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创新2.0
I T
产业
当前位置:首页 >产经•城市 > 城市 > 智慧城市 > 正文
智慧城市进入下半场 曙光开启生态协同之路
来源: 申耀的科技观察  : 申耀 2017-07-10 10:10:01
由此可见,领先的技术和成果、有组织地的紧耦合合作方式以及“产学研”一体化的长项是联盟未来的立身之本,而全国分布广泛、产业布局完整、地方影响力强的优势也将让联盟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

众所周知,自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以来,可持续城镇化和可持续城市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和交通等压力继续增强,以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为代表的“大城市病”日益突显。由此,智慧城市建设逐渐成为城市管理者重点考虑的方向,也揭开了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高峰。

但是,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例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不足、缺乏体系性规划与创新、缺少跨区域跨领域市场整合以及各地独自建设形成的信息壁垒等诸多发展桎梏,导致了大中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千城一面、缺少亮点。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7月6日,由中科曙光牵头组建的“中国科学院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宣布正式启动,可以说标志着智慧城市“国家队”的正式入场,无疑将为中国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带来全新的思路和方案。

更关键的是,联盟的成立还对外释放了这样一个信号,那就是中国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从过去各自为战走向了行业协同的新时代,它为智慧城市建设中关键路径实现协作、协同,破解现存产业联盟等诸多问题,无疑将起到更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打破传统联盟“有名无实”现象

据统计,截止2016年9月,中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50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而来自IDC的预测也显示,2013-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ICT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3.8%,超过同期ICT总的市场增长率。

\

显然,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未来的市场潜力也同样巨大。不过,俗话说“萝卜快了不洗泥”,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出现种种需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和实施部署力度不够,不成熟。由于不少大中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早,投资空间大及建设复杂度高等原因,导致了各个领域分开建设,缺少顶层设计思考,使得大量大中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缺少亮点。

再如,地方建设碎片化、各自为战现象普遍,一些地方出现思路不清、盲目建设的现象,难以形成统一、集约的系统方案,城市内的小数据孤岛问题尚未解决,又会有大的城市数据孤岛出现。

此外,智慧城市的特征是跨界合作、多领域融合,任何单个企业或机构都不可能做到全面覆盖,不过由于市场化的推进缺少整合,导致目前尽管有不少智慧城市相关联盟出现,但多数未形成有效合力。

\

中国科学院院秘书长邓麦村

不难看出,解决上述这些难题,正是中国科学院智慧城市产业联盟成立的初衷。据中国科学院院秘书长邓麦村介绍,联盟的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联盟将充分发挥中科院内部信息资源共享、整合、有效利用和跨部门协同的优势,开展科研院所、先进技术企业的研发成果、先进技术与城市需求对接、协同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推广。

另一方面,在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中,联盟还将为城市提供统一的科学规划指导、科学权威标准支撑,减少城市的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破解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不足、缺乏体系创新、缺少市场整合以及各地目盲建设各自为战等“短板”。

在邓麦村看来:“‘联盟’将立足统筹规划和统一部署,共同促进中科院优势科技成果转化、协助推动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相信联盟的成立和运作,将在整体上加快和提升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水平。”

智慧城市“国家队”三大创新

实际上,从智慧城市兴起至今,我国已经拥有针对区域、城市不同层面的多个产业联盟。据统计,截至2016年3月,全国、区域或城市层面的联盟数量总数约30个,但这些传统联盟基本上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

\

中科院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理事单位授牌仪式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多数传统的智慧城市联盟效力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各联盟或多或少都面临着技术储备不够、领域覆盖不全、联盟成员耦合度不高、落地能力不强等问题,由此导致出现了“虽有联盟之名,但无联盟之实”的困境,而中科院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在上述层面均实现了突破和创新,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的对比来看:

首先,从定位角度看,传统联盟大多为项目或机会而组建,遇事再投入;此外,难以形成跨行业的技术储备,且对智慧城市关键技术的研究深度有限。

而中国科学院智慧城市产业联盟,依托中科院领先的技术和成果,能够全面支撑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需求,同时也能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在智慧城市中的产业化。

据了解,首批联盟发起成员包括中科院微电子所、计算所等26家院所单位,中科曙光等80多家中科院下属企业,涵盖从物联网、生物医疗、智能智造、城市规划、城市到产业孵化等诸多领域,可谓目前我国涉及领域最全面的智慧城市联盟。

\

中科院在智慧城市各模型层级的技术储备

其次,从特性角度看,传统联盟缺乏真正的实体资源依托,还缺乏全国范围分支机极覆盖,大多数就单点城市或行业谈亊,且多数联盟内部竞争关系多,互补性差,借联盟名义单兵作战较多。

反观中国科学院智慧城市产业联盟,不但可借助中科院在全国分布广泛、产业布局完整、地方影响力强的院所资源,还可借助中科曙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40多个城市云中心,可全面有效地开展院地对接,无疑实现了实体落地依托。

最后,从组织角度看,传统联盟无论是全国性,还是区域性的联盟,均由互不隶属的跨体系成员组成,耦合度差,大多市场自发运作,大部分无直接支持单位,关键是“产学研”落地很难,使得项目在实际操作中并不灵活。

相比较而言,中国科学院智慧城市产业联盟,拥有紧耦合型的组织特点,联盟成员均为科学院体系内单位,各成员可以有组织地进行紧耦合合作,可完整高效地布局“产学研”一体化,切实解决传统联盟“产学研”落地难的问题。

由此可见,领先的技术和成果、有组织地的紧耦合合作方式以及“产学研”一体化的长项是联盟未来的立身之本,而全国分布广泛、产业布局完整、地方影响力强的优势也将让联盟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力量。所以,它担当起智慧城市“国家队”的称号。

中科曙光搭建生态合作“桥梁”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联盟的组建,是由中科曙光公司牵头完成的,这背后无疑是和它过去八年来在城市云和智慧城市建设中,投入大量技术、资金、人力等资源所取得的运营成效和积累的丰富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说:

\

中科曙光总裁历军

第一,中科曙光成功探索出了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云建设运营模式。中科曙光城市云运营时间最长,早在2010年它就发布了云计算战略,2011年就提出城市云概念,目前是“城市云”商标的持有者,2016年还推出城市云连锁模式,提出“城联网”等,为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中科曙光在智慧城市领域拥有最丰富的市实践案例,目前在成都、无锡、南京、包头、哈尔滨、宜昌、乌鲁木齐、鹤壁、济宁、邯郸等40多个城市落地了40余个城市云计算中心,这让未来智慧城市在设计、构建以及运营的各个层面都具备了大量可复制的成熟经验。

第三,中科曙光还在智慧城市领域拥有云、大数据全产业链的布局,以及通过了在安全方面通过了最严的审查,打造了过硬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的综合实力。可以说,中科曙光已成为国内建设数量最多、经验最丰富、效果最优的智慧城市建设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

中科曙光在智慧城市领域优势突出

显然,正是这些优势和经验,让中科曙光在联盟中将可以承担其更多的责任。所以,未来中科曙光将在联盟中起到“桥梁”作用:一是,联盟可以将科研成果通过中科曙光这样的企业在城市落地并形成产业,实现院地对接;二是,联盟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撬动社会资本力量,通过产研互动来实现创新链、产业链的有效融合。

对此,中科曙光总裁历军表示:“我们希望可以将曙光成熟的城市云、大数据方面的能力,加上中科院各研究所、各企业强大的技术力量,形成更多创新的合作。”

全文总结,这次联盟的成立和运作,让智慧城市的建设真正实现了行业协同,无疑将大大加快智慧城市产业的落地。同时,联盟还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平台,最终让智慧城市“国家队”的价值得以全面释放。

编辑:田甜
关键字:     智慧城市  大数据  云计算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