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聊聊设备数字化管理的基础数据设计
来源:老谢聊智造   作者: 老谢 2025-01-08 08:38:26
企业在规划与设计“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时,需要考虑企业的自身管理水平、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等,从而设计符合实情的数字化管理方案。

“设备数字化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就像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一样。企业在规划与设计“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时,需要考虑企业的自身管理水平、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等,从而设计符合实情的数字化管理方案。在方案设计时即要考虑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的数字化应用,但又不要盲目的追求“高大尚”。适合才是最好的!

制造企业在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中一般包括:基础数据、业务流程及数据应用等几方面的设计与实施。今天,先与大家分享设备数字化管理在基础数据的设计与应用。

1--设备基础数据在制造企业的应用--

设备的基础数据是整个“设备数字化系统”的基础,就像盖高楼大厦一样,基础不稳是无法支撑整个系统的运行的,就算是运行起来,将来也会有许多修修补补。首先,在设计时设备数字化的基础数据时,应知道这些数据会应用到哪些方面,以下是一些制造企业会涉及的有关设备方面的数据应用,供大家参考:

1.设备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

设备基础数据是制造执行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设备的详细信息,如设备编号、设备类型、设备型号、设备位置、设备状态等。这些信息在系统中主要用于设备的管理与维护。通过设备基础数据,可以实现设备的集中管理,方便设备的维护和故障处理。例如,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通过设备基础数据快速定位故障设备的位置,调取相关维护记录,从而提高故障处理效率。

图片

2.生产计划与排产方面的应用

设备基础数据还广泛应用于生产计划与调度中。计划与排产系统通过设备基础数据,可以准确了解每台设备的生产能力、当前状态以及维护计划,从而优化生产计划和调度。例如,系统可以根据设备的可用性和维护计划,合理安排生产任务,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延误。

3.产线优化与改进方面的应用

设备基础数据还用于产线的优化与改进。通过对设备基础数据的分析,可以识别产线中的瓶颈设备,优化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例如,系统可以通过设备基础数据分析设备的利用率和瓶颈,提出改进措施,如增加设备数量、调整设备位置或优化工艺流程。

除了以上方面,设备基础在质量管理、生产效能分析等方面也可能涉及到,具体的应用还得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2--设备基础数据的规划与设计--

清楚了设备数字化基础的应用面后,接下来就是基础数据结构的设计,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基础数据的结构不就是设备清单或设备档案吗。可以这样说,但也不能这样说。为什么这样说了,因为传统的制造企业通过纸质或电子文档去管理设备相关资料,需要什么打开什么文档,而在“设备数字化管理”应该考虑各项目基础数据的关联与依赖,这样,在未来应用时可以减少数据的冗余,提升数据的共享性。很多通用的基础数据包括:设备编号、设备名称、设备型号、制造厂家等,我就不多在这多说了,今天主要聊聊一些在实现过程往往被忽略的基础字段。

1、设备类型

在设计基础数据之前,首先要明确的设备管理范围的定义,很多企业所讲的设备就是指直接用生产的设备,也有很多企业包括辅助设备、检测设备、物流设备、后勤设备等,这就涉及到设备管理的范围与分类。在实际中,很多企业很难立即想清楚到底要将设备分成多少类型或什么类型?这就涉及到“设备类型”这个字段,大家可能会又会说,这不就是一个字段在数据表中加工个空白字段而已。简单来说是这样,但在实操一定要考虑这个字段的柔性和规范的结合。所谓柔性就是数据维护人员可以根据企业内部变化增减设备类型,所以字段设值应该可以增减。所谓规范就是这个值要限制人员随便填写,这样时间久了,设备类型就会变得“五花八门”。

为什么我要着重介绍这个字段,因为,在实际过程中很多开发人员为了方便直接用输入或枚举的方式,短时间可以不会有什么问题,但系统用久了就会觉得蹩脚。个人建议在这个基础字段的设计与开发时,还是得考虑增加一个外部字典表,创建一个单独的设备类型表,这种方法更加灵活,因为可以随时添加或删除设备类型,而不需要修改主表的结构。

图片

2、标准产能

标准产能字段是指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单位时间内的生产能力。它通常以单位时间(如每小时、每班、每日)内能够完成的标准产品数量来表示。在设计标准产能字段时,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l精确性与可追溯性

标准产能的设定必须基于真实的历史数据或经过严格测试的生产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设备的实际生产效率,结合设备的工艺参数和生产环境,计算出科学合理的标准产能值。同时,标准产能的设定过程应保持可追溯性,确保任何修改都有据可查,避免因数据错误而导致生产计划偏差。

l灵活性与动态调整

标准产能并非一成不变,它需要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工艺改进或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因此,标准产能字段的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支持动态更新。

l统一性与标准化

在多设备、多生产线的情况下,标准产能的统计口径必须保持一致,避免因单位或计算方式的不同而产生数据偏差。例如,所有设备的标准产能都应以“每小时产量”或“每天产量”为单位进行统计,确保数据的横向比较和分析具有意义。

3.是否特种设备

在设计设备档案表单时,许多企业往往更关注设备的基本信息(如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等)和运行数据(如标准产能、维护记录等),而“是否特种设备”这一字段却常常被忽视。尽管“是否特种设备”字段容易被忽略,但其设计价值却不容小觑。这一字段不仅是设备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合规管理和安全运营的关键保障。通过这一字段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还能降低安全风险、确保合规运营。在设备管理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企业应充分重视“是否特种设备”字段的设计与应用,为设备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奠定坚实基础。

以上介绍主要是设备档案主表在设计时要注意的一些事项,至于其它基础字段就不多说了。

3--其它设备数字化数据模型介绍--

除了设备档案数字化模型外,在实际的设备数字化管理过程中还涉及到很多其它基础数据模型,如设备维护计划模型、产品产能模型、数据采集模型等。由于篇幅的限制,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基础数据模型:

1.设备数据采集模型

设备数据采集模型负责实时收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如温度、压力、转速等。这些数据通过传感器和网络技术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分析。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企业可以及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预防潜在故障。此外,数据分析还能帮助企业优化设备运行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关于设备数据的采集我已经也分享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图片

2.设备维护标准管理模型

设备维护标准管理模型明确了设备的维护流程、检查项目和标准。它包括了预防性维护、应急性维护和预测性维护等多个方面。该模型有助于企业制定科学的维护计划,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率。同时,它还能提高企业的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3.设备资料管理模型

设备资料管理模型涉及设备的技术文档、操作手册、维修记录等资料的数字化管理。该模型确保这些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这一模型是实现企业设备知识管理的数字化核心,通过数字化的知识管理,企业可以快速获取设备的详细信息,提高维修和保养的效率。

4.产品设备产能模型

产品设备产能模型主要用于预测和评估设备的生产能力。它结合了设备的技术参数、历史生产数据以及生产环境等因素,通过算法模拟出设备在不同条件不同规格下的产能表现。

这一模型有助于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产能过剩或不足。同时,它还能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当然,以上模型只是做参考,企业在进行“设备数字化管理”设计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就像一句经典广告词“不是所有牛奶都是特仑苏”。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编辑:张煜洁
关键词: 数字化  大数据  大数据分析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