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创新2.0
I T
产业
当前位置:首页 >产经•城市 > 产经 > 工业4.0 > 正文
五论ERP依然是企业信息化乃至数字化的底盘
来源:王甲佳公众号  作者:王甲佳 2018-08-21 11:52:44
ERP,绕不过去,爱恨情仇都在其中,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接口带来越来越多的沟通,越来越多的预算,越来越多的人手......,系统臃肿不堪,“外挂无数”,像一个插满管子的病人,小心伺候着。最终的解决方案往往是更换另外一套ERP系统,然后再“换管子”、“插管子”......

\

(感谢Liuk先生供图)

突然发现,我们用互联网的方式,“合谋”写了这个系列。

我们为什么要写《ERP依然是企业信息化乃至数字化的底盘》

这本来不是一个系列,最近一段时间和几十位CIO或者IT总监聊天,或者看他们操持的项目,启发很多,感伤也多。

ERP,绕不过去,爱恨情仇都在其中,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接口带来越来越多的沟通,越来越多的预算,越来越多的人手......,系统臃肿不堪,“外挂无数”,像一个插满管子的病人,小心伺候着。最终的解决方案往往是更换另外一套ERP系统,然后再“换管子”、“插管子”......

记得在2009年前后,我们谈的更多的是“后ERP时代”,大致认为传统ERP的事情已经干完了,需要在移动化、电商化、跨组织协同化等方面多花精力。然而快10年了,ERP的问题不仅没有“干完”,相关的工作量和难度有增无减。除了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因素之外,更多的可能是ERP自身的技术架构已经不符合用户的需要。

所以写了文章ERP依然是企业信息化乃至数字化的底盘,希望更多的人来关心它。这篇文章一出来之后,就以无法控制的节奏被传播和讨论,这是我始料未及的。随后好友童继龙在休假期间,连续写了两篇:再论ERP仍然是企业信息化乃至数字化的底盘 和 三论ERP仍然是企业信息化乃至数字化的底盘 视角独特,不仅从ERP的历史与现实价值角度梳理出它应该具备的三大特性:健壮性、热插拔、可生长(应用),还展望了未来云ERP的构造场景。好友郑鹏飞则写了续论ERP仍然是企业信息化乃至数字化的底盘用经典的技术曲线来解读当前ERP的现状,特别强调了在流程与数据方面的演化特点,解释了ERP的一体化特点与企业经营的关系。当然,他们写的精彩,还有许多价值点,没有被总结出来。每篇文章的评论也非常有料。

ERP的本真是什么?企业用户为什么真的在乎?

ERP从物料库存进料的订货点法开始,历经MRP、MRPⅡ、ERP,甚至ERPⅡ、后ERP。从企业生产要素中的物化与静态资源部分的管控,直到生产要素组合效能的动态部分管控,如生产计划、质量、订单等。其内涵与外延一直在增长,之后相当于是企业信息化的代名词。随着电商的崛起,企业的信息化产生了一支新的发展脉络。有兴趣可以查看笔者早年的一篇文章,是关于管理软件公司与互联网公司PK的推论:河东河西三十年——中国企业信息化回顾与展望(原载于《企业管理》杂志2011年第1期)

业内关于这个方面的讨论与争论一直没有停止,知道SaaS的兴起,适当地转移了厂商们的注意力。但是用户,尤其是企业用户没有懈怠。他们依然非常在乎。因为企业的一切越来越依赖ERP系统了,虽然它们还需要通过“插管子”来延续寿命。

企业用户为什么在乎ERP系统?

(还有哪些?欢迎补充,或者通过这五论来萃取)

包含主要生产要素主数据,企业核心业务数据及流程的中枢;

财务、业务一体化,支持all in one;

合规的依据;

私有部署,可控的,“自己的”。“信息化大本营”;

可以全面呈现另外一个数字世界的镜像企业。

ERP老化的根源是二开效能太差吗?

经过半年甚至一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选型,半年甚至一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初始化、实施的ERP系统,宣告正式上线的那天开始,往往是其老化的开始。企业新的业务需求通过二次开发、外挂、外接等方式来实现,总不如原生的顺畅,不仅增加开发量、维护量,还滋生诸多引发其他功能与模块不确定性的风险。

关于二开的窘境,CIO们几乎都无力吐槽了。在我们前四篇文章里面也有不少说明。在技术层面,堆越来越多的人,做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应用。何止是一个窘字了得?

这些可能还不是更重要的,最要命的是“不惜代价”做的升级或者开发,在上线后发现,业务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需要继续开发,升级。然后又是一个软件工程的进程。我身边的朋友还有极端案例,为某一业务场景开发的应用,还没有上线,这个业务的竞争态势发生了变化,公司取消了。更极端的是老化到极端,系统被迫搁置使用,或者降级为记账工具。

如果ERP系统不老化,可能还产生不了雨后春笋般的众多独立应用。在今天召开的2018全球企业服务大会上,看到用友发布了不少合作伙伴的名单,试图通过这些合作伙伴的产品来为客户提供集成化的应用方案。这其实也是众多ERP公司多年来的尝试,这样的集成究竟可以为企业用户的业务场景带来多大的支撑作用?其中的投入产出比是否划算?其实都是待定的。同样重要的是对快速的业务变化,如何协同敏捷响应?

谁可以更快?

谁可以更稳?

鱼和熊掌,都要。

如果不要二开,那会怎么样?

这是一个假设,我们看到几乎每一个ERP厂商都为客户以及合作伙伴提供了二开工具,这个工具是对已经“写死”的业务系统进行增强开发,或者通过“补丁”来干预与调节,而那个业务系统是不能动的。任何二开,都不是原生开发。

讲真,我们就是不二开,而是持续的基于系统进行原生开发就不行吗?归根到底,这还是一个技术勇气问题。包括SAP、用友等大型ERP服务商,其ERP产品的技术架构似乎都没有敢彻底的动过,这个方面远不如互联网公司那样勇毅,比如淘宝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至少经过了三次大规模的推倒重来级别的系统迭代。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做这样的尝试。北京炎黄盈动、魔方网表、上海博科资讯、珠海云表等都已经先人一步做了主流ERP公司没有做的技术创新,在配置、开发易用性等方面都很有特色。过往看到他们的市场表现,大部分是以企业的一部分业务承载为主,企业的全局应用都通过这些技术平台(也有称之为PaaS的)来实现的,不够多。可喜的是,这个比例在稳步上升。

诚如是,主流ERP公司、技术平台型ERP技术服务商、SaaS、互联网公司以及大型企业技术溢出形成的信息技术公司(如,美的的美云智数,徐工的徐工信息等)会形成新的一场争夺战吗?还是有错位发展?

哈,他们怎么厮杀,我们既关心也不关心。到底谁能为企业用户持续的allinone系统提供可靠的永续支撑呢?通过什么方式提供呢?

企业清楚的是,不能因为底盘破了,老化了,就不要底盘。我们只是有权利需要一个长期支持业务的底盘。

这些方面,我的认知和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也盼望大家用各种方式参与讨论,包括继续撰写咱们这个系列进行讨论。

编辑:张洁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