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踏浪数字经济,老城广州迸发新活力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 李季 田玉 2021-04-16 12:16:49
在广州珠江南岸,琶洲大工地格外耀眼。从航拍图望下去,一片现代楼群依江而立,楼标瞩目。橘黄色的是阿里巴巴,粉红色的是唯品会,未来,腾...

在广州珠江南岸,琶洲“大工地”格外耀眼。从航拍图望下去,一片现代楼群依江而立,楼标瞩目。橘黄色的是阿里巴巴,粉红色的是唯品会,未来,腾讯的logo也将出现在这片天空,目前,施工中的腾讯广州总部大楼已初具雏形。

广州市琶洲会展总部和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琶洲管委会”)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目前,琶洲西区已引入的阿里巴巴、腾讯、复星、唯品会、国美、小米、科大讯飞等27家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龙头项目,总投资852亿元,带动全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琶洲是广州推动数字经济建设的核心区域之一。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广州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据统计,去年1-10月,广州市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623.17亿元,同比增长14%;广州市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499.3亿元,同比增长30.1%,高于全国14.1个百分点。

在广州,数字经济带来的变化正悄然织入老城生活。陪伴老广数十年的广百百货已开通线上购物;海珠区的一条街道已开放自动驾驶;小到鞋包、大到车船,一批广州数字技术服务商正在提供线上设计平台……

历代商埠繁荣,四十余载改革先锋,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广州再次勇立潮头。

聚集互联网龙头企业,培育“黑科技”单打冠军

近1年多来,广州思路明确,举全市之力推进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将琶洲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示范区。

琶洲战略高度的最新定位来自2020年1月11日印发的“湾区1号文”。当时,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将打造以琶洲为核心、以珠江为纽带、以产业融合发展联动周边区域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以下简称“广州试验区”)。

根据该方案,广州试验区的空间格局为“一江两岸三片区”,其中,珠江南岸的琶洲是核心片区,这里被定义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聚集区”。

琶洲管委会介绍,琶洲最成熟的地块是西区,总面积2.1平方公里,写字楼的商业面积规划为350万平方米。目前,该区域已引入腾讯、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27家龙头企业,其中名创优品、方所文化、索菲亚为2021年最新引入。

若放眼整个琶洲试验区,区域内已聚集企业超过28000家, 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90亿元。琶洲管委会副主任余丽慧介绍,在试验区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迅猛发展,营收增长42.4%。

相较于“龙头企业”,琶洲试验区更喜欢称这些数字巨无霸为“链主企业”。“链主企业”所饱含的希冀是,让链主把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都带入琶洲,把一条条产业链留在琶洲。琶洲管委会介绍,在去年疫情的打击下,琶洲试验区的企业仍净增4000多家,它们多是受到了链主的吸引,主动入驻。

在琶洲的链主企业中,电商巨头们无疑最为人所熟知。但近年来,琶洲的入驻企业类型日益丰富,“数字经济”的新内涵正被不断迭代的科技中坚所诠释。

琶洲管委会介绍,在2015年6月时,琶洲的早期规划为“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那时来拍地的多是电商龙头,然而近年来,拍地企业领域愈发广泛。如,工业互联网的领军企业三一重工、树根互联;智慧农业的代表企业海大集团等。

琶洲管委会介绍,其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增加琶洲的“科技味”,对于后期有意向入驻的链主企业,将增加研发投入占比及专利数量的“门槛”要求。

科技和前景,是一家企业立足琶洲的硬道理。不仅是龙头,拥有“黑科技”的中小“单打冠军”一样受到琶洲的青睐。

时谛智能是一家成立不足两年的中小企业,去年底,其“95后”创始人兼CEO林子森荣获教育部“创新创业英才奖”。

作为时尚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时谛智能解决了鞋履的数字化设计问题,从选材开始,就能提供数字化的面料扫描仪,加之智能三维设计(next generation CAD)、超真实渲染技术(CG)及AR/VR等能力,能将设计周期压缩至传统的1/5。目前,时谛智能已签约斯凯奇、安踏等标杆客户。

琶洲管委会介绍,未来将在琶洲28000多家企业中筛选出此类拥有硬核科技的细分领域“单打冠军”,进行入库管理,重点扶持,以期培养下一代数字科技巨头。

“工业一哥”黄埔加速打造“数字工厂”

2020年4月2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若干措施》,明确要求加速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上述文件提出,以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家居、生物医药等行业转型为重点,大力发展芯片设计、封装、制造和高端工业软件,推进智能制造升级,重点支持智能汽车整车、核心关键零部件研发创新及产业化;推动“工业互联网+供应链”创新发展。

作为广州市的“工业一哥”,黄埔区制造业约占广州市的四成,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8000亿,近20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布局。

“广州工业看黄埔。全国200多个开发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科技创新、工业发展、营商改革等指标都名列前茅。所以整个工业的数字转型升级,黄埔区也必须走在前面。”黄埔区工信局数字产业处处长袁蝶影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

袁蝶影介绍,目前,黄埔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000家,其中百强企业技术改造备案率达到了61%,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9%。此外,区内有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香雪制药等9个工信部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占到了全省的40%。

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珞”)成立于2008年,集团共有约750人,其中工程师占到了75%以上。明珞智能制造事业部总经理左志军向澎湃新闻介绍,明珞的主要产品是围绕汽车、动力总成、新能源电池行业的生产线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及工业大数据服务。

“平时新闻上能看到的、有很多机器人在舞动的汽车生产镜头,一般都是车身焊装产线,我们提供的就是这类产线。”左志军说。

左志军介绍,车身焊装产线的自动化水平非常高,一般在80%以上,产线生产需要把机器人、电气设备、相关程序等集成一体,交付给客户。“传统工艺建设一个产线,基本要一年半左右,而利用我们的虚拟制造技术,6到10个月就可以完成一条新产线的建设。”

左志军介绍,目前,明珞的虚拟制造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虚拟制造技术最大的价值,就是在虚拟的数字化环境里,把大量现场才能发现的设备问题提前验证。只要验证无误,现场落位就会很快。过去,产线现场调试经常要半年以上,应用虚拟制造以后,调试用不到1个月。”左志军说。

在“虚拟制造技术”的基础上,明珞又研发了另一个数字化利器,就是与产线同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左志军介绍,利用该平台,可以提前在虚拟产线上进行生产效率分析,从而使设备利用率最大化,同时可以在建成物理产线之后,持续依托于精准客观的数据,不断提升物理产线的运营效率。

“现在的产线生产一台车一般只要五十几秒,如果我们的数字技术能够使生产时间减少2秒,就能给车企的总产能带来巨大提升。”左志军说。

左志军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我们的客户红旗,它近年的销路很好,供不应求,但是它没有时间窗口做大规模的产线升级。我们就依托于工业互联网的数据服务,帮它做产线上各个工位的效率分析,最后在不改变现有设备的基础上,把生产效率提升了十几个百分点,而且不用增加任何投资。”

目前,明珞的智能制造产线已应用于奔驰、宝马、奥迪、通用、长城、吉利、上汽等诸多国内外汽车制造厂商。

在黄埔区,新型的“数字工厂”正如雨后春笋一般新生、蜕变。2020年以来,黄埔区备案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323个,投资总额73.2亿元,打造了“智能传感+能源”“5G+工业互联网”“AI+电子制造”等一批示范应用场景。

袁蝶影表示,未来,黄埔区将纵向推动“集群制造”,选取区内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四大网络化、自动化基础较好的战略性支柱性行业,推进建设十大“数字工厂”,加快构建新型工业制造业体系。

快时尚变身“新潮牌”的数字密码

作为国内当红“快时尚”品牌UR(URBAN REVIVO)的掌门人,李明光最近在招人上犯了愁。公司不缺设计师,缺的是一位合适的数字战略管理人才。

UR是广州本土发展起来的服装品牌,最初成立于2006年,那时正是欧美、日本等快时尚品牌唤醒国内消费市场的第一个十年。李明光敏感地抓住了潮流先机,自创品牌,培育团队。

“时尚UR,科技UR,这是我们8年前就在喊的口号。现在时尚的竞争力有了,但科技化上,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李明光说,公司为技术团队准备了充足的预算,“但这个钱一直没能全花出去。”

李明光介绍,虽然处于传统的服装行业,但UR一直把“科技化”作为公司战略,他们很早就认识到,只有科技化才能提升效率,对抗市场竞争。

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李明光详细回顾了公司8年来对“科技化”的一系列探索。8年前,公司对“科技化”的理解,更多是“信息化”。基于此,公司实现了线下转线上,手工转系统,确立一套信息化的流程和标准。

李明光认为,现在主流的“数字化转型”,其实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进行提升,从而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这个工作,公司3年前就开始深度投入。

库存是服装行业的核心指标,只有实现库存最小化、库存周转最大化,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尤其是UR在全国已有超过300家门店,管理好单店单SKU(库存量单位)至关重要。

所以,UR第一个数字化项目就是“智能商品管理系统”。

“每个店铺对商品的需求都不一样,比如上海浦东和广州天河对商品的偏好就有所不同。所以,我们需要对每一个店铺的商品画像、消费者数据逐个分析,做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实时调配。”李明光说。

数字化转型后,最明显的提升体现在“快反款”的加速上市。

作为快时尚品牌,“快反款”是UR最核心的特色产品。或许是一种风格,或许是一种款式,或许蕾丝等某种辅料,只要销售端及流行趋势呈现共性的数据上扬,公司就会迅速推出相应的新品上市。

“快反产品,从设计、生产到空运,都要以小时计算。过去,这样一款产品上市需要15到25天,现在,从设计到店铺,最快只要7天时间。”李明光说。

李明光介绍,目前公司的快反产品约占2成,其它计划产品占8成。未来,随着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的不断提高,他希望快反产品的比例能不断提高,“快反产品更加贴合市场。我们希望从过去的以商品为导向,转为以用户为导向。”

近来UR推出了不少国潮元素新品,用户反馈积极。李明光表示,未来,公司计划打造一个独立的国潮品牌,融入更多中国元素,也更加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现在主流的潮牌中,大部分是非本土文化的元素,我们希望能打造出真正‘中国化’的潮牌。”李明光说。

此外,公司还想更多发力线上销售。李明光介绍,目前,公司的线上销售占比仍有上升空间,其中大比例来自天猫旗舰店。下一步,公司计划重点运营微信小程序,打造私域流量,以更好地分析用户需求,实现精准营销。过去一年,公司的小程序销售笔数已经实现了翻番,未来将在该渠道持续发力。

去年,UR的年销售额已达50亿,在主流时尚品牌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李明光表示,公司的下一步计划是发展工业互联网,让供应链实时反馈,高效运转。“未来,当数字战略管理方面的人才逐步到位,我们希望后续的技术,都是自主研发。”

羊城走入“线上”生活,数字消费正蓬勃

据新华网消息,去年1-10月,广州市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499.3亿元,同比增长30.1%,高于全国14.1个百分点。网购、快递、外送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零售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大众消费习惯与企业数字化发展的积极互动。

作为广州本地的零售巨头,广州市广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百股份”)对线上消费市场的扩展感受深切,据该公司介绍,2020年广百股份的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80%。

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广百股份表示,公司早看准了新零售的发展趋势,十年前便着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致力于推动公司的多元化发展。近年,已逐步建立了百货扫码开单、超市扫码购、广百荟小程序等10多个自有前端应用,2020年线上各项目整体完成过亿销售。

广州线上消费市场的活跃也让新零售企业百果园尝到了甜头。“哪怕在2020年疫情的影响下,我们在广州区域门店的整体销售额也达到了14.2亿。”百果园集团副总裁焦岳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

去年疫情期间,人们的消费习惯迅速向线上转移,百果园线上业务也经历了大规模的提升。“疫情期间,百果园App销售额的增长非常明显,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近3倍。”焦岳说。

“这也要感谢广州有关政府部门去年疫情期间对我们仓配中心、门店经营的支持,那时我们上线了生鲜业务,开始在顾客微信群里预售卖菜。”焦岳介绍,目前,生鲜业务已经成为公司线上经营的一个板块,百果园小程序也上线了生鲜渠道。

百果园发力数字化转型已有6年。焦岳介绍,百果园零售端的数字化转型开始于2015年,经历了近两年时间的开发、测试,2017年其线上销售渠道陆续开通,包括App、小程序、外卖平台等。目前,公司共有研发工程师300多人,同时还有过百人的线上运营团队及客服团队。

“有了消费互联网的新模式,门店端的销售增长可以达到每年10%左右。”焦岳说。

线上销售数据也让百果园能够更精准的了解市场。“广州去年销售第一的商品是榴莲,去年一年销售了1594吨。我们高价格的榴莲单品卖得非常好,我认为这代表了广州人民的消费能力及偏好。”焦岳说。

焦岳介绍,在广州市场,除榴莲外,佳沛奇异果,尤其佳沛金果这些高单价水果的销售都在明显增长,百果园见证了新一轮的消费升级。

蓬勃的消费市场正带动广州数字经济发展走入新阶段。据新华网消息,去年底,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魏敏表示,广州将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不断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功能,做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广州老城正在“双区建设”的时代蓝图上迸发新活力。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编辑:宋含怡
关键字: 数字经济  广州  电商  黑科技  互联网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