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制造业 下一轮大国博弈的砝码
来源:  : 2012-03-14 10:25:05
在金融危机中,缺乏实业的国家受到的冲击最大。危机过后,制造业将成为下一个世界大国的重要砝码   | 文 • 本刊记者 陈曦

在金融危机中,缺乏实业的国家受到的冲击最大。危机过后,制造业将成为下一个世界大国的重要砝码

  | 文 • 本刊记者 陈曦

制造强国

奥巴马在2012年国情咨文中五次提到中国,并明确表示,我们不会将风能、太阳能或电池产业拱手让给中国或德国。很荣幸,中国有资格成为美国的对手。

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技术革命引起了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的转变。不久工业革命从英格兰传向世界各国。与工业革命一起传播的还有英国的国旗,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占据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启了电气时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比利时的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出飞机;美国的贝尔发明了电话、意大利的马可尼完成了第一次横跨大西洋(600558,股吧)的无线电波传送,这些发明造就了现在的奔驰、西门子、通用电气等跨国公司。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独大的世界格局,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奠定了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也让日本迅速完成战后重建,航天技术的创新让苏联称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与能源相关。同时,与一次次工业革命相伴的还有制造强国的轮换,事实证明科技的确能够造就强国。与科技共同铸就强国的还有制造业,世界工厂从英国转移到美国和德国在转移到中国,这同样是制造业大国的一次次转移。

在金融危机中,缺乏实业的国家受到的冲击最大。危机过后,制造业将成为下一个世界大国的重要砝码。

  美国制造业回归

奥巴马的国情咨文中着重笔墨强调制造业的重要性美国经济回归的基础是,制造业、能源以及科技。而现在,美国的制造业正在复兴。金融危机后美国制造业一步步升温。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汽车销量1040万辆,创1982年以来最低。2010年销量升至1150万辆,2011年继续攀至1270万辆。乐观估计,2012年美国新车销量可达1380万辆,而被认可的健康市场汽车销量水准的1400万辆。

在奥巴马就任初期,美国汽车产业陷入困境,但是美国政府没有眼看企业产业危机继续下去,产业结构得到重整,工人与企业的分歧得到化解。汽车产业的就业人数增加了16万;通用汽车公司现在又重新夺回了汽车行业第一的宝座。

就业增长是美国制造业复兴的标志之一,美国制造技术订单(USMTO)激增66.4%是另一个标志。美国机床分销商协会(AMTDA)和美国制造技术协会(AMT)联合发布的美国制造业技术订单调查基于所有参与USMTO项目的公司报告的实际数据汇总。制造技术是制造行业的基础和保障。制造技术订单是一个可靠的指导经济发展的指标。制造企业通过制造技术订单数据的变化来决定对固定设备资产的投资,从而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和质量。2011年制造技术订单总额达到45.3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80.5%,2012年继续井喷,增长66.4%。AMT主席Douglas K•Woods说,2011年是美国制造技术订单创下十年中的最高,预示着2012年美国制造业的复苏。67%的增幅比预测高出近20个百分点,在减少外贸逆差方面这是个好消息。制成品贸易超过65%,美国制造业的回归,将有助于减少我们的依赖进口并支持出口增长。

大企业开始从国外回归:英特尔正斥资数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建设一个的电脑芯片制造中心;福特投资数十亿在美国建厂。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已经从制造业向知识产权和服务业转移。其中重要原因是美国本土的成本过高。但是近年来,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拉平了各国生产成本。因此有人说,现在是时候恢复美国制造业了。

Marble King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Beri Fox说,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建议:向经济不景气的地区转移,雇用新员工或购买新设备等行为都能够给与税金减免,这是向正确的方向迈出的一步。他对制造业的重视关系到所有美国人,回顾过去二十年来的经济低迷和就业损失,很明显,与美国制造息息相关。我们必须把工作机会留在美国,还要拿回来更多的机会。

宏观经济学家,马里兰大学国际商业教授Peter Morici认为,美国制造业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虽然工资是一个问题,但这已经不是那么严重问题了。如果只有劳动力成本这个差异,那么现在美国所有东西都会在中国生产,比较优势不是这样运行的。另外,与中国在货币、贸易分歧和壁垒,使货物出口非常昂贵,但进口就相对容易。虽然奥巴马的政策不能处理所有问题,但还是会令情况有所好转。也能使使美国制造业更具竞争力。

  制造业支撑着德国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刚刚结束地第五次访华过程中,除了与领导人地亲切会面以及演讲外,第一个基层活动就是参观德资企业海瑞克(广州)隧道设备有限公司。2010年默克尔访华时,陪同地八家企业有六家来自制造业,分别是大众汽车、空客、巴斯夫、西门子、亿昂和SMS集团。之前的几次访华,默克尔也频频表现出对制造业的重视。

过去10年中,当其他国家专注于创新金融服务的时候,德国实施了大量的劳动力改革方案,例如提高退休年龄,增加劳动力灵活性。改革降低了失业率和生产成本,也创造出欧洲最有竞争力的工业。改革的效果很明显,当其他国家的基础建设、信贷和零售等产业在危机中直线下跌的时候,德国的制造业坚挺,并支撑着国家经济。即使经济下滑,但是德国恢复的速度要远远快于其他国家。虽然德国12月的工业产值下降,低于预期,但是近期的数据显示,1月份德国商业信心指数上升至了近五个月以来的最高,而去年12月份的工厂订单也增长了1.7%。

Stihl是德国一家生产刀具的企业,公司出售的汽车刀锯几乎是全球最贵的,但这并不影响其销量。刀锯并不是非常高端的科技产品,低成本国家也可以生产,但是,86%的Stihl产品在德国生产然后出口到外国。即使在危机时刻,Stihl仍然向工人保证,2015年之前满足大家全部工时不降薪。与美国的外包策略不同,即使能够在中国或巴西进行低成本制造,Stihl选择留在德国。Stihl 董事长 Bertram Kandziora说,美国并没有尽全力稳固本国制造业。

默克尔曾说,她的政府将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型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脚步。德国的中小企业是其制造业的脊梁。虽然没有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但是德国的机械制造、金属加工等技术是无人能敌的。近年来,德国政府颇有远见,加大力度塑造工业竞争力,使德国成为低靡的欧洲经济的坚强后盾。德国政府预计2012年德国的经济增长率为0.7%,比2011年高0.4%。同时,德国工业方面也传出了利好消息。据统计,2011年12月的制造业用工人数约为520万人增加了约18万人,工时总量也有所增加。另外,工资总量也因部分部门工资标准的上调增长到了189亿欧元,比以往增加4.9%

IDC市场研究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德国制造商对未来经济情况预期好于其他国家的企业。该调查还证实,德国制造商非常重视创造竞争优势,为将来打基础。不同于其他欧洲国家,德国旨在拓展销售渠道或改善需求计划,为德国企业在未来几年的首要任务是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和提高客户履约率。

实现高效的生产运作和客户履约之间的连接不会立竿见影地见效。然而,生产制造是顾客满意或不满意的开始。因此,有效和高效的流程管理与制造业务是成功的客户关系和未来业务发展地核心。

IDC的调查显示,运营效率和顾客满意度两个因素在德国制造占主导地位,之后才是低成本。虽然全球化带来了巨大地成本压力,但是德国仍然要把制造业留在国内。比如德国汽车产业,将继续把重点放在提高运作效率上,在未来几年内,他们不会大量向低成本国家外包。而且,他们将更专注于高端制造业,加深专业化。

中国在升级中煎熬

温家宝在天津调研时强调,金融危机已经四年了,这四年给我最深的教育就是一个国家要想能应对危机,必须有发达的实体经济,而在实体经济中又必须有创新的和科技的产业作为主导。这样我们就会减少泡沫经济对财政金融的冲击,也减少国际金融市场对我们的影响。所以,今天我想讲的一句话:我们要把很大的力量放在发展我国的实体经济,特别是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上来。

无数印着Made in China的衬衫和打火机出口到世界各地,中国制造妇孺皆知。与GDP同样突飞猛进的,还有位列世界第一的中国的制造业产值,这个位置被美国占据了一百多年。

可惜,即使是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国,中国制造依然收到歧视,八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尴尬时代却没有结束。中国被称为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这多少让人有些憋屈。中国制造业的核心问题是低劳动生产率和附加值。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

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改造提升制造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重点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技术工艺系统集成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与以往的世界工厂不同,中国没有从科技起家。沿海加工型小企业的纷纷破产,足以证明依靠低成本获利的时代终结了。劳动力和商务成本的升高和核心技术缺失,把中国制造业带入了瓶颈。制造业转型升级被推到了新的高度。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被反复提起。成为真正的制造强国,中国必须经历痛苦的产业升级。

  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2012年,美国的经济情况非常值得关注,不仅仅因为它是全球最大经济体,更因为它依旧是全球经济的引擎,是全球经济的领导者。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经过3年多的调整,经济是否已经回归正轨?

| 文 • 本刊记者 陈曦

2011年绝对是多事之秋,年初开始的阿拉伯之春,紧接着日本大地震,然后是泰国大洪灾,还有一直没有好转的主权债务危机。2011年的全球经济增长为2.2%,摩根大通预测 2012 年第一季度全球经济会增长 1.9%。世界银行1月17日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大幅下调至2.5%和3.1%,并认为全球经济已进入非常困难的阶段。在2011年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世行预测全球经济2012年将增长3.6%,与之相比,时隔半年后的最新预测则下调了1.1%。

纵观全球各大经济体,欧洲的债务危机还没有解决,只能算得上暂时稳定;日本忙于震后恢复,经济增长已经不是首要考虑的事宜了;发展中国家虽然还是稳步增长,但是普遍放慢了速度。总而言之,世界经济依旧处于低潮。

  美国经济已经复苏

2012年,美国的经济情况非常值得关注,不仅仅因为它是全球最大经济体,更因为它依旧是全球经济的引擎,是全球经济的领导者。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经过3年多的调整,经济是否已经回归正轨?大多数人的回答是肯定的。

对美国最有信心的是总统奥巴马,他在国情咨文里面慷慨激昂地表示,美国已经回来了。且不论他的这个言论是为连任加分而夸大其辞的,支持他这个观点的还有失业率的下降。已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失业率降到了8.3%,达到金融危机后的最好水平。奥巴马称之为经济复苏的标志。另外,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12月GDP增长1.8%。为这个数据做出贡献的是私人存货投资、个人消费支出(PCE),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以及政府开支的大幅下降。

摩根大通的首席经济学家Bruce Kasman分析,全球经济增长将在2012年年中出现上升趋势。上升步伐缓慢、障碍颇多并且可能会受到各种政治、环境因素的限制,不过,近期的发展趋势是较为乐观的。对美国来说,若要保持上升势头,还需经受住一段更困难时期的考验。我们预测美国国内需求在 2011 年第四季度至 2012 年第二季度会增至预期的平均水平 3%。我们曾强调,最近数月制造业的需求与产出之间的背离具有周期效应,从十一月的结果来看,二者间的缺口比预期更大。全球制造业产出在2011年11月急剧下滑,但11月全球零售销售仍录得稳固增长,2011年12月的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 产出指数超过 50,这是自2011年7月份以来的首次,表明随着需求增长致使库存积累的速度放缓,笼罩在全球工业的阴霾可能会开始消散。

Bruce Kasman也认为,政府开支减少对GDP的贡献很大,过去四个季度,美国政府开支已下降2.1%,这是过去40 年里最快的降速。预期2012年的政策依然会从紧。但是由于削减工资税及紧急失业救济有可能延期至2012年底,估计明年的拖累影响会显著小于2011年。他补充到,另外两个因素也非常值得关注,一是库存,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同,美国制造商在2011年中期就已着手调整库存。虽然日本大地震暂时抑制汽车生产,但是补充库存在第三季度已然普遍下降。在2012年,补充库存预期会为增长贡献力量,当然,这也可能成为大多数新兴市场疲软的根源。第二,信贷敏感型行业正在复苏,例如固定资产和耐用品的投资。在欧元区银行去杠杆化和新兴市场货币政策紧缩的双重作用下,大多数大型经济体的信贷敏感型需求放慢。但是美国很少因为国外境况的不确定而受到影响。近期内,信贷敏感型需求,特别是固定投资及耐用品开支可能以10% 左右的速度增长。

虽然距离复苏还有一定距离,但是美国经济已经触底的观点被广泛认可。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认为: 2012年美国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不会衰退。他认为有五个原因。首先,从2010年第四季度开始,美国消费者信贷指数一直是正值。其次,美国房价上升,这有利于银行回收房贷。第三,美国工业生产扩张。第四,美国刺激性财政政策有了新的空间,一个原因是美国国债上线,另一个原因是奥巴马政府推出4400亿的就业计划。最后,联储承诺把零利率维持到2013年,表示美国宽松货币政策会持续一段时间。

知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樊纲说:2012年我预计美国经济有2%的增长,因为美国自身修复能力、科技能力比较强。我认为欧洲也不会有负增长,欧元区17个国家总计的经济增长可能不会超过1%,但是仍然会是正增长。

  复苏?为时尚早

过去几个月的良好的经济数据,并没有说服所有人。仍然有一部分人对美国经济复苏迟怀疑态度,或者认为即使复苏也是非常缓慢的。怀疑主要有几点,首先是好转的数据能持续多久;其次,资金回流和投资增加要部分归因于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

中国国际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认为,美国经济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经济指标都出现好转,所以大家比较乐观,但问题是这个态势能否持续下去。最近美国经济出现好转的主要原因与其实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滞后效应有关,以及近期欧洲债务危机之后造成美元升值。一方面由于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之后,广义货币增长给与美国经济提供了比较宽松的环境。美元升值之后,欧债危机的持续,导致国际资金流向往美国。回流资金对于美国资金配置和实体经济都起到了积极影响。

消费者信心指数在过去5个月连续上升。2012年2月发布的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72.5,相比1月份的75.0有所下降,反映出消费者对外界经济环境的信心缺失。我们看美国金融系统资产负债表,能够看到曾经一段时间都出现了去买债券,不向实体经济配置的过程,近期有了一些停滞甚至改变,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因此经济好转出现了,但是这个现象能不能持续下去,还需要观察。

就业增长是美国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虽然奥巴马提到最近22个月中,美国的私营部门的就业岗位增长了300万个,但是这个数字仍然比危机之前少500万个。如果现在美国就业市场中的劳动力数量与2007年一样,那么现在的失业率就高达11%。从2007年至今, 美国劳动力市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62.7%下降到了58.5%。下降的原因并不是他们不需要工作了,而是他们无法找到工作只能放弃。如果总人口的62.7%仍然留在就业市场,那失业率就高达11%,甚至有媒体认为是20%。如果就业真的开始恢复,那么离开劳动力市场的人们又回来了,这将导致失业率短期和暂时的上升。

美联储预测美国失业率到年底可能都会维持在8.5%,在2014年之前都不会低于7.6%。2012年经济增长2.2%至2.7%,数字低于11月的2.5%到2.9%的预测。

美国知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在文章中写到,新公布的美国失业率数据是个利好消息,但是过分乐观会造成自我毁灭,美国距离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长期失业问题明显。

这次的经济下滑与之前的不同,其中包含了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影响。只要其他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低于美国,那么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就很难回到美国。同时,新兴经济体已经改变了全球经济的格局,并对发达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资金回流美国并不代表美国一方风景独好,也是投资人两害相权取其轻的不得已之举。有分析师指出,中国和印度两大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热钱以及流动资本的吸引力在减弱。目前,新兴经济体的宏观环境比08年时更为复杂,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在欧美经济陷入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经济发展可能陷入衰退。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认为,资金向发达国家回流是多方面的,这只能部分体现美国经济有复苏趋势。另外,发达国家金融体制要自救自保,为了满足巴塞尔协议要求更高的资本,必须把资金从发展中国家撤回去。

支持美国经济并没转暖的论据还有几个。克鲁格曼认为,在过去六年中,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处于泡沫破裂后的调整时期,新建的房屋数量很少,很多美国年轻人由于无力购买新房,只能选择和父母同住,美国经济要走上具有可持续性的复苏轨道,离不开房地产市场的复苏,相关的政策刺激举措不宜在当前中断。

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建业说,美国真正的困难在于,近期的债台高筑,与债市空前繁荣的矛盾。美国五年期国债的实际利率甚至高达3%的副利率。美国国债已经超过GDP的100%,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降到2.2%以下,债市却异常活跃,这是一个悖论。我很同意很多美国朋友的说法,美国债市空前高涨,国债收益率下降对美国而言实际上是一件坏事。

樊纲认为,美国缓慢复苏可以预期。但是幅度不会大,因为美国失业率还比较高,大宗商品价值处在高位,通货膨胀因素还在上升。加上居民的实际收入的增长幅度在下降,投资者的信心还是不足。

不容置疑,美国仍然是全球经济的中心。紧密关注美国经济走势对了解全球经济,以及指导本国经济都具有重要作用。

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经济滑坡,让美元的全球结算货币地位受到质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刘遵义认为,世界开始迈向多元货币的结算制度。首先,美国有没有能力和意愿继续供应美元。其次,其他国家持有美元的意愿有所下降。这两个因素可能改变现有的世界货币制度,这给人民币留下空间。2009年国家批准之后,人民币可以在各省市作为进出口结算货币。减少了汇率的风险,对出口商、进口商和贸易伙伴都有好处。作为世界交易结算的货币,这个趋势是绝对可以进行的。将来在中国和东亚的贸易时,很可能大部分都会用人民币结算,中国和日本最近几年有一个协议,就是中日之间可以用本币进行交易。

周文重认为,美国经济的复苏会使中美宏观政策协调的难度增加。从美国来讲,世界性财政政策空间不是很大,主要要依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中美会继续存在分歧。宏观上,产生贸易摩擦的可能性增加,今年中美经贸关系会有一些问题。

欧美经济不景气,对照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增长,昭示着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大变迁。钱颖一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我们正在经历一种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新兴市场经济将在不远的未来,从体量上超越发达经济体,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在过去100年中,发达经济所在世界中的比重一直超过80%,8:2这个格局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一直到过去二、三十年才逐渐发生变化。现在的格局是7:3,并且正在朝向6:4迈进。在过去几年,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新兴市场经济虽然也减速,但是两者之比在缩小。所以,天平向新兴经济体倾斜的速度在加快。

朝鲜经济 暖春何时到

据《福布斯》2012年1月刊报道,金正日的接班人金正恩将有望对国际贸易持更开放的态度。这点从他曾力挺埃及网络运营商Orascom为朝鲜提供手机服务便可略见一斑。该刊还预测,金正恩执政下的朝鲜同美国进行贸易接触的可能性将大于先前

| 文 • 本刊实习记者 张梦星

自去年12月17日金正日委员长逝世以来,众多专家学者和外国政要预测,朝鲜将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发生巨变。来自朝鲜社会各界的变化,尤其是在经济生活方面,引发着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回暖迹象处处见

罗先经贸区

罗先经贸区由中朝两国共同开发,志在成为朝鲜先进的制造业基地。2010年,中朝两国最高领导人达成共识,共同开发、共同管理罗先经贸区。2011年6月9日,罗先经贸区项目举行了启动仪式。此后,中国吉林省与朝鲜罗先市签署了《关于中朝罗先经贸区(2011—2020年)规划框架的协议》。

2011年4月到8月间,朝鲜罗先华商会承办了《首届中国企业家赴朝鲜罗先特区考察、暨投资洽谈会》,组织众多中国企业,按行业划分,分批到朝鲜考察投资环境。根据洽谈会邀请函的介绍,罗先经贸区地理环境和投资环境都十分优越:罗先工业区位于中、朝、俄三国交界、紧邻图们江入海口,交通便利;商业和工业用地每平方米不超过30美元,使用年限为50年,土地廉价;转口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免征财产税,税收政策优惠;进入朝鲜罗先开发区的人员实行落地签证,通关自由;工人人均月工资80美元,工价便宜;此外,吉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在罗先设有营业部,结算方便。

在今年2月初召开的中国吉林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吉林省长王儒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2年吉林省将积极开展对朝在交通设施、资源开发、跨境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加快推进罗先经贸区的建设。

根据规划,中朝罗先经贸区总面积470平方公里,以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物流网络、旅游合作开发和建设为重点,发展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高新技术、轻工业、服务业、现代高效农业等六大产业。目标是建成朝鲜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北亚地区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旅游中心。

据了解,珲春至朝鲜罗津港的二级公路整修项目已经启动,预计在2012年内可完成。此外,经贸区内高效农业示范区也已启动实施。

手机和网络

尽管朝鲜手机网络仅能覆盖全国14%的领土,但通过众多朝鲜手机使用情况的报道不难看出,朝民众极渴望拥有手机。过去,朝鲜手机用户多集中在首都平壤,如今,手机的使用范围正在逐渐扩大。在距离首都平壤不远的南浦等城市,手机也已随处可见了。同时,非官员使用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据鹦鹉螺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Nautilus Institute for Security and Sustainability)近期发布的报告,平壤人口约300万,在20-50岁人群中,60%使用手机。报告中写道:特别是对二三十岁的年轻一代和商界人士而言,手机被视为必需品。很多年轻人视手机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过去的18个月里,朝鲜网络运营商Koryolink的业务增长迅速,用户数量从30万增长到100万。位于首都平壤的Koryolink公司是朝鲜目前唯一的官方移动通讯运营商,其服务75%由埃及Orascom控股提供,25%由朝鲜自身控股的合资企业提供。据报道,目前Koryolink公司的毛利润为80%,朝鲜手机用户在手机通话和短信方面的平均花费为每月13.9美元,如此看来,Orascom公司目前在朝鲜市场的营利十分可观。

而两年前,朝鲜手机用户不到7万。2004年,一起发生在火车站疑似由手机引控的爆炸事件,中止了这个国家的移动通信建设。直到4年后,朝鲜才宣布解除手机禁令,同埃及Orascom电信公司签署了为期四年的协议,合作建设朝鲜3G网络。

Orascom公司十分重视在朝鲜的贸易。去年,董事会主席那古布•萨维里斯(Naguib Sawiris)专程赴朝,同已故领导人金正日会面。今年2月初,古布再次来到平壤,就开展手机业务同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及朝鲜合营投资委员会委员长李光根举行会谈。

尽管对许多国家的使用者来说,手机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网络服务也是理所当然的生活必需品,但对朝鲜民众来说,手机带给他们生活的变化是巨大的,这既是从实际出发的需求,也是精神上的象征。无论怎样,对于国外的手机厂商和网络服务商来说,这是个不错的机会。

欧洲首家朝鲜餐厅

据韩国媒体的报道,由荷兰企业家同朝方合作开办的首家落户欧洲的朝鲜餐厅于今年1月28日在阿姆斯特丹开业。在这家名为阿姆斯特丹平壤海棠花餐馆里,全部工作人员都是朝鲜人,包括总经理韩明姬、4名厨师和几名身穿朝鲜传统服装的年轻女服务员。餐馆里悬挂着几幅朝鲜画家的作品,提供包含9种料理的套餐,价格为每人79欧元,与当地高级餐馆的套餐基本持平。

餐馆总经理韩明姬在接受韩国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家餐馆可以为西方人了解朝鲜提供平台。她同时还说,餐馆今后会举办演讲会、上映电影、展览美术作品、宣传朝鲜旅游商品等,作为向西方展示朝鲜文化的窗口、同世界各国沟通交流的桥梁。

受邀赴朝记者增多

2012年1月16日,美国最大的通讯社美联社正式成立驻平壤代理分社。这是西方媒体首次在朝鲜设立自己的分支机构。至此,5家外国媒体(美联社、中国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俄罗斯俄塔社)和6名中俄常驻记者,将在这里向世界展现朝鲜社会的方方面面。

美联社社长托马斯•柯利(Thomas Curley)希望,通过平壤代理分社记者们的报道和照片,其他国家的人们能了解到一个真实的朝鲜。托马斯还说道:世界对于朝鲜知之甚少,美联社朝鲜分社的成立给了我们一个独特的机会,让世界了解朝鲜的新闻,了解朝鲜的文化。外界媒体对美联社此举也非常关注,将其理解为向外界释放积极信号。

最近几年,朝鲜政府十分重视外国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曾多次邀请西方记者赴朝采访。2010年10月10日,包括美联社、路透社和英国广播公司等知名媒体在内的80多名外国记者受邀前来对平壤金日成广场举行的盛大阅兵式进行报道。2011年9月,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大批国际媒体不但受邀报道了罗先到金刚山旅游线路的首航活动,并且被允许携带专业摄影器材和通信装备,这种情况极为罕见。由此可以看出朝鲜渴望吸引国际游客赴朝旅游的迫切心情。同时,此次朝鲜允许美联社在平壤开设代理分社也向外界展示了朝鲜对外国媒体逐渐开放的态度

对于外媒进入平壤,有平壤市民表示了对先前一些不切实报道的气愤,同时希望他们能够真实报道朝鲜的情况。朝中社社长金炳浩说:正如人们知道的,现在朝鲜和美国的关系并不太正常。我希望美联社在平壤的分社可以在改善两国关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可以促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和相互理解。

  扩大贸易是关键

目前,来自外界最多的声音是朝鲜经济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未来几年朝鲜可能步入一个较快发展时期。据《福布斯》2012年1月刊报道,金正日的接班人金正恩将有望对国际贸易持更开放的态度。这点从他曾力挺埃及网络运营商Orascom为朝鲜提供手机服务便可略见一斑。该刊还预测,金正恩执政下的朝鲜同美国进行贸易接触的可能性将大于先前。

据《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报道,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经济学家Lee Jae-woo的研究表明,如果朝鲜像中国那样采用逐步自由化的措施,有望在40年内将本国与韩国经济规模的差距缩小至1比3。只有当朝鲜完全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就像中国1992年以来或2001年之后那样,它才会实现‘奇迹’般的经济增长,有几个亚洲国家过去就曾出现过这一幕。

由此不难看出,与中国、韩国及世界其他各国的贸易接触将是朝鲜融入世界最简单易行的方式。我们看到了朝鲜的行动:政策法律方面,朝鲜于今年2月初修订了《外国投资企业登记法》、《外国投资企业及外国人税法》和《外国投资企业破产法》。此举旨在积极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在实践方面,从去年开始,朝鲜在中朝边境区域和中国进行市场经济合作,筹备建设罗先经贸区,同时在与韩国联合设立的开成工业区,与韩国进行市场经济试点。

追求高回报是精益企业的真谛

在研究工业企业管理升级时,人们往往看到精益生产,而着眼点还是在追求企业的产值和规模,忽视了企业的内在质量,忽视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

| 文 • 潇然

160年前,中国是世界生产第一大国;2010年,中国又回到了全球第一的位子。中国制造的产出占全球的19.8%,美国制造的产出占全球的19.4%。这一年,我们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我们有理由骄傲!

不过,我觉得我们还应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工人有一亿多人,而美国只有1,150万人。当中国的GDP赶超日本时,我们的人口是日本人口的10倍。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印度的2.8倍;而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低于非洲。

在我们三十多年实施GDP经济的同时,已习惯规模地快速发展和粗放地开发,忽视了资源和环境的代价。没有品牌经营,缺乏技术含量,业余水平的管理,自然让中国企业在全球制造价值链条中处于末端。我记得一个所有人都听说过的故事,一个10美元的芭比娃娃,50美分属于中国制造,劳动收益只有35美分。从发达国家走过的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当刘易斯拐点出现时,将有一大批企业消亡。在研究工业企业管理升级时,人们往往看到精益生产,而着眼点还是在追求企业的产值和规模,忽视了企业的内在质量,忽视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因此,在我国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研究GDP经济对企业的影响,让企业走向高效率、高回报的精益企业非常重要。

GDP导向的企业症状

  1. 陷入困境的企业都是相似的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企业中,这个话可以反过来说:陷入困境的企业都是相似的,而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成功之道。

可口可乐靠配方和品牌长盛不衰;麦当劳靠标准化和美国文化称霸世界;戴尔创造个性化组装直销改变PC制造和渠道模式把资金周转做到极致;丰田靠精益生产成为全球楷模。可陷入困境的企业呢?无非都是现金流紧张、库存高企、应收款高、品牌不振、渠道不畅、企业效益低下、企业文化因循保守、内耗不稳、人力资源薄弱、产品竞争力不高、增长乏力、利润率低等。这和亚健康状态的人通常都有三高的情况相似。

2. 财务观点与杜邦表

当国家和地方政府都以GDP为导向时,企业的导向自然就是销售额。企业不顾一切地追求销售额。一个是从物质极度缺乏的时代过来,只要多卖就能多赚钱,已形成经验。即使发现后来销售越来越难了,最不费脑子的方法就是降价,美其名曰价格战。另一个是从当年的国营企业以计划为中心的极端走向反面的极端,市场第一、客户第一的宣传深入人心,使商家不假思索,宁让利润,不让市场。过去三十年很多这样做的企业高歌猛进,证明他们那种简单直接粗放的发展方式正好适合中国那个发展阶段。我认为这没有错。不过,时代不同了,开始对现代科学管理心存敬畏,照搬过去的成功经验,不但继续成功的可能越来越渺茫,而且很可能加速走向衰亡。

所有的企业家都看重财务。不过,很多管理水平低的企业,他们的老板把财务当作会计看待,不是真正的财务。他们更多地看重钱进钱出的流水,只顾销售规模,这样的企业家应说是初级班水平。他们也会非常关心具体发生的费用和成本变动,但不会完整地研究和理解财务在企业中的作用。中级班的企业家会去看财务报表中的每一行,盯着下边的人给他或她解释某个数字为什么这样,以前是怎么样的?他们的财会功底不错,一声令下,一堆中层领导放下手头的事赶紧先把老板盯上的问题解决了。可惜我不但见过这样的企业家把公司做得越来越差的,还见过把企业做死的。因为,他们把财务数据割裂开来,没有看到财务报表背后的内部规律性的联系和财务信息与其他公司决策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毕竟财务结果只是其他各种企业条件和决策的作用和后果的综合数字表现。

所以,我提醒那些仍试图仅通过增加销售规模摆脱困境的企业家,这个图表示如果没有差异化的产品(形成有利的市场供需差别),如果没有制造过程创造使制造成本大幅降低(使企业可以承受更低的供需价格平衡点),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并不能给企业经营状况带来好转,相反可能带来更大的管理和财务挑战。

高效能、高回报企业的精益企业

我在这里对比一下悲惨经营的中国制造,这些公司有品牌,有完整的营销渠道,有整合高效的供应链协作,有核心技术、差异化的产品,有良好的质量控制体现,有规范的体系建设,有精益企业模式和生产体系,轻资产、有很高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回报率、有灵巧高效的市场反应能力,等等。这种企业通常会在十几年或更长的时间里可持续的盈利成长。高效能指其机敏的反应能力。高回报指高回报率,盈利能力。

请注意区分我所谈的高回报的精益企业不是一些文章介绍中所提的将精益生产概念的延伸到管理的其他方面和供应链后而形成的所谓精益企业(Lean Enterprise), 而是high return lean business。高回报精益企业是在极少浪费的精益生产之上,根据价值链原理、分工原理、投资回报理论等将生产制造体系中非本企业核心竞争力部分的业务流程以资本运作等方式转移至企业外部;将大部份直接的销售工作和相当多的末端品牌推广工作推向分销和其他渠道体系;将大量物流和后勤工作外包给专业公司,但将其置于企业直接控制之下;实施战略采购,任何支持和采购的决策都基于全球性的比较利益分析;对于集团化的公司,实行财务统筹和税务优化;尽量减少总资产量,严格控制固定资产增加,加快资产流动性,使企业集中优势的人财物力与核心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与生产上。

传统企业象一个滚圆的球(参见下图),而高效能、高回报精益企业则形式上像下边的图示中哑铃形的部分,只是在哑铃内部,还要继续实行精益生产、产品组合优化、深入的市场推广、外延的供应链精益化,等等。

1. 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的盈利成长

按照相同或相似的外延规模型扩展的发展模式越来越走不通了,企业发展似乎陷入了瓶颈。但从芭比娃娃的价值链构成我们看到,即使是被过度神话了的精益生产,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集中在构成芭比娃娃总价值10个美金中价值仅一美元的制造环节。我们的企业家为什么不在产品创新、物流运输、客户服务、渠道经营和终端销售(相比于代工企业)、售后服务这些软性、更低碳环保和有更高附加值的软性环节上下下功夫呢?这些环节在芭比娃娃的10美金中价值9美金啊!

如果中国的企业家们都可以努力地向这个方向转型,我们不但发现我们还有多少年补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事情,而且,因为这些工作的环保性和高附加值,我们还能逐步实现绿色可持续的盈利成长。

2. 马太效应——不进则退

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财富会越来越向善于经营的人手中聚集。在市场上,对于众多处于竞争中的企业亦是如此。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对于优秀的企业,这是天赐的助力;对于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企业,这是残酷的自然法则。在企业发展的洪流中,不进则退。

由于金融危机导致世界各国增发货币,叠加到现代宏观经济来就是钱增加的速度高于资源开发和财富创造的速度,使得原材料越来越越贵;刚刚转过刘易斯拐点,用工荒就到处发生,使得人力资源越来越匮乏和高价,环节成本越来越高;而客户可不买账,客户只认优质品牌、创新产品和物美价廉。剩下的,企业家老板们不转型升级还有什么选择?过去行之有效的一切,现在都需要重新审视了。

  企业家的明智是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

挑战企业转型升级的是企业家的觉醒。这句话没有任何不敬之意。一位企业家朋友曾对我说:中国制造其实都是由初中生和中专生主导的。他指的是由于二三十年前的特殊历史原因,第一代企业家普遍没有太多文化基础。我认识的一位资产达到多少个亿、却对利润越来越薄的国际代工生意愁眉不展的企业家说,对他影响最大的书是他在90年代读过的一本福特的书。再追问,后来读过什么类似的书吗?回答是没有。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许多企业家在工业文明已进入信息化、个性化和碎片化的新时代,还在用福特年代规模经济的方法解决他们的问题。

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已在30年的摸爬滚打中建立了自信心,成功会使很多人听不进不同意见,特别是当他认为不同意见可能意味着否定自己,因此企业内部依照路径依赖原理,新思想很难在内部产生。而外部来的职业经理人,经常也是单枪匹马,还会遭遇组织肌体的排异反应,更别说解决国内企业家面临的庞大的系统问题,进去一个就死一个。最后,还是得看企业家自己的觉悟了。最英明的企业家会在危机到来前就通过开放的心态学习,不断引入新的理念、手段和机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比较好的企业家会在遇到困难时下决心改革提高;最糟糕的就是执迷不悟,非要在新时期坚持用过去的老套路管理企业,然后将自己亲手创立的企业一步步带进困局。

精益企业预示企业的未来

中国的改革开发和人们的努力,创造了一大批企业家,成就了中国制造。但当我们爬上了一座高山后发现后边还有新的高峰。过去粗放型的发展方法已完全无法适应金融危机后加剧的各种挑战,因此必须转型升级,否则将会有大批企业在未来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

高效能、高回报的精益企业运用所有可能的系统工程原理、经济学原理、投资理论、经营生产理论、精益生产实践等于企业设计和改造的方方面面,提高企业的整体效能并产生更高回报。这样的企业应是新时期所有尚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企业追求的理想企业,是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和必由之路。而可以并有责任最终决定这种努力的人,只有企业家自己。

编辑:phpcms
关键词: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