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创新2.0
I T
产业
当前位置:首页 >互联网•IT > 云计算 > 云应用 > 正文
惠普企业退出中国公有云市场:强者愈强,弱者无门
来源:人称T客  :张宇婷 2016-09-20 10:25:25
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增长极快的市场,想获得这一杯羹,门槛会越来越高。云竞赛让强者愈强,弱者无门。

最近有消息称惠普企业中国区云计算部门正式解散,在赔偿方案商议中,陆续遣散员工。目前这则消息尚未得到惠普官方确认。

不过惠普近一年在国内的负面声音始终不断,裁员、罢工、出售以及业绩下滑,让业界对这家老牌厂商担忧重重。

2016年8月,惠普公布第三财季财报中净利润同比降8%。报告显示,惠普第三财季净营收为11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4亿美元下滑4%;净利润为7.8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54亿美元下滑8%。

罢工、出售成为沦落前的套路

惠普目前所遇到的挑战,实际上是一票厂商都将面对的。市场打不开,面临强劲的竞争对手,财报愈发衰落,上一个时代的科技厂商并不适合云计算时代。

而在媒体上的负面报道也集中在裁员、收购等。

2015年1月,惠普公司内部发布了一条任命,是关于其全资子公司华三的管理层安排:惠普中国区董事长毛渝南兼任华三董事长,全面负责公司业务,原华三董事长Matt Greenly将担任副董事长。

这一则任命导致3千人罢工。

\

2015年5月,清华控股与惠普中国公开宣布达成合作协议,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惠普中国旗下华三通信网络公司(H3C)和惠普中国区企业业务(包括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等业务,以下简称“EG部门”)51%的股份。

清华控股旗下子公司紫光股份有限公司在递交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公告中称,将斥资至少23亿美元收购惠普旗下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51%的股权。惠普占49%股份。

惠普公司则在一份声明中称,将与清华控股建立合作关系,在中国建立一家科技公司,当时,惠普以27亿美元收购企业无线网络设备及服务供应商Aruba,以扩大移动市场的份额。但营业收入同比下滑6.8%至254.5亿美元,不及此前分析师预期;净利润下滑20.5%至10.1亿美元。

纳入华三通信的网络运营业务及其在中国的服务器、数据存储和技术服务业务。

这一次业务变更实际上是为了解决惠普在中国市场上的外企身份问题。在国产化浪潮下,惠普和IBM、思科等厂商一样,在国内市场份额大幅下滑。而紫光收购之后,新华三则变成国有控股企业。

新华三的强劲对手包括:华为、联想、浪潮等。

\

然而,在这场收购之后,又爆出员工因新的工作条款不合理,2700名员工面临不合理的工作岗位调整。

\

\

2015年11月的另外一件大事是惠普公司在美国时间11月2日正式完成拆分,拆分后的两家企业“惠普公司”和“惠普企业”将独立运营。

拆分后,“惠普公司”主要经营个人电脑和打印机业务,而“惠普企业”则专注于数据存储、软件和企业服务等。作为前首席执行官,惠特曼出任拆分后的“惠普企业”首席执行官和“惠普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分管个人电脑业务的高管戴恩·韦斯勒出任“惠普公司”首席执行官。

当时惠特曼显然还十分看好中国市场。

惠特曼彼时的说法是:“我们希望通过同中国企业合作,一起满足这些需求”。

回想起,几年前李艾科还在惠普时,2011年还在中国大力推行全球新战略。李艾科表示,中国是非常大非常独特的市场,在云计算方面也是如此,希望在中国市场现有框架之下进行运作,希望成为市场很信赖的参与者

然而不到几年时间,惠普开始淡然离开中国的公有云市场。

中国是一个巨大,增长极快的市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就容易分得一杯羹。

退出中国更本质的原因:

云计算之战,强者愈强,弱者无门

失足于云业务,并非惠普一家特例。所有没赶上云节奏的IT厂商,都面临相似难题。

IBM, EMC, Cisco、惠普等,上一个科技时代赶在前列的厂商面临着强劲的竞争对手。这些厂商包括:AWS、Google、Salesforce,Rackspace,;国内则有阿里巴巴、腾讯、华为。

\

根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对2015年全球云格局市场的分析,占据全球前五云计算市场份额的厂商分别是:

•Amazon Web Services, 31%

•Microsoft, 9%

•IBM及SoftLayer, 7 %

•Google, 4 %

•Salesforce, 4 %

\

前五大云服务商主宰了公有云服务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Forrester预测,仅AWS今年年收入展望达115亿美元,这个数字几乎占据了整个云计算市场的一半。

Gartner 分析全球公有云市场格局。2016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预计达到2040亿美元。Gartner预测:公有云的高速增长会持续到2017年。在用户一端,传统IT基础设施向云基础设施转型。云计算市场规模在快速膨胀。

\

云计算整个市场在近三年内持续发展,前五大云巨头已经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并且其增长速度甚至超过整个云计算市场份额的增长速度。

强者的标志:规模、创新和投资

目前能够领先的科技厂商,存在几大共性。

1、引领和创新能力

谷歌、阿里在布局人工智能,Salesforce布局IOT。

2、全球规模上持续扩张

AWS在全球可用区域总数(Availability Zones)已达 35 个。计划明年再添设9个可用区。

3、投资能力

比如Salesforce、谷歌、AWS在今年都有收购进账。

AWS收购Cloud9的软件开发工具创业公司。云计算软件公司Salesforce、商业软件公司Atlassian和音乐服务Soundcloud均是该公司的客户。

收购的背后是客户和人才。

4、合作伙伴和生态系统

AWS做的最好。

Salesforce 与AWS签署了4亿美元为期四年的云服务合同;还与美国云通讯公司Twilio合作。

5、向原有业务之外扩张

比如AWS已经从公有云领域向私有云扩张。

AWS的客户近期在使用“Direct Connect”服务链接到AWS与Microsoft和VMWare私有云的平台上。未来AWS将会与拥有混合IT环境的企业服务无缝支持,并将next-gen服务“数据分析、移动端、物联网”等更多有价值的服务送到客户手中。

在中国拓展的壁垒:“土狼”和政策

惠普退出中国公有云市场与本土激烈的竞争以及国内对云计算运营商拍照资质限制有关。

首先,国内本土BAT、华为等公司已经在云计算市场部署已久。

阿里不仅牢牢占据了国内云计算市场的最大份额,今年还采用全新的“[-]”符号取代了过去使用了近六年的“云”标志,向全球拓展。推出AliLaunch计划,耦合IT厂商,构建生态。

\

华为专注大型企业和行业,与主要的电信运营商等进行的合作。德国电信今年发布的“开放电信云”,就是基于华为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支撑的全套云服务,包括私有云、公有云以及软件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国内还有青云、Ucloud雄踞北京和上海。七牛、又拍云等有着自己优势的创业云公司。

在政策方面,据说亚马逊在宁夏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前前后后,耗上8年时间,宁夏的数据中心依然在建设中。而微软Azure尽管先于AWS,依然在中国不温不火。

由此可见,即便是有巨大的收入,国外厂商在中国的公有云之路依然步履为艰。

惠普退出中国公有云市场一事,尽管目前尚无定论,但这次事件已经昭示,在云计算这场规模化战役中,无法跟上时代的科技厂商们再不情愿,也只得将城门拱手他人。

而中国,这个大家都盯上的市场也将越来越难拿下。

编辑:Xanthe
关键字:     惠普  云计算  公有云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