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创新2.0
I T
产业
当前位置:首页 >互联网•IT > 管理信息化 > 软件 > MES > 正文
刘建平:MES不是赶时髦,企业要量力而行
来源:ENI&一手  作者:刘建平 2018-08-02 14:53:52
企业无论是上MES也好还是其他的信息化项目,都要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不能为了上MES而上,盲目开发,要充分考虑公司的实际业务需求。

连接生产只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起点,而MES则是基础。在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成为趋势的今天,一些公司动辄就以自动化为口号,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连MES、Traceability都没有上线,实现数字化基本是遥不可及的。

谈到MES的问题,刘建平表示中山雅特生最初在上线溯源系统的时候,还没有MES的概念,只是为了解决当时企业的问题,现在企业内部也不叫“MES”,而是叫“eTrace”。

他说MES现在炒得很热,也被赋予了很多定义,大家比较认可的解释是“生产执行系统”,但这个范围是很广的,不能简单理解为是ERP在生流程控制方面的一个延伸,或是生产设备的巡检、保养系统。以中山雅特生为例,Traceability系统从2008年上线至今,也是在慢慢优化升级,2012年系统升级到2.0阶段,从1.0到2.0的区别就是可以更好的应对不同客户提出的要求。但中山雅特生并不认为自己已经做好了MES,而是仍在逐步完善的一个过程。

企业无论是上MES也好还是其他的信息化项目,都要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不能为了上MES而上,盲目开发,要充分考虑公司的实际业务需求。中山雅特生开发新功能的前提只有一个:业务需不需要?

尤其对于一些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控制很重要。以设备标识为例,传感器和条码都可以满足业务需求,费用却相差甚远,企业不能为了追逐潮流,而选择超前于企业可付出成本的方案。IT是一个满足企业需求的平台,应该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逐步完善成熟的,当业务需求单一的时候,IT系统够用就好,单纯追求的平台的体系化、系统化,而罔顾企业的发展需要,只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数字化浪潮下,企业为了更好地应对可预期的数字化冲击,需要构建一个新的合理的运营模式,但在转型之前,要对企业进行充分的评估,当现有的设备、流程、模式运转的很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时候,简单粗暴地进行数字化转型,一昧的追求“高精尖”,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就像刘建平在采访中不断提及的一样:“中山雅特生只根据业务需求去做,我们不跟潮流。”

编辑:张洁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