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第12期

光联CEO黄书展:智能网络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IT核心能力

作者:ENI
摘要: 数字化转型时代,作为企业IT基础的核心能力,企业网络的安全、稳定、快速的特质成为身处创新浪潮的企业的必然选择。那么对于这个必选项,专注行业多年的光联集团创始人&CEO黄书展有什么样的建议。作为全球第一家华为企业网络(SD-WAN产品)方案落地商,光联又能提供什么样的支持?
光联CEO黄书展:智能网络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IT核心能力

光联集团CEO 黄书展

光联集团CEO黄书展:经验和专业成就光联为企业打造IT基础的核心能力

程艳玲:尊敬的各位ENI会员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今天的总编会客室。

我们今天为大家请到的客人是远道而来,从深圳来到北京的光联集团的CEO黄书展先生。大家了解光联背景的就知道我们今天要聊的主题是网络,我是管理软件出身,我们之前在谈网络或者是基础建设的时候,其实是没有想到这中间会有太多的内涵,或者是有很多我们大家要关注的内容等等。但是,尤其是近两年,我们在谈“一带一路”,“丝绸之路”,尤其是我们的粤港澳大湾区等等,中国企业面临着一些机会,也面临一些挑战,我们要走出去,路要通,网也要通。

另外我们这一年有一个网红就是5G,5G现在基本上已经占据了主流媒体和IT媒体的头条,我想5G首先影响的是我们网络的建设,今天我们在谈的话题可以说是正逢其时,正当其时。

刚开始的时候想请黄总介绍一下光联,黄总是澳门人,我们刚才也谈到了一个关键词是粤港澳大湾区,有非常大的关联,也是挺好的机会。在开始的时候我之前也做了一点功课,我看到光联集团是华为企业网(SD-WAN产品)全球第一家落地的服务商,同时在合作的数年时间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这个可以留给黄总自己去介绍。大家对光联集团不是特别熟悉,从跟华为的合作可以感受到光联的一些能力和我们核心的竞争力,我想接下来交给黄总,让黄总自己来介绍一下光联集团。

黄书展:光联集团从2003年开始就进入中国,目前在北上广深,港澳台都设立了分支机构,当时为什么做这个行业呢?我们觉得网络安全,网络底层是企业数据最重要的核心基础。(光联)从专线开始做运营,后来慢慢做成MSTP,我们讲的叫多标签协议的网络,开始做这个服务的时候在国内会遇到一个问题,我们中国的三大运营商,以前是六大,还有七大,还有四大,不断的拆分组合,网络处在比较不稳定的状态。我们那时候想到出一个双网双机(企业组网特色产品),十几年前的时候,我们觉得企业网络不能随意中断,中断的时候一切就停止了,就需要有个主干网,有个备份。后来我们觉得设备也要备份起来,我们十几年前就这样帮企业做网络,做规划,我们跟企业一般都是十年以上的关系。

我们在实施能力方面,经过十几年,一千多家的中大型企业的实施,经验已经沉淀了下来。(企业)网络稍微复杂一点,不像家用网络那么简单。企业网络是比较专业的,它的稳定性、安全性的要求是非常高标准的,我们也是业界很领先的提出SLA整个服务标准的(企业)。

在2017年底的时候我们初次接触(华为)觉得华为这个企业从SD-WAN的远期规划,还有我们的文化上比较容易融合的几个关键点,我们选择了华为公司(作为合作伙伴)。

我们那时候选择国外品牌的前六大,国内的前六大,测试了十二家左右,后来我们决定换一个方向,选择了华为的SD-WAN的服务。我们看待的重点是我们跟他很相近,因为我们公司也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这样的理念。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要做到很到位其实不容易,(光联)将客户的体验纳入到企业的绩效考核,到整个体制,这一点我们也吃过一些苦头才能(成长)起来。国内对服务的认可,尤其在十几年前不是非常关注,海外那边对服务很OK(接受度和认知较深),你有多专业的服务就应该给多专业的费用,国内的服务意识比较慢一点。当服务的体验在客户产生的时候,客户就会感受到原来是真的需要专业的服务。

企业目前的一些痛点,我们都是主要按照业务流去设定我们的网络,比如我们现在需要什么网络,我们拉什么样的专线,这里缺了什么样的网络就去拉什么,整体规划还是稍微慢一点,光联的核心就是我们提前帮企业规划,包括从安全性,从稳定性,从速度三个方面来帮企业规划网络,让企业在近远期业务流会更顺畅。

提到5G的问题,5G也是一种连接能力,它带来更快速,延时更低,流量更大的连接能力,这个情况下会有几个创新主题一起爆发,包括AI计算、大数据、区块链,这些刚好都到这个点上,这几年都会融合在一起。随着我们的计算能力增强以后,5G的出现,包括出行,以前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在低延时的基础下就可以做到了,通讯的话题变得很大了。

程艳玲:我特别认同刚刚黄总说到的企业在组网方面整体意识发展的过程,就像我刚开始谈到的一样,我们谈到其他应用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应用的方法论,一些经验,再去谈规划等等,我们写案例洋洋洒洒好几千字就写出来了,但是在提到网络的时候,大家往往会理解的比较简单,专线拉线的问题,一下就体现了我的不专业。这些年来不仅仅是在企业网的建设,在各个方面的建设大家可能都已经意识到了服务的价值,这也是我们光联集团像跟华为这样的一些服务商,大家在合作的时候能够体现出来我们的核心价值。

你刚刚也谈到我们光联集团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在我们的技术和服务方面也是会有创新提升的过程,我觉得在企业广域网发展领域里面,我们管理团队已经十六年了,这十六年的时间里面可能也会经历企业网络建设比较关键的时间节点,我不知道是不是会有里程碑的阶段,这些阶段分别是一些什么样的技术,能够给企业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黄书展:里程碑,以前我们从拨号开始做,到ADSL的转变,从企业的专线开始转换到MPLS、VPN,到现在的SD-WAN,由软件控制网络。我们看它是一个自然的变化,从技术的考虑它是从电话线开始,到后来光纤的使用,随着整个技术的发展自然产生了这样的一个从流量、从安全出发的这些服务。SD-WAN这个是用软件去控制整个网络,是因为网络越来越复杂了,过去的网络刚提的像从电话线开始,专线到MPLS,它是比较封闭型的,这个企业网络只要把防火墙管好。

现在网络是开放式的网络转变,各个云厂商出现,企业全部上云去了,不管是公有云,还是他自己部署私有云,甚至现在有一些多云了,有些放在阿里,放在腾讯,放在华为,这些厂商都会放一点,包括做备份,这样会给网络带来蛮大的挑战。你的网络部置,你的路由分发,这些事情没有过去那么简单,拉一条专线串起来就好了。所以SD-WAN或者说SDN这些都产生出来,由软件去控制这个网络,往后整个世界都是软件化,这些都可编程的。

这样的一个网络对企业带来什么价值呢?企业部置好(网络)的话会更轻松,越来越智能。智能化就是让IT人更轻松,以前那个网络算黑盒子,专家级的人才能打开去看,现在可视化了,软件化了,但里面的设计更复杂。有句话说把复杂的事留给我们,把简单的事留给客户,SD-WAN我们是这样看的,它是完全软件化的去控制整个网络布局。

5G的部分,或者说光纤越来越增大的部分,它是一个管道不带来质变。但是有这样的低延时,有这样一个快速连接的管道,它会带来整个通讯的效率(提升),所以就会让遥控驾驶,或者说出行,各种场景都可以更容易实现起来。以前的速度没有那么快的时候,或者延时更高的时候它达不到这个效果。

程艳玲:您刚才谈到了这一点,我们从比较显性的理解带宽更宽了,速度更快了,您刚才谈到的它和我们当下的技术结合,产生的成果,可能会提供更多的场景,就像我们之前采访一个专家他也说,说前几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因为有这样的环境可以实现了,这里面就会涉及算法、AI等等,这些科技我们现在不管是服务商也好,或者是企业在转型的过程当中在应用也好,也是比较热的话题,目前的SD-WAN或者是整体网络在技术创新的过程当中,跟这些创新技术的融合都有哪些方面,它可以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场景。刚才您说到企业用的越来越简单了,复杂的过程,融合的理念,我们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价值,跟这些创新技术的融合。

黄书展:比如边缘计算,以后的网络从应用开始着手,比如零售业的线上线下营销,往后都是用AI去判断销售行为,销售行为都会变成数据化。这些数据不可能在公有云上面计算,会放在边缘计算那里去。边缘计算去计算(网络)所有的数据,整个网络需要支撑的整个算力,这样才会更稳定,才能达到效果。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网络支撑,要实施大运算的传送,是比较困难的。加上安全的维度,如果我们整个城市,整个国家都在运算体系里面,这个网络如果有些崩溃,或者企业的主网有点崩溃的时候,带来的影响会非常大。它会影响到整个业务流,以前零售店是一个实体店,只是一个数据的财务流,我刷一下多少钱,这个钱哪怕是过一天断了几个小时(再)回去都没关系的,现在整个业务流都在里面,如果你断了可能就会有一些很大的问题产生。

就像无人驾驶,如果网络出现任何的问题,会有很大的影响。包括金融业最近推出来的区块链、数据化货币,都是要建立在网络和储存上面的。

程艳玲:我们之前做网络媒体,有时候会开玩笑说无网而不生,到后来有电子商务等等,到现在已经不是说直接以网络为载体的业务模式,而是所有的产业,包括我们马上要发展(“互联网+”、“智能+”)的未来趋势,对于网络的依赖性非常高了,100%的依赖。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我们要有网,要有什么样的网,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核心的问题,黄总也介绍了光联的前身,包括光联现在发展的状态。我们在之前跟企业接触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一些新的理念非常好的理念,包括云大物移智等等,我们做了好几年这样的选题。但是会发现在不同的产业里面企业对它的认知,应用的水平还是参差不齐的,或者是说对于我们技术创新的成果,和它真正落地到企业的应用之间,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我不知道在我们企业网建设这块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

黄书展:应该每一行业都有这个情况,每一家企业存活的根本,都会考虑到自己的效益,效益里面要么就是提高效能,要么就是节省成本。IT这个部门处在消费型的部门,集团如果没有预算,或者说没有业务部门的驱动,他就很难多花钱。所以现在网络能用,先不改动,IT是比较被动的部门。

未来这个部门应该是产生主动性,完全要用价值去产生,因为网络虽然很重要,智能化以后外包出来会更适合于(IT人)专注在企业内部的价值产生。我们自己行业内讲可以释放双手,(IT人)去好好做他可以产生更大价值(工作),包括企业的系统、数据化运营。

网络这个东西看不到,你不理它没人感觉到网络在哪里,你说由IT部门负责这个事,其实也不适合。涉及到一些中大型企业,或者传统企业,比如金融业,像超大型的集团企业,需要自己去管控,有各种考虑。但要完全管控自己的网络,一般的企业没有必要去建设太大的团队,对企业的效益成本是有很大的影响。

光联集团CEO黄书展:智能网络:数字化转型时代的企业网络选择

程艳玲:我们现在说转型,对于企业来讲也是一个循序渐进接受的过程,如果刻意去谈你是不是愿意转型,你是不是愿意运用什么样的黑科技,他会提安全的问题,部门价值的问题,我怎么让我老板和我自己放心诸如此类的问题。当这个时代推到这个浪口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实现了。

我可以跟黄总分享一个小故事,我前两天刚采访了一个管理软件领域的(管理人)。我们之前说管理软件云转型可能是会更复杂,但是这位管理者跟我分享了一个数据,他们现在云的解决方案,之前会有一个误区,说我只是给中小型企业的,但是效益并不好,大家对这个认知根本就没有,您知道从生意的角度来讲这个是很小的。但是后来在前两年转型做中大型企业之后,现在客户里面,有很多产业里面的龙头企业都是他的客户,而且70%都拥有公有云。所以,我们现在还在纠结是不是云转型的时候,龙头企业、优质的企业已经开始行动了,这个对于我启发也是非常的大。

另外,我们这几年谈的互联网+、智能+,产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智能转型,真的是如火如荼的在进行。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身对于原有IT的建设,包括IT建设的思路可能会有不一样,这块对我们企业网络是不是有影响。

另外我们在转型的过程当中,可能会有原有IT的投资成果,从我们网络的角度来讲,如果要支持我们的转型,支持我们向智能化的转型,或者是数字化战略落地,包括我要智能+等等,也会用一系列的,像AI等等这样的技术,对于传统网络的挑战在哪里。还有一个问题,原有的IT投资,是不是还可以让它继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

黄书展:原有的IT投资目前是可以不变的,按照企业的步伐,你提到的一般是龙头企业会先做,高科技带来的价值,一般大集团的CIO会看的比较快一点,比较有资源去做。中大型企业来看,他一般会等着,原来的已经投资的东西肯定要等它产出一些价值。现在SD-WAN的出现会帮助企业节省成本,包括把现在的带宽,以前的带宽是黑盒子一样,企业一般没有专业的软件看不到带宽使用情况的,不知道你的使用状态,甚至你不知道投入多少钱在那里,这个东西都埋在地下,所以CIO也没关注到这个点。

光联是从ISP转到MSP,是属于首批这样做的厂商。我们跟市场上的区别是什么?我们从开始的那一天就定位为企业的网络外包厂商,一般我们的对手是产品导向,我们是以企业整体服务外包为中心,我们从ISP到MSP是很自然的过程。我们外包的过程会看到企业的问题,设备的应用,或者专线的应用,可能我们做了以后效率会提升,我们的产品优势就是能够节省成本,而且还可以应用到新型的网络。

程艳玲:你的管道可以保持不变,我在我们现有的服务和我的技术优势下,是可以帮助你保全你的投资,还可以让它发挥作用。

黄书展:还可以降低成本。为什么SD-WAN在国内发展速度慢一点,从龙头企业慢慢开始用,中间的企业IT都忙着各个事情,企业里面很多关于IT的工作,他一般没有太关注这块,等到需要了再去做规划,这个是中型企业的情况。

程艳玲:我是觉得在这方面,这也是我们做这样一些栏目,做对话的时候我们自己觉得有价值感的地方,很多时候并不是说我们负责人他不负责任,或者是说他真的是思想很滞后,而是说现在这个技术迭代非常地快,包括像您刚才说到的会导致我们的应用越来越复杂,真的是让CIO要了解所有的东西,所有的创新你都很清晰,这个是特别难的事,这样一说我们现在谈的就更加有动力了。

刚才黄总谈到跟我们友商相比,他们可能更关注产品,对于光联集团来讲,我们更关注的是企业整体的规划,整体的给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能力,这个中间它的价值点是在什么地方?对于中大型企业来讲,我们光联提供的服务内容它能够产生的价值,和(企业)买一个好一点的产品,性价比比较高的产品之间的区别是在哪里?

黄书展:我们要看SD-WAN这个产品,企业一般要从自己现有的网络更换到SD-WAN网络来,需要设计,需要安装、调测,工作还是挺多的。另外,未来的维护,网络内容更复杂,现在移到云中控上,由中心去管理,需要更专业的团队去管理这个事。如果一个动作(出问题),比以前传统的网络架构影响更大,这是一个集中式管理,我们将下发的指令会影响更大。

以前一百个点只有一两个点断掉就算了,如果集中式管理下发错了一些指令,那整个网络都会瘫痪掉。这就更需要专业的团队,需要用流程管理去做这个事。光联做了十几年,流程的整个过程是严格管控的,这个可以帮助一些中大型企业管理好网络。

程艳玲:说到这里,我们也会谈到规划这个事情,您刚刚谈到了我们在整体解决方案过程当中,对于企业的规划等等这些方面也是光联核心擅长的方面。我们现在谈“一带一路”也好,或者最近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之后,对于我们中国企业来讲是非常好的机会,我们现在在另外一个比较被动的局势下,也是开了一个窗。在这个时候大家会考虑到,因为此一时不是彼一时,真正丝绸之路的时候赶着骆驼就去了,现在可能不仅仅是路通的问题,就像我刚开始谈到的还会涉及到网“通”的问题,网“通”会涉及到更多的内容,我要建厂,我有我的业务,我有我的供应链等等,这个里面也会涉及到对网络更多的诉求。

黄总是不是可以结合当下企业面临这样的机会或者是挑战,谈一谈您觉得在这些方面,我们在这个当口企业网络转型应该是什么样的转型,从规划的角度来讲,大家长远一点来看这个事情,应该怎么样建设,这个路子应该怎么走?

黄书展:从粤港澳大湾区说海上“一带一路”,还有陆上“一带一路”,国家在这个方面也有在做一些建设,从新疆那边出发的网络,从香港那边出发的网络,都有一直在建设,这个是基础建设。

在服务上,以前都是国际专线,我们支援很多非洲的企业,(他们)网络数据目前来看是不理想的,要花很大代价,可能几十万月租等等,对企业是很大的负担。我们的责任是在这个过程希望更有效率的把这些光纤速度提升起来,把价格做更有效率的安排,减低企业的负担。尤其刚开始我们讲“一带一路”,它都是去投资,投资回收是很长期的,如果网络做成一个负担,网络的速度太慢,这个对整个沟通影响还是很大。我们根据这个点去做加速研发,让整个企业可以在互联网上,可以在有效带宽上加速,可以让整个效率提升30%、50%,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大湾区这块是融合的过程,通讯叫跨境网络,跨境网络目前只有三大运营商有资格,我们会寻找合作,在过程里面我们也想办法去看怎么让企业降低成本。

智能网络是很好的解决方案,智能网络可以按照路由进行分配,让整个通讯更有效率起来,打好基础了,让融合更容易。我们现在30%到50%的时间,都在跟网络设备、手机在接触,打车、付款,都是在网络里面产生的,只是我们把它做成一个个APP,点进一个APP就有这个功能,(前面很简单)后面是非常复杂的网络运算。光联在这里看到一个机会,认为网络有复杂的地方,才会有服务的价值。

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的机会,(光联)刚好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都有公司,刚好分配了粤港澳去做及时的服务(覆盖)。加上我本身是澳门、香港、内地三地居住,我本身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生活十年以上的人,对于这些企业的理解会比较深一点。

程艳玲:比如说网络建设这块,是不是也会存在规则不同的问题?

黄书展:网络变成是有三个厂商,比如说有牌照的限制,国内是有五个牌照,跨境只有三个牌照,在澳门只有两个牌照,香港有四个牌照,都不是一家公司,加起来有九家公司。

程艳玲:光联可以通过服务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吗?

黄书展:我们可以融合这九个厂商,还有一些IDC,我们可以把IDC和运营商融合起来,加上设备,加上我们的服务,形成整个套餐给企业。这个是我们目前的Total solution的部分。

光联CEO黄书展:光联企业网络服务的优势——安全、稳定、快速

程艳玲:我总结一下黄总总结的几个点。我觉得大湾区十一个城市,我们基本上已经在五个城市有点了,这个从物理上来讲,我们最起码就近服务和维护各个方面有优势,当然本身(问题)也不大。另外一个方面,从光联这么多年的经验来讲,具备资源整合,向客户提供了定制化解决方案,对于我们企业接下来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我觉得像刚才您谈到的,从我们的能力和价值、资源的角度去谈,最终还是要固化成一个东西,包括SD-WAN,固化成我们的服务包,我们的方案,可以点开就可以用的。我看到光联在技术方面会有一些分类,有方案的维度。另外一个维度是包括服务的,产品的,还有一个维度也会有行业的。这些不同的解决方案,面对我们受众,或者是用户来讲,分别有什么样的价值?

黄书展:在企业网络服务的部分我们的优势主要是三块,一个是安全,一个是稳定,一个是快速。因为它是基本网络,所以在每个行业的重点有一点不一样,有些像金融,安全是绝对(高)标准,有些传统(企业)安全的标准可能会放下来,每一个服务基本上都要付出成本,所以每个行业有点不同的偏重。但是对于网络来讲差异不大,只是说我们的套餐,或者是我们的方案怎么更有效满足这个行业。比如说像零售业,需要快速的部署门店,要简单网络维护他的分店,对于金融肯定是安全性。对于一些交易所来讲肯定是低延迟,对于传统企业来讲可能是低成本,不管(企业)怎么考虑都离不开安全、稳定跟快速地去做增值,做价值的提炼。

程艳玲:在这方面我们更多的是基于我们在技术方面的认知,这么多年资源方面的积累,我还有一个比较好奇的问题,又回到之前我们跟华为的合作,首先有几个关键词,一个光联是全球第一家华为企业网络(SD-WAN)方案落地商(SD-WAN领先及合作伙伴),这个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和结果)。第二个,(光联在跟华为合作的这一段时间,)也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这些肯定也会有一些成绩在后面,这个成绩单您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黄书展:华为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公司,我们以前还没开始合作的时候,只有从书本,从各种方面了解到华为是一家挺伟大的公司。当我们真的深入接触的时候,我们感觉到他们对产品的关注,对品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跟我们企业文化很贴近。在这个过程里面,光联从前五百强开始服务,在国内来讲目前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基本上我们都已经有覆盖了50%,有些是处在测试阶段,有些已经成交了,像平安保险,像碧桂园,像江苏银行,还有大量处在测试的阶段。

因为SD-WAN是管理网络的软件,所以企业在接受的过程中,他是需要去测试的,这个过程还需要有适应的时间。有点像云化的时候,刚开始我们接触云的时候,都觉得上传图片上去就好了,后来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

像你刚刚提到的这些中大型企业为什么会先采用,因为它里面的算力,里面的生态,不是自己一个IT团队能够建设起来的。这个需要投资,需要尝试,还需要有能力去尝试,一般都是由头部企业会先做这个事,中大型企业会慢一点,我们刚刚提的思想的转变还有一段时间。企业的老板也会影响到各个部门的操作。他可以拿到多少的资源,IT部门可以拿到多少资源,其实目前还是业务导向。

程艳玲:可能跟产业自身的需求有很大关系,比如您刚才说金融业,他肯定会率先做这样的事情,他对网络,尤其是to C的业务,他的诉求会非常高。还有零售行业,我们说新零售,中国也被称为世界新零售实验室。相当于中国速度推着他往前走。

黄书展:在国内的金融业规模很大,这种叫头部企业,他在网络方面有非常大的开销,他有动力去改善整个网络,让整个网络往更安全,成本更低的方向去走。中型企业跟中大型企业动力来自各个其他部门,主动提出来的少,随着上面看到的应用,云网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多云的布局形成,企业自然而然会做更好的选择。

程艳玲:这个压力会反推到网络上面来。

黄书展:会反推回来,另外他才有时间分配过来。SD-WAN提供的四个主要特性,一个是可视化了,以前IT可能要请专业的团队去管理,SD-WAN可视化以后,就像我们的APP一样,它进去是软件画面,布置就非常简单了。另外一个是平台化,我们可以在上面做一些加速应用,做一些安全的应用,都可以放在设备里面。另外,还可以做动态路由。可能企业有很多专线,或者很多网络,我们可以做动态路由,将各种优先的使用跟非优先的使用,把网络好好的利用起来,这个是SD-WAN带来的价值。

此外还有多网布置,或者说我们叫快速布置的能力。以前一千个零售点,一个一个点去部署的话,需要一个一个点去布,现在可能我们在集中式管理,一个指令下来,一千个点一个指令就改完了,整个效率会提升起来。这也会带来一些挑战,比如说中控式管理以后,万一不慎下错一个指令,可能网络就会遇到大问题,所以需要更专业的人帮企业去做筛查,协助管理,光联在做这个服务。

我们看到华为SD-WAN的优势,第一个华为的研发能力,是全球数一数二的,所以他一般愿意去做一个产品的时候,他会很认真的去做。华为本身是做硬件出身的,做路由器出身的。SD-WAN虽然是软件,它也需要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影响非常大,就像汽车一样,很容易理解,你的载体,你的算力,你算力的成本,还有你的稳定度,都要靠硬件去集成,软件去集成,网络去集成,三大块都免不了。我们觉得华为在硬件方面是非常好的,华为认同光联在网络服务这块是非常有深度的,非常贴近市场的。所以他觉得刚好他有硬件软件能力,我们有网络,还有网络服务能力,刚好这样配合起来。后来也感谢华为给光联很多奖项,包括领先级生态伙伴等,同时光联也是他的代理商分货商,我们在跟华为的合作已经是多角色化了。

之前我们也是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的代理商,这些是自然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客户他把他的储存,他把他的运算移到云上去了,在过程里面需要专业的技术跟服务。光联提供专业服务,所以阿里和腾讯就找上门来,一样去做了多云服务。现在华为云也开始出来,我们乐观其成,我们中国这么多优秀企业,光联去做一个中间的链接,帮企业好好把整个通讯打通,效率提高,或者降低成本,这是我们最重要的目标。

程艳玲:也就是说光联资源的积累和资源池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中间传递或者导体就是我们的专业性和我们的服务能力。

最后一个问题可能是企业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我刚才提到了很多,从大的方向说来讲,对于中国企业来讲面临的问题,数字化转型不管你转不转就在那,你必须得转了,现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就是一个生态,大家都在这个互联网里面,不可能一个人在这待着,你可能就被淘汰了,所以它是需要我们能融合到这个生态里面去。我们仅仅是观望,等到别人做好之后我们再去做,这个节奏就已经赶不上了。在企业整体转型过程中,这样的战略转型,比如说我们制造业向服务转型,可能以前网络应用就是在企业内部应用,慢慢向服务转型了,这些触点会触及到我的合作伙伴,我的供应商,甚至我的消费者这里来,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我们传统的网络会有一个挑战。

我想一个是从规划的角度,从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怎么样做?另外一个角度当企业真正在做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做?从这两个方面您能不能给一些建议?

黄书展:我们反过来看,光联一直以来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在想什么对我们来讲是最重要的。技术当然会一直迭代,从刚刚你提的情况,数据化的转型,技术部门是需要真正去做数字化转型这样的能力赋予企业的,企业里面除了IT部门其他都是业务部门,还有管理部门,对于数据化来讲(IT)是最熟悉的。我们跟各个企业探讨的时候,他们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去专注在数据化转型。涉及到网络这种基础设施,外包出来就简单一些,这个本来就是一些我们MSP应该做的事。

真正技术部门产生的价值,从价值去提炼,技术部门就是提供给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动力,还有技术及系统。我们也期待客户有这样的理解,能够专注于他自己优势的工作,把一些非企业业务核心的工作交给专业的厂商。

程艳玲:云转型它其实是模式的转型,我觉得我们现在在谈外包,从ISP一直到现在的云应用,整个过程当中坦率讲企业的接受程度还是蛮慢这个过程当中安全是很大的障碍,安全性就表现在我们的信任程度上,信任里面还有一个核心指标就是专业。您刚才谈到的在现在的这样一个技术环境下需要专业的人来做这个事情,但是我怎么去判断我们的合作伙伴真正的可以去信任他,他是安全的,是专业的,这个可能企业在选型的过程当中,也是需要一些专业的指导。除了选光联之外,我们是不是可以有一些共性的指标,告诉大家说你们在选择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指标去考量一下。

黄书展:一个网络的服务商,第一他需要有时间的沉淀,因为网络的操作不只是说技术的高低,还有经验的累积,像我们考试HCIE,不只考技术,还会考你处理问题的思维,网络出问题了你从哪一个维度去解决问题,这个对于企业的沉淀(实操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个是新事物,对很多企业来讲是新事物,他可以用测试的角度,比如说我们可以提供测试的环境给企业去做调测,不是说马上签订合同上线。光联十几年来一直坚持先试用,你试用的过程真正去发现是什么样的情况。当然还要考察企业的内部管理流程,比如说企业的管理方式,还有SLA的部分,有一个承诺,你是用什么承诺出来,一个企业怎么承诺你的服务,包括速度,丢包等等。

通过这几个维度你可以选择一个优良的厂商,还有一个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一个企业选择什么合作伙伴代表企业的等级,或者企业的目标是在哪里。

程艳玲:我觉得这个里面也还是有比较好的地方,我们之前在用产品的时候没有办法试,给你铺那你就只能这样用,现在我们可以有测试的环境,可以先试用。

黄总刚刚谈到我们有一些客户,他也是SD-WAN的先行者,他们在使用着,这些案例可能也是我们可以去看一看他们实现的价值,展现出来的东西,这块可能是比较重要的,我觉得我们在谈一个团队专业的时候还有一个核心的东西,对于服务商来讲,我觉得团队是服务的核心指标。黄总介绍了一下我们十六年的发展历程,你自身也有这样的经验,光联集团的核心团队您能介绍一下吗?

黄书展:我们从十几年前开始,核心团队大概是十个人左右,这十几年来有一两个团队成员是因为个人家庭原因离开团队,80%的核心团队都跟着我们十几年了。这样的团队模式在中国大陆也是少见的,很少有八个十个人在一起十几年,挺难的,我们挺专注在这个行业,公司文化,大家价值观是比较一致的,所以一直在一起。

现在发展起来以后,我们的核心团队成员越来越多了,都是按照共同的价值观来去组成这个团队,这个是考核团队的根本。能力是一回事,价值观也是一回事,网络是需要很负责任的,这个东西看不到、摸不着,到底供应商给你什么东西,你是用了才可能知道,所以责任感这个部分我们是非常关注的。对于选择伙伴这块,我们是以价值观为导向,再进入我们的体制,价值观、企业文化里面,去好好的把团队建设好,好好把客户服务好。

程艳玲:之前跟黄总交流,感觉黄总是比较感性的企业家,包括我们在跟华为的合作里面,也是会涉及一些价值观的东西。我觉得我们之前谈情怀这些,现在从责任的角度来讲会上升一点,企业的初心和责任感。现在我们整个IT产业也在转型,转型都是在向服务转型,都有这样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讲不是说跳一下脚抛出一个新理念,或者抛出一些新方案,我技术能力有多强,这些可能不重要,最核心的是我们的情怀、初心、责任感,这也是我们光联的合作伙伴,华为能够成为中国企业偶像核心的东西。

最后一个问题,我还是要请教您一下,您刚才也说了光联现在企业的布局、能力,包括您个人的资历,对于我们当下大湾区等等这些建设来讲更加有优势,这个环境也是比较良好的环境,大家对云的接受程度已经越来越高。我们有这样的资源和能力,下一步我们发展方向是什么,我们在产业,或者是说在整个市场区域,这些方面是不是有一些规划方便跟大家分享一下。

黄书展:光联目前覆盖中国主要城市,这个是我们的首期目标,我们把重庆、成都、武汉、厦门全部覆盖好。(光联的)主要目标是内地企业,“一带一路”我们内地企业要往外走了,所以我们的网络就要跟着往外走了,这个是我们第二阶段的目标。国家的战略执行力非常强走出去的速度很快,网络也要跟着出去,基础供应商、服务商也要一起走出去,两个计划放在一起。这个工作其实很多,把这个工作做好要三五年。我们希望未来随着我们国力的增强,企业到南美,或者到北美去了,我们网络一样跟着去,这个是我们的长远目标。

程艳玲:从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来讲也是会有这样的过程,我们现在看到走出去的企业,大部分都还在架桥修路,对于我们光联来讲也是架桥修路的过程,从节奏上来讲,对于诸多的中国企业真正享受到“一带一路”的红利也是需要有一个时间段。

黄书展:应该以我们国人的能力,还有我们国人的思维,现在我看来比如像交通建设、传输,这个是重大投资出去了,互联网企业走的很快,像我们的小米这些企业走的非常快。

程艳玲:园区的科技企业,跨境电商这些都是发展的比较快的,这些对我们光联从事的领域来讲也是非常好的机会。

黄书展:是挺好的机会。

程艳玲:非常感谢黄总,今天通过这个时间段聊下来,我已经从一个小白迅速成长为可以跟专业人士对话的人了。我自身的感触也是这样,一个是迭代非常快,我们作为一个使用者来讲感受不到这个速度,但是一旦走到背后来,你去探寻迭代后面的这些技术力量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是特别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对于我们中国企业来讲,现在也正好是这样的机会,无论是质的提升数字化转型,还是说从更大市场上的拓展等等,都是非常关键的机会。还是刚才的话,现在真的是无网而不生,路要行,网也要通,我们期待像光联这样比较专业的服务商,接下来可以给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的支持,谢谢黄总。

黄书展:谢谢。

程艳玲:谢谢大家,再见。

更多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