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创新2.0
I T
产业
当前位置:首页 >互联网•IT > 互联网+ > 产业互联网 > 正文
“医疗+互联网”与“互联网+医疗”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佚名 2018-07-12 10:27:18
互联网与医疗是当下的热门话题,但是很少有人深入了解其中的相互关系。“互联网+医疗”与“医疗+互联网”,不是简单的主次之分的描述,而是两种不同经营模式的组合。

互联网与医疗是当下的热门话题,但是很少有人深入了解其中的相互关系。“互联网+医疗”与“医疗+互联网”,不是简单的主次之分的描述,而是两种不同经营模式的组合。

“医疗+互联网”

此种模式主体在医学,互联网是工具。互联网对医学的效率、便捷、管理,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一,互联网使医学信息的传播成本降低,速度加快,传统的信息垄断消失。

记得我刚毕业做住院医师时,北京的医学外文期刊只有北京协和医院图书馆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图书馆拥有(每本杂志订阅一年需要外汇几百美元,专业外文杂志有几百种),北大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编者注)图书馆只有一部分外文期刊。当时从每期期刊发行到国内图书馆的时间间隔最短也要3个月。因此阅读外文期刊成为一种“特权”(当时办一个阅读证每年年费300元),就是掌握了学术的话语权,自然而然形成了信息的不对称。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信息垄断,不仅使信息成本低廉,速度加快(即时),一切信息随即变得唾手可得,垄断资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第二,互联网使医院科室间信息互联互通,医院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医院科室之间的信息互通,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减少了医院内部交叉感染,还使医院的各个科室之间的医生可以深入了解影像信息和相关科室的学术动态,为多学科联合会诊提供了便利。医院也可以通过各种数据统计,第一时间获取各个科室的数据,了解经营状况,整合医疗资源,变宏观管理为精细化管理。这也是近年来,医院纷纷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巨大的原因。

第三,互联网为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提供了各医院的大数据,包括疾控、药品、医疗质量评估等数据,为政府卫生、医疗保险等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笔者作为北京市卫计委医疗管理研究所的专家,参与了北京市DRGs(按病种分组付费)的起草论证工作,这是运用大数据科学评估医院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

第四,互联网方便了患者的就医流程,使其自主选择医院和医生的灵活性增加。

第五,互联网加速了医学知识的大众化普及和推广,为早诊早治、预防疾病助力。有病上网查信息,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第六,互联网改变了医生,使医生不仅要专注于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还要注重自我营销,培育出一批“科普”医生、“网络”医生、“品牌”医生,打破了以往的论资排辈,使一些年轻医生脱颖而出,衍生出一批互联网医生“大V”。

第七,互联网对医学专业媒体冲击巨大,改变了传统媒体的运作模式,出现了多元化经营趋势(多媒体,自媒体)。而且专业媒体的关注点从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逐渐转向了公众需求。

“互联网+医疗”

此种模式主体在互联网,医学是互联网的产品和服务内容。除此之外,互联网可以+其他任何服务内容。如互联网造就的各种导医、咨询、挂号平台。

互联网的优势在于不受时空限制,即时性强。互联网可以把需要医学必须面对面工作之外的事情,全部高效地加以完成。医学只需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但是“互联网+”也有一些弊端:

其一,互联网信息海量,一般人选择困难。互联网平台也缺乏专业、可信度高的权威机构。

其二,互联网缺乏标准,鱼龙混杂。一些平台机构和个人为了追求话语权和垄断地位,闭门造车推出各种医院学科排名和各学科诊治指南共识等,混淆视听。

其三,缺乏法律监管,误导公众(如百度的医疗竞价排名)。

其四,大数据与个体化治疗的矛盾。医学是一个注重个体案例和诊治经验的科学,是个性中不乏共性的科学。大数据可以给医生提供一个“共性化”的治疗标准,但有时可能也阻碍了医学的创新和“试错”。

互联网作为新技术革命的代表,改变着当今世界,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当然也对医学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联系着供求双方,它不仅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成本,还使质优者通过比较优势胜出。

有理由相信,互联网与医学的融合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已经身在其中。

编辑:张洁
关键字:     互联网+  医疗  大数据  行业监管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