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互联网+医疗”基层实践与思考
来源:中国县域卫生  : 佚名 2016-05-04 20:06:24
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讲,不仅要尽快解决医疗信息化长久遗留下来的“顽症”,更要加深对新技术的了解,与时俱进,只有如此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医疗”才能早日得到普及。

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讲,不仅要尽快解决医疗信息化长久遗留下来的“顽症”,更要加深对新技术的了解,与时俱进,只有如此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医疗”才能早日得到普及。

目前,互联网已成为各类媒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也是现代化、高科技的象征之一。近年来,网络以爆炸式的速度发展,并渗透到社会、经济、科技、教育 等几乎所有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对我国的医疗行业也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医院的技术、服务和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与专业技 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及时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成为刻不容缓的一个重要课题。

互联网“渗透”医院

互联网在医院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获取信息。在医疗行业中,通过互联网可获取的信息主要有:①医学科技信息,包括相关学科的信息以及专利、法规、政策等有关信息;②医疗市场信息,包括我 国医疗状况信息、新设备新产品信息、投资信息、医药、设备招标信息等;③医院管理信息,包括最新的政策法规、卫计委等权威部门的信息公告、最新的医院管理 理念、各种管理软件等信息;④企业、机构、其他医疗机构和个人的信息。

广告宣传。广告宣传是商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成为医院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医院网站的建立有利于提升医院的先进形象,加强对患者的关怀水准,促进医院的业务运作和医院文化建设。

网上预约。开通网上预约挂号,有利于患者进行就医咨询,提前安排就医计划,减少候诊时间;也有利于医院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安全风险。

技术交流。通过互联网的即时通讯服务可以实现各种传统模式下很难实现的技术交流活动,包括各种多媒体技术研讨会、专家在线交流、高级技术研讨会内容发布等。

远程教育。目前,舞钢市人民医院已与郑大一附院通过互联网建立了远程医学电子图书馆,全院任一内网站点都可以远程访问,实时共享郑大一附院的电子图书资源,极大地方便了医院工作人员的资料查询和学习。

通过郑大一附院专网及河南省远程医学平台,舞钢市人民医院通过互联网定时参加郑大一附院专家教授的授课,医院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专业,自由选择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接受远程培训,这种灵活多样的形式是传统的教育学习模式所无法达到的。

舞钢市各一级医疗单位、各乡镇卫生院、各村卫生室均实现了光纤传输和对接,可通过河南省远程医学会诊中心网站进行网络在线培训郑大一附院的精品课程,基层医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技术实力得到有效提升。

互联网在医院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十全十美的,至少在现阶段,它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待加强。

互联网是一个公开、开放的网络,如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值得思考的。医院在信息发布和获取过程中要注意信息内容的校验。

网络病毒和网络安全需重视。网络在为传播信息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计算机病毒层出不穷,危害性也越来越大,而且它的传 播具有主动性,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重大损失,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高度的防范意识,要时刻警惕它的入侵;同时经常查毒杀毒,并对重要文件做备份。要规范操 作,时刻警惕网络上出现的异常情况、防止黑客的恶意攻击和非法的信息获取。一旦发现被侵犯要及时报警,保护好相关证据信息。

软硬件的维护和人才培养。互联网的应用是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大量的硬件支持和软件支持、并且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规划设计、实施并且维护。所以建立一支良好的技术和管理队伍是互联网技术在医院应用中效果好坏的关键。

\

远程医疗在基层

远程医疗主要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医院之间的远程手术、视频会诊、实时监测和诊断,是互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的重要应用。在提供经济、高效和高品质的医疗保 健服务方面,信息和通信技术正发掘出巨大潜力,并促使一种远距离的医疗方式从概念变为可能。远程医疗作为信息通信技术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在解决一些发达国 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挑战、拓宽医疗保健服务获得渠道、增强医疗保健服务水平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基层医院医疗 设备使用率不足四成,而全国重点医院的医疗设备普遍超负荷运转,远程会诊让更多患者免于路途劳顿,选择在当地就医检查,分散了拥堵在全国几家重点医院的就 诊人群,提高了基层医院的就医率和设备使用率。不过,在采访中,有专家指出,远程会诊也要实现常态化,否则同样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这不仅需要普通患者 就医观念的改变,还需要整个基层医生队伍素质的提升,远程医疗政策、标准、规范的健全。

随着医疗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未来的远程医疗将实现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县级、市级、三甲医院大系统分级就诊的体系。远程医疗的创新服务——远程门诊、远程查房也在探索当中。未来,“随时随地开展远程会诊”不仅可以在患者一方实现,医生一方也能实现。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在远程医疗方面的尝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远程心电。舞钢市人民医院完成了远程心电区域网络建设。在舞钢市内实现了县乡村三级远程心 电网络建设。实现了科室到医院心电图中心(无线网络传输);乡镇卫生院(10家)、村卫生室(30家,逐步扩展到全市村室)与医院心电图中心;舞钢市人民 医院与郑大一附院心电图中心的图形及结果实时传输,将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的筛查下沉、前移。

远程会诊。舞钢市人民医院于 2012年10月正式与郑大一附院开展远程会诊业务,在方便患者就医、快捷及时地诊疗、节约诊疗费用的同时,极大提高了我院临床医师的诊疗技术。医院方面 也加强了远程会诊管理,将远程会诊列入医疗工作的常规,明确规定:一周以上不能明确诊断者、长时间治疗效果不佳者、患者有要求者,均要常规进行远程会诊; 加强远程会诊的内外宣传。

远程视频查房。舞钢市人民医院可以通过专网、一体化视频终端、查房车,及时实现郑大一附院专家团队与病人之间的对话,使病人不出病房就可以享受到上级医院专家的交流、问询和治疗方案。

远程门诊。舞钢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利用远程视频终端设备对远程门诊进行了尝试,效果良好。

远程病理诊断。病理诊断能力不足是基层医疗机构质量提升的瓶颈之一。开展远程数字病理诊断建设可以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病理诊断水平,促进学习和技能提 升,进而提高整体医疗服务质量,造福百姓。根据豫远程医【2015】002号文件要求,舞钢市人民医院积极响应,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远程会诊四大短板需补齐

标准缺失。远程医疗的实现会涉及很多细节问题,比如,如何保证传输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如何保证家用设备的及时校正;如何维护网络的安全;患者的健康 档案及专家库的标准样式应该什么样;远程医疗应该如何定价,如何支付;如果引入民营资本,收益又该如何分成等等。这些都需要一套完善的标准规范。

配套硬件能否跟上。远程医疗需要强大的设备支持,特别是供老百姓使用的小型监测设备,如血压计、血糖仪、心电监测仪,甚至数字听诊器等,不仅要保证质量,还应该价格合理。这有赖于国产设备迎头赶上,产量增长后促使价格下降。

医务人员的软件支持能否保证。

不管是哪种远程医疗,都需要专业医师的参与。如果大专家无暇他顾,小医生不被信任,开展远程医疗和健康监护都将遇到阻力。为了提高医生参与远程医疗的积 极性,节约专家的时间,应先将远程终端下放到专家办公室,而不是集中在某一个会议室里。如果专家只需要坐在自己办公室的电脑前,就能够进行远程医疗,一些 障碍就能迎刃而解。

加大科普教育,提高大众对日常监护的认知。虽然一年一次体检的意识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天天做监测是否必要,可能还是很多人心头的疑虑。在宣传时最好能采用对比试验的方式,通过实实在在的数字说明监测的必要。

四个策略促进远程会诊

加大临床研究宣传。展示远程医疗的效果和高性价比远程医疗会诊是一项新型的业务技术,广大医务人员和病人对它的目的、形势,应用特点及优越性都很陌生。 为此,无论是对医务人员,还是对患者都要做好宣传工作,以吸引更多的医生和患者利用远程医疗服务。对于本院的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远程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 行,对于患者或普通的群众,可以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向病人及家属发送有关远程医疗会诊的宣传资料,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制定相关政策。政府可以针对农村人口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让他们可以享受廉价的远程医疗服务。

农村地区的远程医疗服务应重点采用费用较为低廉的模式。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远程中心人员必须是既要熟悉医疗业务工作,了解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又要精 通管理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能够重视和把握好远程医学资料规范化管理的各个环节,积极研究和解决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因此医院要加大投入,培养与配备既懂 医疗基础知识又懂计算机多媒体知识和操作技术的人员,并制定适当激励政策,以保证远程医疗的顺利实施。同时,IT厂商在系统设计过程中也应邀请医生参与, 从而确保系统便于医生使用。

完善会诊病例资料。为了保证会诊的质量和效果,病例资料的准备是关键,要求经治医生在填写远程会诊申请书 时,详细整理患者所有相关的病历资料,并要求会诊病例资料内容完整“重点突出”描述准确“图像清晰”会诊目的明确。对于已经实施医院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 统和医学影像传输与归档系统的医院,应尽量采取从相关系统中提取病人的电子病例资料,保证申请方与接收方资料的一致性,确保不因传输的原因而影响。

互联网在医疗行业有前景

笔者认为,互联网医疗是未来医疗健康服务业的必然趋势。主要驱动力来自于三个层面:首先,互联网渗透进入医疗行业,是互联网发展自然演进的必然阶段—— 互联网自90年代末期先后冲击纸媒(门户、搜索)、通讯(IM工具)、零售(电子商务)、旅游(在线旅游)、金融(互联网金融)、教育(在线教育)等等, 其发展的核心脉络即从易到难依次渗透到具备低效率、多痛点、大空间、长尾特征的行业中去。而医疗行业完全符合了这样的特征,由于其涉及线下医疗资源的问 题,因此渗透难度大,从而属于互联网渗透传统行业中后期的产物。

其次,中国医疗资源配置极度不合理,让本来就稀缺的医疗资源更加匮 乏。在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长期无法解决,“等候三小时,看病三分钟”成为常态,受制于顶层设计、医保联网欠缺以及分级诊疗制度不合理,分级诊疗制 度始终难以落地。优质医疗资源被“小病”占据,而基层医疗资源却被闲置(患者只信任三甲医院)。这些低效率运行的问题也为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最后,移动互联网发展、智能终端普及、传感器技术进步、互联网基础设施改善为互联网医疗提供爆发式增长的土壤。

日前,国务院发布《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指出,要积极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来转变卫生服务模式,惠及老百姓。业内人士评析,“互联网+”模式首次进入新医疗卫生新蓝图,有助于分级诊疗、社区养老、健康综合体的 建立,有利于推进医疗模式的变革。

医联体将主导分级诊疗。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存在,随着医改的推进,这些瓶颈问题也在 突破中。《规划纲要》指出,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建立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建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共享诊疗信 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和教学培训的信息渠道。

建立医联体是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形式。医联体是指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区域内的医疗 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的一个医疗联合体。目的是小病在一二级医院解决,大病能够及时转往三级医 院。在舞钢市卫生局的统筹管理下,舞钢市人民医院与市内一级医疗机构尝试建立了医联体。

\

健康综合体将成产业支柱。《规划纲要》指出,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 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积极推动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发展。

居家 养老的社区服务离不开物联网。《规划纲要》指出,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 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的能力,鼓励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推动开展远程服务和移动医疗,逐步丰富和完善服务内容及方式,做好上门巡诊等健康延伸 服务。

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结合,高科技可以解决社区健康养老的问题。把物联网技术和血压计、心电图等医疗器械联合,子女能够随时 监测到老人的体征状况,防患于未然。如果社区服务中心和健康管理中心相结合,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随时进行调理、治疗,那么这样老人养老的前景就值得期待。

“互联网+医疗”十二大难题待解

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的格局,进入讲故事、推高估值,再讲故事的不断循环中。尽管互联网巨头、传统医疗企业等各方纷纷布局,投资热情高涨。 通过中美比较,笔者认为,国内行业的发展还面临同质化、政策、观念、专业性等种种瓶颈,医疗诉求远未满足,商业模式并未清晰。

待泡沫挤出、政策落地、观念演变、技术成熟,更多的未满足诉求得以解决,商业模式逐渐明晰,互联网医疗行业才能进入真正成熟期。大浪淘沙,始得真金。

同质化程度高。如果前往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健康管理类、医患交流应用,你会发现众多眼花缭乱的应用。行业同质化程度之高,已经到了需要挤出泡沫的阶段。 我们认为,一旦在某个细分领域,有应用已经获得较为广泛的市场基础,跟随者必须采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通过服务差异化、目标群体差异化、入口差异化等各种 方式占得一席之地,做小而美的应用,更有希望在细分市场站稳脚跟。

低频应用。医疗级移动应用大概率是低频应用,这是由医疗行业的特殊属性决定的。根据美国调研机构统计,目前2/3的用户在下载移动医疗APP后停止使用。低频并不意味着低效,想要让用户的每一次使用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需要用户粘性、商业模式上做文章。

政策落地难。多点执业难落地。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医生定点执业,医生依附医院获取患者资源,收入与患者数目直接挂钩。虽然近年来多点执业一直推进,但由于 医师申请多点执业需要第一执业医院批准,而多点执业涉及到医院之间的利益分配,政策推行结果不理想。未来,若能实现多点执业无需原医院审批、执业地点数量 无限制,多点执业才能得到真正落实。

远程医疗受限多。近期卫计委对远程医疗进行了规范,规定“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医务人员向本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应当经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同意”,增加了行业进入壁垒。美国法律规定,医生只要在某个洲拥有执 业牌照,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政策相对宽松得多。

医疗机构开放程度低。买方市场VS卖方市场。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医 院集团开始对外发布医生的评价信息,研究表明,在美国25%的病人会参考医生评价信息去选择医生。在我国,医院更多是垄断资源,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 20%的地区,患者很难获取针对医生个体的客观评价,医院也很少重视患者的反馈意见。

医疗机构互联互通还远未实现。在美国,医院和诊 所的互联互通较为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完善,电子病历档案较为完善,医院和药房的电子处方已实现对接。而在我国,大多数公立医疗机构不愿意开放,数据共享存 在较大瓶颈,医院信息化呈现地域性垄断的特点,电子处方还处于探索初期。

各方观念都有待培育。医疗行业消费者与移动互联技术的使用者 匹配程度不高。医疗行业的消费者,与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其匹配程度不如游戏、娱乐、支付等行业,占人口10%的65岁以上老人的医疗支出占全部卫生费用的 比例大于30%,但同时也是各年龄段中使用智能手机和APP的比例是最低的。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习惯用移动互联网的年轻人成为医疗保健行业的消费主 力,移动医疗的市场空间之大无需多言。

消费者付费观念还有待培育。

在美国,新病人预约就诊时间平均在27天左 右,这使得在线就诊服务的需求广受欢迎。手机应用Doctor on Demand可以实现每个电话收费40美元,手机应用Pager通过提供在纽约市区5分钟内医生给客户回电的服务,收取每个电话50美元/每次上门看诊 300美金的费用。而在我国,同样水平的价格是无法想象的。

医疗服务提供方、保险支付方、药企等观念的转变同样有待时日。在美国,医 院开放程度高,服务意识强;商业保险支付模式较为成熟;药企研发能力强,学术推广需求大。而在我国,市场仍以公立医院为主体,激励体制不完善;商业保险覆 盖范围小,以国家医保支付为主;国内药企大多是生产仿制药,精准营销需求不强。

缺乏专业评估手段和行业监管。

专业评估手段不足。医疗服务提供方(医生/医院)、支付方,对众多APP的专业性还心存疑虑。例如保险公司为慢病管理APP付费,但是APP是否真的能显著降低患者发病率,能降低多大的比率,这些都需要专业的评估。

行业监管力度不足。例如患者接受的在线医疗服务水平如何,提供线上服务的专业人员是否具备资质等,患者隐私是否得到保护,支付手段是否安全可信,未来势必需要统一的行业监管政策来规范在线医疗服务。

变现难,商业模式不明晰。限于以上种种因素,现有的APP很多止步于吸引用户这一环节,即使吸引到用户,如何提升用户黏性又成为一大难题。流量积累只是一方面的因素,如何利用流量创造有效的收入才是关键,公司的发展有赖于流量的积累和变现,缺一不可。

互联网新兴技术能给传统的医疗行业带来变革,但是医疗行业对于新技术的应用还处于摸索期。对于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来讲,需要更加贴近医院的真实需求,才 能推动新技术的应用。而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讲,不仅要尽快解决医疗信息化长久遗留下来的“顽症”,更要加深对新技术的了解,与时俱进。只有如此,真正意义上 的“互联网+医疗”才能早日得到普及。

编辑:张路麒
关键词:     基层  互联网  医疗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