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印发《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主要目标到2025年底,建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力争全市智能算力规模突破100EFLOPS,形成50个左右具有显著成效的行业开放语料库示范应用成果,建设3—5个大模型创新加速孵化器,建成一批上下游协同的赋能中心和垂直模型训练场。
《实施方案》提出“强化基础底座赋能”,包括:打造超大规模自主智算集群,构建多层次语料供给体系、建设虚实融合超大型实训场、加快行业基座大模型体系创新。另外,在 “加快关键生产力工具打造”上,《实施方案》列出五类:人工智能+智能终端、人工智能+科学智能、人工智能+在线新经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方案》还指出,将推动人工智能+金融、人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文旅、人工智能+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垂直应用。
人工智能+制造:加快构建中文工业通识知识库,支持大模型训练。推动基于行业语料库研发 L1模型,挖掘共性超级场景向上下游规模化推广。推动建设模型即服务平台,形成行业L2大模型池,支持行业内智能体规模化训练、部署和管理。聚焦产品营销、产品设计、研发协同、设备管理、智能排产、智慧物流、安全管理、质量追溯、产品售后等方面,开展重点场景揭榜挂帅,培育专业服务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