团专门开发了早期的ERP系统,主要服务于企业的业务经营。”直到进入新千年,集团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掀起了新一轮信息化建设的浪潮。

2005年,构建了集团统一的财务信息化系统;

2010年,基本实现集团各投资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统一运行平台;

2010年,开始进行集团物业经营管理系统的建设;

2013年,集团实现了时尚园区和物业经营管理的全覆盖,同年启动了集团人力资源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2016年末,信息化系统已覆盖全集团两百多家企业,覆盖率达到90%。

袁炜表示,在‘人、财、物’三方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标志着集团实现了管理上的全面集约化,深化了集团战略管控的力度,成为集团在“十二五”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里程碑。

在随后的“十三五”规划中,上纺响应国家“互联网+”战略,也制定了五年的信息化专项规划,拉开了集团“数字纺织”的建设序幕,并先后启动了国际贸易一体化平台、主数据管理体系、制造及不动产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工作。而这些工作的启动和推进,为上海纺织“全国布局、海外发展”的发展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去年,集团为推进全国布局,组建了6+6区域公司,按照按照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信息化、专业化、系统化的要求运作,今年已经进入了稳步推进阶段。

重压之下,云大物移为纺织业带来新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纺织产业格局的调整,中国纺织业虽然自身优势明显,但却也面临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双重挤压”。从产业发展层面看,纺织工业与信息技术、互联网深度融合对传统生产经营方式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对此,袁炜也表示:“一方面,老的传统纺织企业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业务发展遇到了很大的瓶颈;而另一方面,新型的纺织企业正利用信息技术努力实现业务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在这新旧发展的关键时期,纺织行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将有着更加紧密的结合。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在生产端可以实现智能化生产,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服务端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服装的快速定制;在零售端,利用大数据平台,将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助推消费的转型升级。”

对于整个纺织行业来说,信息化正处于一个突破的关键时期。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战略推动信息技术在纺织行业设计、生产、营销、物流等环节的不断深入应用,纺织业的生产模式正在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由传统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上纺:老树发新芽,新琴生古韵

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由于市场经济刚刚建立,产品不缺销路,纺织服装企业都是我生产,你消费的传统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基于发展需要,开始考虑要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成本。在这个阶段,以办公自动化和会计电算化为标志的早期企业信息化应用出现。

进入21世纪后,企业管理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更加注重成本控制,ERP系统得到大范围应用。

上纺当时也紧跟趋势,实施了SAP管理系统,成为当时国内纺织行业最早应用国外成熟商业系统的企业,并在多个品牌(三枪、海螺、民光、Prolivon等)建立了分销、终端零售的信息化系统,覆盖终端近四千家,O2O模式也初具规模。

数字化时装快速设计打样

数字化时装快速设计打样的项目是上纺最新开发的一项技术,结合集团研究院、服装、设计等多个业务单位的合作,与上海著名高校合作共同研发。从智能量体测量开始,通过三维测量系统将人体数据自动采集并进入系统,设计、打样中心在收到测量数据后,实现快速打样,从量体开始到完成生产,全过程只需五十分钟。目前,该系统已经为上百家客户提供了定制化服务,并成功入驻中国钓鱼台国宾馆,为其工作人员度身定制。今后上纺将继续对系统进行优化,使之能与后端的智能化生产相结合,实现个性化定制、快速设计打样到智能化生产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

个体化还是个性化?

从服装设计领域出发,袁炜认为:“当下企业所做的应该是个体化的定制服务,主要服务于个人消费者。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工业生产,我们未来的生产模式肯定会向小规模精细化定制发展,像职业服的定制服务,差别化纤维生产等,都属于专业化的定制模式。”

无论是个体化定制还是个性化定制,IT技术在其中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要实现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规定时间内的产品交付压力等,都需要一个专业的信息化系统来进行整合和管理。当客户提出定制需求,企业如何做到在规定时间内、以可控的成本,来满足其设计、打样、生产、交付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

袁炜表示,未来的纺织企业将越来越多地专注于差别化和个性化的客户需求,以快时尚的方式,满足客户多样性的要求。纺织行业也将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大规模生产的模式,转而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传统的线下业务与基于互联网的线上业务相结合,去挖掘和创造新的业务模式。而上纺通过十数年的转型努力,已经做到了从传统“百年老店”到新锐“科技潮店”的转型,未来他们也将继续努力。

海派匠心:一根纺线里蕴藏的新生机

从清朝走出来的上海纺织,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在转型的风口浪尖上,我们或许可以体会到一家历经百年的传统企业以壮士断臂的决心,打破传统,重焕生机!

如今,上纺紧紧围绕科技与时尚不断拓展新的业务和领域,据袁炜介绍:

在技术方面,上纺依托集团中央研究院,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做以高科技、差别化、环保型为特征的新型功能性化纤,在国内拥有差别化短纤维生产和技术研发上的优势。未来,积极发展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Lyocell短纤维和芳砜纶耐高温短纤维,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并努力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目前,相关产品已经成功实现为国产大飞机C919配套服务;

在时尚产业方面,集团在优化老字号品牌建设的同时,加快培育Prolivon(普洛利文)高端服饰品牌以及原创潮流等品牌。目前,上海已经与米兰时装周组委会、英国时装协会建立了长期合作,未来将致力于提升上海时装周世界级、时代性、国际性、本土化的能级,与专业权威机构合作,建立与世界四大时装周的官方合作关系,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行长期有效的联络人沟通机制,进一步促进与四大时装周及世界其他国家时装周组织者之间的双边合作,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举办时尚高峰论坛,通过设计师交流活动,加强时尚信息沟通与时尚资源交换。“十三五”期间,将使上海时装周成为继世界顶级时尚发布环纽约、伦敦、米兰、巴黎中的一环;

在产业创新方面,上纺通过资源整合,建立了时尚文化、时尚生活、时尚设计三大时尚园区品牌,逐步形成时尚服务平台经济发展模式,构筑起以城市时尚体验区(上海国际时尚中心)、“M50、尚街Loft、上海国际设计交流中心”三大时尚园区业务板块,充分展示了纺织时尚产业园区的优质形象。未来,创意园区要实现园区功能创新升级,从创意园区升级到城市体验区的模式,打造文创产业孵化平台;积极探索时尚园区外部项目多元化发展的运营模式;打造新业务模式,形成产品服务新体系;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上纺将全面落实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打造集团一体化、快速响应的国际时尚与贸易服务的供应链管理平台,构建“纺织云“,搭建集内外部数据分析和运营服务的大数据服务平台,使信息化成为集团业务发展和创新的助推器。

转型时不待我,你我需不断前行

作为中国最传统的制造业之一,中国纺织行业在创新驱动的经济新常态下亟待转型。在灵活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经营和决策必须要与市场的瞬息万变相结合。面对新常态下带来的行业机遇和挑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改变过去跟随业务和支持业务发展的状态,实现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成为企业经营和决策的先锋。袁炜表示:“企业的信息化并不一定要采用市场上最新的技术,企业的IT负责人可以跟踪最新技术,但对于企业IT技术的应用,应本着实用为主,坚持与实际业务发展和企业战略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IT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

而在企业转型过程中,作为信息化的管理者,首先面临的是压力,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信息化的需求层次是不同的,对信息化管理者的能力要求也是不同的。一个已经信息化的企业的每一次转型都是信息化管理者的巨大压力点,企业发展越大,信息化管理者的压力也就越,信息化管理者不能及时转型,要么自己淘汰自己,要么被企业淘汰。

袁炜认为,一名优秀的信息化管理者应该是 “熟悉业务、精通IT、擅长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必须要具备战略规划、业务理解、有效沟通、推进变革和技术理解等能力。但究竟能否成功地推动企业的信息化,不仅取决于技术还取决于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而在态度中意志力是最重要的,因为没有一项改革或创新是能够在短期内轻易完成的。

最后,借用袁总的两句话与大家共勉!

CIO 创新推动者、业务使能者、服务提供者! CIO 压力与快乐并存、使命与责任同在!

更多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