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数字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大老板的互联网“幼稚病”
——《轻店》8
来源:ENI经济和信息化网  : 王甲佳 2015-04-30 09:27:49
这个题目是4月24日晚上和北大CIO班的同学聊天的时候想到的,最近几天忙公司内务(这不是要搬到若水路了吗),一直到这个时间点才安静下来写。从2013年年中,我们开始做O2O领域的业务以来,接触过许多期待求变的老板,不乏身价几亿、几十亿的大老板。按道理,他们不需要我这个小老板来“训导”,但是还是禁不住地要唠叨好几句。

\

这个题目是4月24日晚上和北大CIO班的同学聊天的时候想到的,最近几天忙公司内务(这不是要搬到若水路了吗),一直到这个时间点才安静下来写。从2013年年中,我们开始做O2O领域的业务以来,接触过许多期待求变的老板,不乏身价几亿、几十亿的大老板。按道理,他们不需要我这个小老板来“训导”,但是还是禁不住地要唠叨好几句。

说“幼稚病”不够准确,因为刚刚从杭州传来消息,一个大企业的总裁决定传统业务完全交给公司团队管理,自己“净身出户”到市区另外租了写字楼开始O2O创业,这个上了很多商业杂志作为传奇进行宣传的企业家,带着仅仅的二三人进行新的创业,非常让人敬佩。去年在见到他的时候,还在考虑既有的这个大型连锁企业,20000多个商铺的企业如何转型,如何通过O2O手段,让企业有勇猛的持续发展。时隔半年,作出这样的决定,不仅让许多同行和朋友惊讶,我更是惊讶。

他说“我们必须从行业的变革方向上去看O2O,看移动互联网的价值,看怎么才能有效地‘互联网+’”,这是何其之难啊。最近还在和他们在深度沟通,这其实已经不是二次创业的事情了,是一个真心开创新时代的事情了。从他们既有的思考和初步的手法来看,靠谱程度也在提高。这样破釜沉舟的变革勇气,实在难得。最难得是对自己价值的客观认知。

他还说“我现在不做任何事情,这个公司还有5年的好日子可以做。但是真的不做任何动作,未来可能就没有日子过。”

我相信许多企业的老板是这样想的,然后再具体的操作方面还是有极大的迥异。这个迥异的另外一个方向,就是我说的“幼稚病”。

比如在社区O2O概念风起云涌的时候,尤其是彩生活作为一个标杆上市之后,很多地产公司的老板坐不住了。希望尽快实现从“卖房子”向“服务人”这个模式转变,延续地产的红利。基于这个行业的惯性,他们希望能找到一个模式,投资几千万到几个亿,然后迅速复制,雄霸中国。在内心里的定位也是和BAT的老板们平行,虽不说“超过马云”,但是至少要是一个级别的。所说甚至有人直接将公司列为“BATX”这个自定义的阵营,哈,当然这里的“X”就是他们公司的缩写。这个雄心壮志确实让人敬佩,然而实际来看,有一个“BATx”,在做了一次大型的气势恢宏的发布会之后,就偃旗息鼓了。另外一个“BATx”还在四处考察学习那种一学就灵,一用就发财的新模式。考察了七八个月时间了,越看越不准,越看越觉得自己的格局过小,越看就越错过本来可以属于自己的窗口期,也就越来越愿意看。

比如有一个企业,去年的国内销售也接近80个亿了,国内已经有1600万的用户,这是一个知名的电器企业,老板也是动了很多脑筋,他认为有这些用户,如果来做本地生活服务,就能超过大众点评了。那就干吧!后来研究来研究去发现从这些用户开始做,也不够快,不够市场化,形成不了自己的能力体系。那就不要和自己主业关联,单独做!最近一段时间,他们正在做这个决策,许多高管很不理解。

这些企业真的不错,在思考自己的未来,也没有闲着。但是确实是有幼稚病,我看到的还真的不少!

这些幼稚病到底应该怎么治呢?简单出三个方子吧:

1、务必靠船插篙,结合既有业务去考虑,即便是有另外的投资机会,也最好做这样的结合,一是延续既有产业的红利,二是可以迅速推进转型。当然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向前面说的杭州老板一样,用小分队的方式独立开来进行处理,形成势能之后,再来升级传统业务;

2、充分认知过程的渐进性,没有速成。我们一般看到的许多互联网的传奇故事,大部分是这些故事主角的表达策略支配下的故事。不代表真实的业务规律和业务场景,几乎没有借鉴意义。BAT等互联网公司给我们的不是启发,而是已经散发成为水和空气的红利;

3、分析自己的战略资产结构,尤其是人才队伍的新架构,特别是运营人才,融通产品价值和消费场景的运营人才。否则许多商业理想根本无法承载。

幼稚病永远存在,自己是治不好自己的。我写这些,也可能是一种幼稚病。

编辑:赵明飞
关键字: 轻店  互联网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