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第161期

多元能力成就汽车业柔性制造

作者:ENI
摘要:数字化转型规划阶段,要立足业务驱动,基于业务战略发展要求,制定业务部门的指标分解。围绕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等流程中涉及到的各项指标,对质量、成本、交付、工作效率等维度支持及引导业务创新。

  • 李学:业务目标驱动,转型之精髓

    汽车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无论是在智能/无人驾驶等产品及服务创新方面,还是在数字化工厂实践、全产业链以及车联网等生态建设方面,都可以说在中国制造业产业中是处于排名兵的位置,贡献了诸多业务及管理创新理念、新技术的应用场景。

    “新基建加速”策略的推进,对于汽车产业的创新加速,相较于其他产业有更多的利好,“智能充电桩”、“数字新基建”或直接拉动产业创新升级,或加速赋能产业智能转型。

    那么,在汽车产业落地实践的过程中,数字化成果和现状如何?AI、5G等新技术在汽车产业发挥的价值几何?应对新常态的挑战和机遇,应该在哪些地方发力?作为一位新能源车企的数字化转型的参与者,李学在接受ENI经济和信息化编辑采访时重点谈到了四个关键点:业务目标驱动、新技术赋能、用户体验、个性化定制模式下的柔性制造。

    谈到数字化转型这个理念,有一个非常主流的说法,就是“转”。这其中的内涵一个是商业模式的转型,是企业产品及业务模式的优化或者转变,新业态的实现等等;而具体到IT对业务的价值贡献:降本增效,提高利润。

    在李学看来,数字化转型规划阶段,要立足业务驱动,基于业务战略发展要求,制定业务部门的指标分解。围绕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等流程中涉及到的各项指标,对质量、成本、交付、工作效率等维度支持及引导业务创新。

    这些看似跟信息化时代类似的说法,在数字化的框架下,就像李学强调的那样,目标给业务创新贡献可量化的KPI,在战术层面,将提效作为首要目标,战略层基于统一规划,最终实现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运营管理方式变革。

  • 李学:AI、5G等新技术赋能,道阻且长

    随着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推进,在汽车业已经产生了诸多的应用场景。但在李学看来,有些场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这其中有一些是出于技术及应用成熟度的局限,也有一些因为业务本身还不未能对数据形成认知,还为能达到通过人工智能对数据进行训练和学习,并产生对业务进行指导价值的知识。

    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智能驾驶工程可以说是车企比较典型的应用场景。在生产制造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目前还比较有限,目前在很多制造工厂内部,较为成熟的应用场景是机器视觉引导和质量检测,像基于深度数据学习和模型训练的预测性维护、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工艺过程质量预防还在试点和探索阶段。

    在大数据应用方面,车企在研发、生产、营销方面都有很多可以落地的场景。比如,以多年积累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工艺参数优化、物流运输路径优化,并通过建立数据模型进行预测性维护等,但在实际落地方面,依然基于智能驾驶需要采集处理大量、多类别数据的需求比较显性,因此在研发领域大数据的应用最为广泛,整体应用方面大多应该还处于试点的阶段。

    此外,5G作为当下的行业热点,5G相对4G而言,性能方面具有质的提升,但5G在制造工厂内部,目前应用还比较有限,目前很多工厂内部还是基于局域网的通讯网络架构,5G在网络性能提升方面,相比局域网,技术优势无法体现。在自动驾驶领域,5G通讯可能会带来显著的效果。

    对于新基建加速推起的新技术热潮,李学强调,汽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并非是强调新技术导入越多越好,新技术在导入时,一定是为了解决企业的问题和痛点,技术不是目的,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追求的目标,在技术多样化发展的当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理性选择。

  • 李学:用户体验,转型之驱动力

    当用户从60、70后逐渐向90、00后延伸,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精神层面需求使智能体验日益成为购买汽车重要考虑因素,而在同质化产品激烈竞争的当下,制造的实务能力、产品的研发能力,对很多企业来讲都很容易被克隆的,因此服务用户、打造用户体验逐渐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点。

    正是基于这种新的需求特点,软件定义的创新方向在当下汽车业成为共识,软件能力将成为汽车企业赢得市场的重要考虑因素。无论是电动化、网联化还是智能化,对于整车研发来讲,传统的机械设计体系已经不能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没有达到突破性的革新。

    特斯拉为什么现在这么火?主要就是其通过变革车的定位,在集群的基础上又衍生了其他模式,比如对车的功能的定义,从而吸引了用户。包括特斯拉、滴滴、顺丰等公司通过对智能驾驶的研究、对软件更新迭代、组建团队吸纳人才等方式提高研发能力。对于企业的整车研发,除了软件能力,车的轻量化也是打造竞争力的关键,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对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等(如电池,电机、电控,都是企业可以深耕的方向。

    基于此,李学谈到当下汽车企业数字化规划的重点内容,应该放到供应链的建设及优化上。无论是面向市场的快速交付、个性化定制的需求,都需要有强有力的供应链支持。从供应链的整体规划到布局细节,从仓储到运输,从零部件的入场到整车发运,以不同的车型、混线,不同的产量而进行划分,以打造柔性供应链,形成供应链的联盟,也就是业界定义的柔性制造。

    柔性制造:多元能力打造柔性生产

    汽车企业的柔性制造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在实现柔性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多个能力的支撑。

    首先是低成本化。整个制造成本当中,集成供应链的成本是制造成本的一个重大环节,在很多环节都有降本的需求,比如供应链的构造、用户的对接、生产计划如何同步协同给供应商,都是制造成本中重点考虑的内容。

    对于供应链的管理,也是降低库存的一种方式,既满足目标生产又降低库存的最优解很难达到。在不同的企业里面,库存管理也有很大的学问,库存储备的越多,亏损资金也随之增加。现在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企业供应链的投资和建设都是占用很大一笔资金或百分比的,而前面提到的柔性制造,生产行业的工厂类执行,个性化的商品生产,人力成本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另外,柔性制造的核心是受众导向化,面向用户,打造和用户的对接。传统的主机厂,很多用户的订单还要通过线下、通过4S店处理,而现在实时订单可以锁定在APP上,缩短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对各项指标的监控,需要从工厂内进行反馈,因此在打造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之时,需要重点考虑。

    三是柔性自动化,体现在设备识别方面。在主机厂里面会经常提到车辆配置的识别,以弹性的自动化支撑产品的特性。对于生产来讲也是如此,通过从车头到其他配置的了解,进行相应的操作。

    四是生产能力多元化。不同的颜色、不同的配置,无论何种车型,不需要花过多的时间做切换,相当于生产线是非常柔性的,可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高配、低配、运动版、性能版等等,以更优质的生产能力、更灵活的生产线进行车辆的配置,从而获得用户青睐,占领更多市场。

  • 李学:新常态下的合作模式:业务牵头、IT配合

    在数字化转型的当下,IT部门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传统的机器人加设备,IT成本很少,业务层面的配合也较少。现今,包括像工业互联,IoT等等,则主张在传统的ERP、MES系统外,更多的去融入产线设备数据采集,突破传统IT的界限,实现OT和OT的融合。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通过业务层面整体规划,从业务层面到团队人力搭配再到实施落地,IT系统在数字化转型中产生价值所依赖的条件较多。同时,IT更类似于一个平行部门,通过对接业务进行规划来保证交付,目前在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业务渠道规划的作用,业务牵头的模式在企业里的应用比较少。

    因此,由IT部门牵头,是当下很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模式,也是当下大多企业的选择。但很多企业的IT部门没有足够的业务经验,并不能够站得很高的视角和格局去去打通业务,也很少有机会去跟业务领导对接交流,很多规划都是基于一些传统的做法,而在新基建的背景下这种模式略显保守。但由于他们对系统很了解,最好的搭配是业务来牵头,然后IT来配合去实施,双方达成一个目标,利用丰富经验共同实现对业务价值和业务绩效的贡献。

    在制造领域,需要物流、供应链、生产、制造、工艺、质量等等方面的配合,并非仅属于某一部门的规划,新技术应用下的数字化转型,人才战略也十分重要。新基建加速了汽车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速度,也加快了企业生产、运营、营销模式的重构,企业在重视IT系统的同时,也要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如何培养既具战略规划眼光同时具备复合性业务知识能力的人才,对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架构和顶层设计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数字化转型正当时,但行业内并没有统一标准。从整体规划到实施落地,从系统选型到上线运营,重新定义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离不开变革与创新,更离不开人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

1 2 3 4

更多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