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智造在路上系列访谈 第28期

姜琦:IT不仅仅是服务力量,还是决策力量

作者:晋珊珊
摘要:无论是“新经济”的大环境,还是“智能制造”、“互联网+”的创新模式,时代的洪流已经不可避免的将IT管理人推向了战略层面,也许现在还很难将这种转变具象地表达出来,但在IT逐渐成为企业产品、流程和管理基因的大背景下,这种转变却是必然的也是水到渠成的。
姜琦:IT不仅仅是服务力量,还是决策力量

姜琦

关于姜琦和中国重汽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姜琦,目前就职于中国重汽济南动力有限公司,从事信息化工作。早年在中国重汽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玩的是纯技术。2006年,中国重汽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成立,姜琦调到重汽动力公司开始负责整个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这被他定义为真正开始从事信息化工作。从起初的一个人到今天带领一个团队,弹指一挥已是10多年的时间。

身处对信息依赖程度较高的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在2006年建厂之初,中国重汽济南动力有限公司对信息化并未投入太高的关注,使用的是集团内部的软件,重点还是在产品和生产环节。随着公司产品和生产线的不断增加,对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高,重汽动力开始进入信息化建设的快车道。十年左右的时间,重汽动力公司的信息化成果已经跻身汽车及发动机行业的前列。

而从重汽动力建厂就开始主持其信息化工作的姜琦来说,十年的时间,他见证和参与了重汽动力信息化基因的炼成过程,其中诸多的积累和思考,使得他对当下制造业创新以及IT管理者角色定位,有着更接地气的认知。

重汽动力公司的信息化三部曲

成功三要素:意识、落实、技术

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企业信息化对于制造来讲,意识着业务流程的优化、操作方式的改变,同时也会涉及到一些利益和权力的调整。一把手的支持在其中起着关乎成败的作用,因此决策层的信息化意识至关重要。但重汽动力公司的信息化历程,决不是一个靠强权去推动的过程。

姜琦在诸多场合都讲过,在重汽动力主持信息化工作是幸运的。因为在整个信息化推进的过程中,虽然早期有些业务部分也会有一些不理解,但随着项目的逐渐推进,无论是公司决策层,还是中层甚至一线的工人,都对公司的信息化表现出了极大的支持和配合。“上下同欲者,胜”,重汽动力从管理层到员工良好的信息化意识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

当然,公司信息化意识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公司信息化战略以及对战略的宣讲,但最重要的是要大家不断看到信息化成果,并认同这种成果。此外,用什么样的方式落实也很关键。姜琦谈到企业搞智能化和数字化,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转变以往的操作方式,如果是一个完全手工作坊似的企业去推进,很难去推进信息化工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搭建、提升技术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是需要前期落实的重要工作。

“一定要从企业实际出发,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或者技术”。这句话几乎是每一家公司信息化的基本方法论,但是真正落到实处其实很难。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理念,新发展模式迭出。作为信息化从业者,最幸运的是能够最先接触到最新的技术,但是面临的选择也很多,如何去选择最适合企业的产品和方案,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重汽动力在产品选型的过程当中,姜琦和团队也接触了诸多的产品,最终结合重汽动力的发展战略、信息化基础、业务流程等因素,选择了适合公司的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并结合这些技术和产品,设计了一条适合重汽动力的信息化路线。简单的这几句话,却是姜琦和同事经历诸多挑战和学习探索之后交出的成绩单。

实践三步骤:总体规划,逐步推进,分步改善

重汽动力作为国有企业,具有典型的传统制造业特点。在公司上下同欲,对信息化工作抱以极大理解和支持的前提下,作为主导信息化推进的部门,又需要具备哪些意识,做好哪些工作呢?

姜琦说:首先要了解外部世界,包括同行业的信息化实践经验,与公司信息化目标契合的IT理念及方案。同时,对企业自身也要有一个从上到下的规划分析,把自己的家底摸清楚,这一点其实很重要。动力公司做整体的企业战略规划的时候,从决策层到中层,一直到业务骨干,再到生产现场,逐级进行人员的访谈。以问卷、访谈的形式,给整个动力公司做了一次比较大的诊断,知道哪些方面是薄弱环节。

另外,整体规划,全面发展固然重要,但在信息化工作推进的过程,铺的面太大,平均着力反而很难保证效率和成果。因此,重汽动力的信息化工作选择重点突破,分步实施,选择薄弱环节或者从容易入手的环节去做,取得成效之后各方面都认可了,那么整个部门的工作开展就比较从容一点。

分步改善跟逐步推进的道理是一样的,在企业创新过程中技术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动力公司的系统上线之后,一开始对生产经营是有很大提高,但是随着市场的变化、产品种类的增加,以及流程优化,原有的系统及技术就不动态的满足需求。所以需要不断地改进发展,不断的去分析系统漏洞。同时,积极以挥技术人员自身的创新能力,在逐步推进改善的过程中,对系统不断优化。这项工作重汽动力每年都做,这种不从一开始就追求大而全的方式,而是通过不断的推进,逐步的优化,持续积累下来,企业系统和业务流程的提升就是动态灵动的。而且,信息化投入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大,人员也比较充足,更容易取得成功。

正是这种春风化雨,滴水穿石的工作方式,使得重汽动力的信息化工作在得到大家认可的同时,也细水长流地给大家进行了信息化的培训,使得公司员工对信息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当有新项目实施时,理念度和配合度会更高。甚至有很多部门会主动提出信息化需求,与信息化部门形成了良性互动。

德国工业4.0是纯技术,《中国制造2025》是风向标

曾经有人说,《中国制造2025》就是中国版的工业4.0。重汽动力身处信息化敏感度和应用程度双高的汽车及零部件业,同时,也是规划重点关注的行业。作为信息化负责人的姜琦对于这个观点有自己理性的认知。

基于象西门子这样的企业技术背景,德国的工业4.0更倾向于技术路线。但《中国制造2025》却是中国制造产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智能制造目前来看还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其中涉及到的一些技术和理念在企业当中已经落实应用,但是要整体上落地,落实到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还是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来走,不能盲目跟风。

在姜琦看来,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制造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指引下,中国制造业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中国的制造业不能再继续粗放式的生产模式,大家应该用一个更高的眼光,更高的目标推动制造业的发展。

谈到智能制造在重汽动力的实践,姜琦介绍到公司当下发力的主要方向有两个:一方面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同时提高产品环保性,降低能源的消耗。而作为业信息化的负责人,姜琦更多地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去落实智能制造的精神,比如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减少对人力的消耗,提高与改善生产环境,提高产品质量等等。

技术虽好,适合自己最好

姜琦认为,IT人其实就是新技术和企业之间的一个桥梁,IT人听懂了,才能把技术应用到企业。创新技术创新IT很多,但是不一定所有的都适合自己企业。

例如云计算作为信息化创新模式,确实在投入产出比,节约能源等方面比传统信息化基础架构要有优势。对于重汽动力这样的制造业来讲,私有云的应用是更合适的应用方式。一台发动机四五百个零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数据,这些数据都是人工去记录的,现在既然有了云计算技术,就可以把所有产品的技术数据都统计下来,做一些技术分析,能够发现产品的质量问题或者提升点,提升产品质量。中国重汽在全国有几千个售后服务网点,每天也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不同的地域对汽车应用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高寒地区,热带地区对汽车零部件的性能的影响,以往靠人为去统计很难,现在云计算技术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技术分析,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产品的美誉度,在提升产品质量,客户体验方式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长远来看,移动应用是很重要的一个点。现在是物联网时代,不管是整车还是发动机,移动技术可以动态地监控汽车发动机在整个生命周期的运行,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对于帮助用户提高产品的利用率和稳定性是有很大帮助的。姜琦相信:未来汽车行业在移动应用方面会有很大突破,而且这也将是汽车或者发动机行业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IT不仅是服务力量,还是决策力量

姜琦说,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坚持一个概念:IT不仅仅是一个服务力量,而是一个决策力量,而且只有懂IT信息技术,同时又懂管理,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把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管理做得更好。在他看来,IT和科技不仅仅是知识力量,而是企业的一个基因,或者是决策的力量。但是现在很少有IT从业人员能够进入到决策层,如何去正确的认识IT的决策力量的存在,这也是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尤其是身处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的当下,IT负责人的角色不断在刷新。在智能制造的转型过程当中,姜琦觉得CIO或者信息化从业者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的。转型智能制造,离不开的就是“智能”两个字,“智能”更多的关乎技术,而真正懂技术的人可能就是这些信息化从业者。

时代的发展把信息化从业者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在这个地方站稳?首先是要不断的去学习,提高自己。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如何去把握技术发展的趋势、路线,是每个信息化从业者应该重点做到的一点,这需要不断的学习、了解新的技术。几年前动力公司上一个新的项目,当姜琦出现在生产线的时候,有人问他,以往干IT的是很少到生产线上的,他为什么要去?这就是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要懂管理、懂业务、要跟业务部门经常沟通和交流,让彼此之间的障碍越来越小,这点也很重要。

无论是“新经济”的大环境,还是“智能制造”、“互联网+”的创新模式,时代的洪流已经不可避免的将IT管理人推向了战略层面,也许现在还很难将这种转变具象地表达出来,但在IT逐渐成为企业产品、流程和管理基因的大背景下,这种转变却是必然的也是水到渠成的。

更多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