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第92期

爽客CTO施晓辰:企业转型,看不懂的无奈和来不及的焦虑

作者:Xanthe
摘要:互联网时代,商业主导权变成了以用户为主。而企业在进行数字化、互联网+转型时,一定要用户去中心化。施晓辰说,用户化可以帮助企业维护客户,带来价值和估值。用户去中心化也不代表企业要割去之前的关系网络,而是要把海量的用户拉起来,不断裂变。
爽客CTO施晓辰:企业转型,看不懂的无奈和来不及的焦虑

爽客CTO 施晓辰

爽客智能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爽客”2015年开始互联网化转型,结合移动支付、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科技优势,通过线下铺设按摩椅,线上操作统计的商业模式引领共享经济时代。曾多次被评为互联网+传统制造业的经典案例,并荣获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称号。

“爽客按摩沙发”线下目前已铺设了几十万台的智能按摩椅,近万家线下场所,穿梭在人们生活中有需求的地方,为更多人提供舒适、便捷的按摩服务。日前,ENI经济和信息化网采访了爽客CTO施晓辰,围绕“转型”这个概念,深入剖析了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及方向。

转型浪潮下的无奈和焦虑

企业要进行互联网+转型,首先要明确互联网+的概念是什么。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进行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提升企业效率以及变革组织结构,最终实现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具备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当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国家的发展战略以及传统企业的发展方向,从而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创新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了整体市场的发展。

结合自身多年信息化从业经验以及帮助爽客进行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施晓辰发现企业面对互联网的态度,基本可以概括为看不见、看不起、看得懂和来不及这四个阶段。当然在当下互联网+转型浪潮已经铺天盖地袭来的情况下,已经很少有企业看不见或看不起了,更多的是处于看不懂的无奈和来不及的焦虑中。

施晓辰认为,行业正处于一个很焦虑的状态下,转型、信息化、数字化等等概念不断涌现,企业主及CIO们也在不断尝试,走出藩篱沟通交流,寻求出路。对企业而言,这样的焦虑感来自于对“互联网+”概念的不清楚,不知道互联网+对企业的具体意义所在,更不懂得如何利用互联网+完成企业的转型升级。所以,施晓辰认为转型首先要帮企业摆脱那种无奈感和焦虑感,让企业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看得懂互联网+转型。

“互联网+”时代的四大特征:用户为王、数据驱动、跨界融合和万物互联。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消费者接受信息的渠道愈加多样化,选择也更加多元化,消费者从最初的被动接受转化成了主动选择。而企业在面对这种转变的时候,就不得不依靠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力量,进行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抢占消费者心智,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对于企业来讲,也必须扩大自己的舒适区,跨界融合,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对于这一点,施晓辰认为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企业正在加速与互联网进行融合,另一方面,互联网与传统经济的加速融合。连接才能融合,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使之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愈加紧密,互联网爆发出网罗万物的力量。企业要充分利用这种力量,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所以,要缓解企业的焦虑感,首先要了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什么,然后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梳理企业互联网+转型的整体脉络。

信息化建设的“三阶段”“六重点”和“按套路走”

那么,对于企业来讲,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看得见又摸得着的可行之道呢?

施晓辰认为是企业的信息化转型。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棵参天大树,信息化系统就好比盘根错节的树根,只有信息化转型先成功,企业才能真正意义上完成“互联网+”的转型。没有信息化,就像大树没有根,是没有办法真正实现或落地互联网+转型的。

众所周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1.0、2.0和3.0阶段。

信息化1.0阶段是指:企业正处于单系统运营期,主要从企业内部着手,目的是提高效率;

信息化2.0阶段是指:企业开始了多系统的运营整合,从组织结构着手,目的是进行流程与管控的创新,有助降低生产成本;

信息化3.0阶段,则应该是建立在2.0的基础之上,依托系统整合之后的结果,充分利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进而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施晓辰介绍,当企业发展到信息化3.0阶段后,才会真正发现信息化的价值所在。即帮助企业进行业务和服务模式的创新,辐射企业所在领域和所有客户,触达整个社会。

所以,在企业转型过程中,有六大重点需要注意:

一是信息化建设的侧重点,从内部向外部转化;

二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该是从应用到数据逐步转化;

三是信息化系统从追求“大统一”向“平台+组件化”转变;

四是IT基础架构向云端转型;

五是IT系统从PC端向移动端变化;

六是信息系统开发从瀑布式向敏捷式转化。

施晓辰表示,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基本处于2.0和3.0阶段,少数仍停留在1.0阶段。但很多传统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转型的过程时,往往缺乏系统的认知与建设,各板块彼此间相互脱离。所以当企业从单一化系统发展到多元化系统的时候,也就是2.0到3.0阶段的过渡期时,会发现由于发展过快,系统之间是毫无章法的,导致企业没办法真正实现信息化转型,甚至无缘数字化。

对于这个问题,施晓辰认为信息化转型实际上是有套路的。根据案例和模板,企业可以从七个维度的系统建设着手:首先是协同办公系统的建设,然后是营销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和综合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最后是决策支撑系统的建设。当企业依次逐步的完成这七个板块的搭建后,企业就可以非常清晰地将企业信息变成数字化内容,然后再依托大数据分析,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行铺垫。

转型宜稳忌快,宜实际忌概念

互联网时代,商业主导权变成了以用户为主。而企业在进行数字化、互联网+转型时,一定要用户去中心化。施晓辰说,用户化可以帮助企业维护客户,带来价值和估值。用户去中心化也不代表企业要割去之前的关系网络,而是要把海量的用户拉起来,不断裂变。当企业拥有了海量数据的时候,利用大数据工具,完美匹配用户需求,把用户牢牢绑定在平台上,培养更多高质量用户,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不能做一年才上一次的东西,必须让每户每天都在用,每天都希望用到你的东西。

另外,施晓辰认为很多传统制造业企业,信息化仍然停留在2.0甚至1.0阶段。但工业4.0、智能制造等概念的提出,让越来越多企业走上了盲目追求概念的道路。以大数据为例,其实很多发展中的企业并不是特别清楚大数据未来会对企业有怎样的作用,但基于当下的行业环境,企业也只能沉下心来不断采集数据,作为企业的一种隐形资产,不断探索和慢慢等待未来的到来。

对于企业自身发展来讲,施晓辰认为并没有所谓的“适合转型的时机”这一说法。企业的转型,更多的是时代驱动所导致的。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很多制造型企业发觉线下的整体零售业务下降,受到新零售业务和一些新业态的冲击,从而开始了企业的互联网+的转型,换一种思维,从互联网的角度和方式去管理和经营一家企业。

最后,施晓辰说,在转型过程中,企业要切实考量实际情况,从自身角度出发。尤其传统企业的转型,更要循序渐进,切勿急功近利。关键的一点是制定一个科学、完整的信息化转型的顶层设计,以顶层设计指导转型,以便在转型之路上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更多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