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创新2.0
I T
产业
当前位置:首页 >互联网•IT > 存储 > 存储系统 > 正文
今天,我代表高端存储反击一下超融合架构,我已经忍很久
来源:高端存储知识  :西瓜哥 2015-09-17 09:39:54
上周,国内的融合架构新兴厂商天玑数据在官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摩尔定律加速超融合架构取代传统SAN的八个理由》,这篇文章引经据典,博古...

上周,国内的融合架构新兴厂商天玑数据在官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摩尔定律加速超融合架构取代传统SAN的八个理由》,这篇文章引经据典,博古论今鼓吹超融合架构要取代传统的SAN,而且指出摩尔定律是罪魁祸首。

现在,好像不承认超融合是趋势就是反动派,是非主流,但作为高端存储的CHO(首席忽悠官),我不能就此低下高贵的西瓜头。今天,西瓜哥就扮演一下反方,来逐一反驳一下。

没有看过的论点童鞋先把这篇文章看完,说心里话,文章写得还不错的,内容也比较丰富,是个学习的好材料。当然,不完全是天玑数据编辑的原创,很多内容来自国外的一个博客。

摩尔定律加速超融合架构取代传统SAN的八个理由

2015-09-10 阿LIN

SAN厂商表示最近有点心塞。

IDC也在不久前毫不客气地指出,“虽然存储市场照旧红火,但各大盘阵厂商的市场份额却停滞不前。”

\

究其原因,显然,超融合架构的出现让SAN厂商感到“真真”头疼。就连美国著名投行与资产管理公司Piper Jaffray也在今年3月23日发表的调研报告中表示,“EMC逐渐丧失融合架构市场份额,很大原因就是诸如Nutanix等新兴超融合厂商的崛起。”

要论超融合架构完胜传统SAN的一个压倒性优势,当属前者的部署运维成本与后者相比,四个字,极具落差。如果用摩尔定律来评估,超融合架构的十八般武艺将更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分钟带你看完摩尔定律的前世今生:

\

摩尔定律

超融合的亲友,SAN的敌人

以下列举了摩尔定律加速超融合架构取代传统SAN的八个理由:

1、SAN一直活在物理世界里,

无法适应来自虚拟世界的挑战

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催生了很多高性能服务器,如Cisco UCS,本来当高性能服务器插上虚拟化这对翅膀,系统(性能)就能“飞“起来。但传统SAN的“三层物理架构”给底层存储上了脚铐,让它无法随着服务器一同起飞。即使换成全闪存,计算和存储之间严重的传输延迟也死死拽住了全闪存,不让它飞起来。

下面这张图来自EMC高级副总裁Chad Sakac的一篇文章(原文VMware I/O queues, “micro-bursting”, and multipathing),从图中可见,对SAN架构部署虚拟机,系统变得多么复杂(当然也意味着更高的部署运维成本)。

反观超融合架构,从诞生之初就为打造“虚拟化数据中心”而生,可以说从底层存储到上层主机,全身自带“虚拟化”基因。下面这张图是虚拟化专家Andre Leibovici所画(原文Nutanix Traffic Routing: Setting the Story Straight),充分体现了超融合架构传输数据时的灵敏和高效。

2、眼巴巴看着服务器越来越高性能,

传统SAN却无法紧跟其后快速升级

SAN架构的固件向来和处理器紧密耦合,新CPU很难做到“即插即用”。再加上很多SAN是厂商专属定制,想快速对其重新部署基本上是Impossible Mission。经常出现的情况反倒是用户买回了全新SAN,但存储控制器却停留在上一代甚至更老。

再看超融合架构,早已实现存储和处理器的解耦。当有新节点加入系统,用户能以最快速度享受到最新CPU、内存、闪存及磁盘带来的极致性能体验。

3、性能越走下坡路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SAN架构性能最好的那一天就是它刚刚部署好初诞生的那一天。因为在随后的日子里,服务器和存储架数量不断扩展,每单位虚拟主机的IOPs却在不断降低。如下图所示, 当SAN架构中的服务器扩展,每单位服务器的IOPs大踏步下降。

\

而超融合架构随着节点增加,存储控制器(虚拟化的),读cache以及读/写cache(闪存)的性能全都近线性扩展甚至在摩尔定律的强力推进下超越近线性扩展。

4、本想广屯粮,结果粮食发了霉

传统SAN一旦存储控制器性能接近上限,用户往往会购买一个更大规模的SAN来扩展升级,即使这样做既烧钱又烧脑。烧脑:系统升级本身就是个复杂繁琐的技术活儿。烧钱:据Wikibon调查统计,业务迁移至新SAN的成本竟占到当初原系统部署运维总成本的54%!

为了避免这种烧钱又烧脑的事隔段时间就得来一次,用户想到了一个“广屯粮”的招儿,提前买好一个大SAN,存储容量甚至充裕到未来三五年也用不完。本以为是如意算盘,殊不知要命的摩尔定律催发SAN技术日新月异,当初高价购买的SAN如今极速贬值,更不必说高昂的初始投资成本对企业ROI直接造成的一万点伤害了。正所谓本想广屯粮,结果粮食发了霉,当初屯粮的开销也打了水漂……典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真实写照。

只能说现实发展速度永远比预想的要快。也许还有企业新收购了公司,新涌现出一大拨业务应用,都可能导致用户当初“广屯粮”预算的失策。Gartner就曾经调研过,有90%的企业为了部署VDI都实施过“广屯粮”策略,当然也遭受了它的失策后果。

当然超融合架构则彻底摆脱了这种烦恼。用户可按需逐节点扩展系统,且扩展节点“即插即用”,用户能立刻享受到最新技术最新配置带来的极致性能体验。当然,摩尔定律将紧密配合超融合架构的灵活弹性扩展,让单位节点未来拥有更高的VM密度。

5、传统SAN令人咂舌的折旧费

事实上,从“广屯粮”的第一天,“囤积”的SAN存储就开始折旧了。只要还有富余存储,由它们带来的占地成本、能耗成本以及系统冷却成本等,就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滚入”折旧费。

下图显示当初“广屯粮”时购买的富余存储在接下来几年的折旧情况。

\

超融合架构支持按需扩展,完全无需“广屯粮”,设备折旧费当然也实现新低。

6、传统SAN厂商锁定加速其贬值

对于厂商专属定制的SAN,不好意思,折旧费也跟着贬值。例如某企业用户之前购买了一台Vblock 320(标价88.5万美金),一年后决定迁移到某超融合架构产品(两节点配置)。该企业一位翻新专家表示,只愿意支付原厂商2.7万美金作为这台他们已使用一年的旧Vblock的折旧费。也许这种情况只是少数,但厂商专属定制的SAN想要全面升级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首当其冲就是所需要的定制化组件很难弄到。

再看超融合架构,采用基于x86的商用硬件虽然在摩尔定律作用下也逃不开折旧的命运,但它拥有下列优点至少能延缓折旧速度:

•超融合架构以软件定义为核心,当购买新节点加入时,原有旧节点可通过便捷再部署改用于其它场景。

•当用户不想再使用超融合架构时可轻易拆解。先将VM在线迁出节点,然后将节点彻底格式化,最后拆分为一堆带SSD/HDD的基本服务器,且能即刻使用。

\

软件是焕发青春活力的源泉

7、传统SAN束缚企业耗费更高TCO

事实上,SAN架构已经束缚用户很多年了。这里的“束缚”不再停留于只能更低性能、更少容量或更差扩展性的层面,它还意味着用户不得不为持续走高的占地成本、能耗成本、系统冷却成本以及管理运维成本被动买单。而超融合架构不仅大幅砍掉这一系列成本开销,而且仅需单一的虚拟化团队实现全站统一管理,显著节约企业TCO。

下图为之前提到的某两节点超融合架构产品与Vblock 320在5年内的TCO对比:

\

8、传统SAN表示灵活瘦身压力很大

当用户希望缩减业务规模,或是将工作负载迁移至云上,本地SAN免不了需要精简。但是SAN架构复杂的部署、极差的扩展性,以及高昂的运维开销,使得SAN很难灵活瘦身,从而匹配减少的工作负载。

而对于超融合架构,用户可自由处理(低价出售或重新部署)运行缓慢的旧节点。仅通过轻松部署更高性能的新节点,就可最大程度节约那些占地成本、能耗成本、系统冷却成本等等。而且超融合架构基于软件定义,可轻松扩展新应用,比如支持第三方云的统一管理,实现向公有云、混合云的平滑扩展。

结束语

从当前到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摩尔定律的大旗依然会在IT领域上空高高飘扬。而超融合架构凭借深度融合软硬件的精简一体化架构,可将采用最新技术的更快速CPU、内存、闪存和磁盘的优越性发挥到极致。活在物理世界中的SAN终将被玩转虚拟世界的超融合架构所替代。超融合架构,将成为构筑现代化数据中心的新基石。

好,看完了吧,是否你也被天玑数据洗脑了呢?屁股决定脑袋,我今年非要拒绝被洗脑,试图逐一反驳一下正方的8大理由。

1、SAN一直活在物理世界里,

无法适应来自虚拟世界的挑战

天玑数据故意画了两幅图,试图用图的复杂程度来衬托超融合的简单。但其实现在高端存储也在进步,比如HDS VSP G1000、HP 3PAR和华为的OceanStor 18000 V3这些传统的高端存储都已经支持VMware的VVol,甚至华为高端存储马上要支持Docker,这些都说明高端存储也可以适应虚拟世界的挑战,特别是关键应用场景。

2、眼巴巴看着服务器越来越高性能,

传统SAN却无法紧跟其后快速升级

现在的高端存储除了IBM DS8000,其余都采用INTEL的X86架构了。而且,EMC VMAX3和华为OceanStor 18000基本没有采用ASIC,因此也完全可以享受摩尔定律的好处。高端存储厂商现在的升级周期一般只在两年左右,比服务器只慢了一个节拍,差距没有你想象那么明显。

3、性能越走下坡路

对于EMC VMAX3、华为OceanStor 18000 V3还有富士通DX 8900 S3来说,它们都是松耦合多控架构,性能基本可以线性扩展。虽然目前一般只能扩展到16-24个节点,但对于大部分的关键应用场景应该都够用了。

4、本想广屯粮,结果粮食发了霉

这个问题其实是上面一个问题的后果。由于松耦合多节点的架构,高端存储扩展也非常方便,而且高端存储都支持在线扩展,用户无需一次购买最大配置。

5、传统SAN令人咂舌的折旧费

折旧其实都差不多,企业一般都有规定,5-7年淘汰。只是高端存储的采购成本比较高,因此总数感觉比较昂贵。但考虑到高端存储所支撑的关键业务的价值,还有高端存储原厂的专业服务,相信这点付出是值得的。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

6、传统SAN厂商锁定加速其贬值

厂商的锁定其实有很多解决方案。现在的高端存储里面,HDS、华为和EMC都可以外挂第三方的存储,减缓被锁定的压力。超融合虽然好,但目前比较稳妥的部署方式还是有一个厂商软件和硬件一起提供,也是一定程度的锁定。

7、传统SAN束缚企业耗费更高TCO

TCO方面,要看整个生命周期。高端存储虽然采购成本高,但其功能也更加丰富,特别是对关键业务的支撑上。整体来看,如果针对关键业务,差距应该不是那么明显。

8、传统SAN表示灵活瘦身压力很大

这个问题西瓜哥还真不好反驳。不过,这种场景不多,因为存储总是有一个生命周期,当一些应用迁移到云上的时候,其实这个存储也没有必要瘦身,因为摩尔定律原因,瘦下来的设备性价比也一般了,还不如保持原状,做开发测试环境等使用。

【西瓜哥学习心得】

1、其实西瓜哥是支持超融合的,只是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告诉大家,不要人云亦云,应该有自己的思考。我认为,高端存储必然会继续长期存在,因为大部分关键的OLTP应用还离不开它。但传统的中低端SAN大部分会被融合架构所取代。

2、高端存储其实面临的压力很大,上面8点其实也是传统高端存储的痛点。虽然高端存储现在的变化也很大,性价比持续改善,我们要拿发展的眼光来看传统的SAN,特别是高端存储,但是架构决定应用场景,EMC高管说现在大量增加的第三平台应用基本都不用高端存储了,这也是高端存储整体下滑的一个原因。

3、天玑数据作为新兴的融合架构厂商,宣传和推广融合的理念非常值得肯定。但我们也看到所有的IT产品,存储的惯性是最大的,因为上面有大量的数据,很”重“,挪不动。因此,建议天玑数据、Nutanix甚至华为Fusionstorage等融合架构除了给用户灌输相应的理念外,还应该尤为关注软件的健壮性,解决现在融合架构开放带来的硬件兼容性问题,因为仅仅通过价格的手段来撬动传统SAN的市场是不够的。

编辑:闫春春
关键字:     架构  高端存储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