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自动驾驶:中国去年融资超美国,2023年京沪路测望超加州
来源:磨铁星文  : 佚名 2023-01-03 10:30:42
在2022年,中国自动驾驶领域已披露的总融资额,超越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自动驾驶技术最大的创新实验场。

2022年,自动驾驶技术创新陷入低谷。明星企业纷纷裁员,Mobileye打折上市,Argo AI官宣倒闭,图森未来裁员一半,苹果推迟发布自动驾驶汽车,技术路线也从L4转向了L2。

风险资本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这群烧钱的巨兽。几年工夫,至少上千亿美元灰飞烟灭。2022年截至11月底,全球自动驾驶企业融资约70亿美元,不仅远低于2021年的200亿美元,还可能是近五年来最少的一年。

\

人类距离真正的自动驾驶L4仍有距离,为了熬到那一天,这个行业正在走向整合。Uber与Motional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重返Robotaxi赛场;Waymo靠谷歌输血,开始向旧金山等更多城市提供服务。

自动驾驶尚未彻底驶入无人区。风险资本依然看好这个领域,初创企业的融资次数并没有融资金额减少的那么多;新玩家仍在入场,融资金额断崖式下降的主要是晚期轮次。

中国最有耐心,坚持看多未来。在2022年,中国自动驾驶领域已披露的总融资额,超越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自动驾驶技术最大的创新实验场。

国家政策给了技术创新与资本投入以信心。截至2022年11月底,中国省级及以上部门合计发布近80项自动驾驶产业相关政策,为道路测试与商业试点放行。迄今,自动驾驶车辆已在北京的道路上,累计安全行驶了超过1000万公里,2021年底约为400万公里;上海2021年全年约250万公里,是上一年的6倍。相比之下,美国加州尽管2021年路测高达640万公里,但仅比上一年增长了1倍。

\

政府不仅给政策,还给钱。2022年完成融资的多家自动驾驶企业,无论是算法、服务、硬件还是整车制造,背后都站着国家队的身影。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投资了深圳的佑驾创新,广州产投投资了广汽旗下的如祺出行,郑州国投投资了主线科技,安徽国控投资了苏州毫米波,招商局创投投资了轻橙时代。这还不算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给出的优惠。

这些资金有退路。智能驾驶方案提供商纵目科技,开始冲刺科创板上市,如果顺利,它将在2023年上市。港交所也准备好了“18C章”,欢迎未商业化的特专科技公司。

这让大规模盈利尚在远方的自动驾驶缓了一口气。活下去变得越来越重要,资本与企业不惜追求场景降维、技术降维。有场景,就有数据,就有现金。

场景越大越有利,这既取决行业自身的市场空间,也取决于所在国家的市场规模。中国为自动驾驶技术提供了大规模应用场景。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拥有全球最多最繁忙的港口、矿山、物流仓储,对自动驾驶技术需求巨大。其他规模化产业的技术也在外溢,为自动驾驶降低成本,提供了更完善的供应链与规模化制造能力。

2021年,资本更加看好自动驾驶卡车,它能比自动驾驶出租车更早商业化。当时,前者的估值涨幅远超后者,上市也顺利。2022年,专注干线物流的自动驾驶企业股价崩塌,跌去90%以上。风险资本变得务实,开始押注封闭场景的自动驾驶企业。2022年三季度,多数自动驾驶落地场景的风险融资聚焦于此。

国内已有十余个大型港口落地应用自动驾驶卡车。主线科技在天津港、智加科技在青岛港、西井科技在珠海港、飞步科技在舟山港等。无人集卡占比逐步提升,它们的效率是AGV的2倍。尽管港口物流市场空间低于干线物流,但中国港口庞大的吞吐量,保证了自动驾驶卡车企业还有时间畅想未来。2022年,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探索港口间的自动驾驶,这能将市场空间从原来的每年300亿元,提升到1500亿元。

干线物流自动驾驶的故事也还没讲完。上海因疫情封城期间供应链中断,令人期待无人驾驶快点到来。2022年,多家自动驾驶卡车初创企业已与整车厂或物流企业联手,实现小规模的前装量产卡车落地。

这与乘用车自动驾驶领域的趋势一致。从2021年开始,Robotaxi企业就试水前装量产,2022年,更有不少企业打破边界,与传统车企合作,用自动驾驶技术反哺辅助驾驶功能。文远知行拿了博世的投资,合作交付辅助驾驶;轻舟智航推出价格低至1万元的辅助驾驶量产套件。

量产是中国的优势,也是当前技术渐进发展的趋势。短期内,全球以L2与L3为代表的辅助驾驶将占绝大多数。到2025年,L2级汽车销量将超过50%,并在2028年达到峰值;L3仍处于部署的早期阶段,首批会在近两年内于特定地区上市,它们的销量将在10年内超越L2,而销售额的超越只要5年。

\

对更高级的辅助驾驶的付费意愿在上升。如今,所有特斯拉汽车都标配了免费的基础版辅助驾驶功能,那些为FSD beta支付1.5万美元的用户,从上一年2000人上升至今年160000人。

量产是上路的前提。中国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规划,强调搭载L3、L4级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要“具备量产条件”。目前,中国造车新势力的赛道主要在L2+级别。但它们已经瞄准了自动驾驶,抢在有关政策实施前,2022年多款新车发布均预埋了L3及以上级别的硬件。多家传统车企也表示将在2023年正式实现L3量产上车。

市场高速增长,得益于激光雷达价格走低。除了特斯拉以外,L2+级别辅助驾驶向更高级别进化,主要采取“强感知+强智能”的方案,也就是搭载激光雷达作为核心传感器。

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大规模量产交付的序幕,正在中国拉开。在全球其他市场实际规模化交付前装激光雷达的供应商,只有法雷奥一家;在中国,已经有4家本土供应商实现前装交付。2023年下半年,中国将实现补盲雷达量产,完成自动驾驶升级方案激光雷达的最后一块拼图。

中国在激光雷达领域的优势会不断扩大。有了低成本的激光雷达,中国车企配置智能化更加激进;部分外资品牌要降低成本,也得考虑中国供应商。这将推动整车厂和零部件巨头的供应链继续向中国集中。

中国要加强车规级芯片供应链建设,尤其在人工智能芯片上取得突破。这个领域市场巨大。汽车芯片的总收入可能会从2019年的410亿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1470亿美元。自动驾驶、互联和电气化这三个领域将推动大部分需求,约占总收入的90%。

\

尽管超过一半芯片来自成熟制程,但高算力芯片是卡住自动驾驶脖子的关键,同时又面临跨行业竞争。后者同样渴望先进制程芯片,愿意支付溢价,提升人工智能的性能。

即使不用在车上,大量智能网联汽车跑在路上,收集的数据也需要高算力训练。自动驾驶需要更多合规高质量的数据。特斯拉去年展示了首款AI训练芯片Dojo D1,能将通常需要几个月的工作减少到1周。第一个基于该芯片构建的完整的Dojo集群ExaPOD,预计将在2023年第一季度完工。

这关系着自动驾驶技术能否真正规模化商业化,也关系着中国能否引领这个全球化的百年产业的变革。

20世纪初,汽车制造商超过250家;到了1930年代,三大巨头崛起。这并不意味着汽车产业的失败。也许到了2030年代,汽车产业新一轮洗牌过后,胜者同样寥寥。中国汽车产业已在电动化阶段的竞争中暂时领先,也为下半场的自动化竞争开了个好头。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编辑:雷生杰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