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甘肃进入老龄化阶段 4年后将超载210万人
来源:  作者: 2011-11-03 11:32:12
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导致我省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自然灾害频发 因为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导致我省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仍在扩大,自然灾害频发。

哦!四年后我省将超载210万人

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导致我省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自然灾害频发

记者李杨

每日甘肃网-西部商报讯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省截至2010年常住人口总数为25575254人,较10年前的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25615137人,减少了39883人。但人口老龄化明显,我省已经进入典型的老龄化社会阶段。由于十二五时期,我省仍处于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人口总量将持续增加,出生率继续上升。按人均粮食消费标准计算,到2015年全省将超载210余万人。因为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导致我省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仍在扩大,自然灾害频发。

甘肃数说

甘肃人口关键词

家庭户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6900389户,家庭户人口为2405281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97人减少0.48人。

性别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3064127人,占51.08%;女性人口为12511127人,占48.92%。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59下降为104.42。

年龄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643822人,占18.16%;15~64岁人口为18825645人,占73.61%;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05787人,占8.23%。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8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5.6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23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3164756人,占90.57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410498人,占9.43%。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各少数民族人口的比重上升0.74个百分点。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92325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24460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7982787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31304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665人上升为752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9863人上升为1268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23925人上升为31213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6907人下降为32504人。

基本省情

我省进入老龄化阶段

世界人口数量从1999年的60亿人,到2011年10月底的70亿人,人口数量暴增的同时,我省人口也存在巨大的变化。记者从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了解到,1999年~2010年的十年间,我省人口增长率呈递减趋势。人口老龄化是我省一个明显的特征!省人口委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我省和全国一样处于低出生、低增长阶段。从人口死亡率上讲是低增长,从人口转型上来讲已经进入人口转型的现代化阶段。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84个百分点,15岁~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5.6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23个百分点。

水资源日渐枯竭

十二五时期,我省仍处于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人口总量将持续增加,出生率将继续上升。按人均粮食消费标准计算,2015年全省将超载210多万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715m3/人,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低于1000m3/人的国际公认的缺水警戒线。我省地处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区,全省降水总量1368亿立方米,各地年均降雨量在35毫米~800毫米之间,年均蒸发量却高达1100毫米~3500毫米,人均水资源量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2,全省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为307亿m3,只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1%,全省自产地表水资源约299亿m3,相当于全国年均径流量的22.5%,而且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

天然草地退化严重

据资料显示,我省省内草地涵养水分的能力持续下降,不仅使自然生态失去平衡,而且严重影响到农牧业的健康发展。在人类活动和自然演变双重压力下,特别是超载过牧、掠夺开发,致使草原植被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突出表现为草原的退化、沙化、盐渍化、荒漠化,目前全省退化草地面积达10693万亩,占年利用草地面积的39%,其中:重度退化草地33万亩,中度退化草地面积3956万亩;沙化面积达4587万亩;盐渍化和沙漠化面积达6.8万亩。另外,我省目前被子植物中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的珍稀濒危种类已达186种,受威胁减少的野生动物和禽种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政策措施

近期实现人口增长类型转变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以数量控制为重点,人口合理分布为转机,素质提高为根本,缓解人口压力,提高总体素质,从根本上推动人口增长类型的彻底转变,实现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同时,依据我省制定的相关政策,2011年~2030年,我省将用20年左右的时间,在遏止生态环境恶化势头的基础上,使我省的自然资源得到休生养息,生态环境明显改观,人口和资源环境的关系趋于协调。在2031年~2050年期间,在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的基础上,再用20年左右的时间,全省建立起适应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有效控制多数自然灾害。宜林地全部绿化,三化草地全部得到恢复,森林覆盖率稳定在24%以上。坡耕地基本实现梯田化,全省有一半农田实现有效灌溉,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84%,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16.23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基本消除,输入江河泥沙减少4.5亿吨,河水基本变清。沙化土地得到较好的治理,风沙不再发生大的危害。运用节水等先进技术使水土流失地区和沙漠化土地变为良田,全省大部分地区实现山川秀美。

专家观点

探索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生态财政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罗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十二五时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如何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我省特别是资源型区域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优化资源开发空间结构,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是关系到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

新的时期,我国各区域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国家区域政策出现了新的趋势。城市群成为主导性的地域空间组织,依托城市群的发展进行经济转型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两型社会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在于区域城市群和都市圈。关于西部的扶持政策,特别强调生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以循环经济为突破口,进行重点地带带动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转型,新能源的开发,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培育;问题区域的发展转型成为国家区域政策关注的重点,如区域化的生态问题等;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城乡结构调整,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和重点。

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政策,加快建立生态财政,完善现行保护生态环境的税收政策,保障当地居民公平分享资源收益的合理权益,对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破坏进行合理补偿;形成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机制,建立完善的能源资源价格体制与相应的税收机制,扩大调整成本计算范围,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配置;建立国家和地区的能源资源专项基金,用于保障财政补贴、价格补贴、贴息贷款、研发投入等其它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资源政策的落实。

编辑:phpcms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