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李斌:摸着“业务的石头”,渡过“转型的大河”
来源:ENI经济和信息化网  : 李斌 2017-01-08 16:26:00
随着我国《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部署和推进,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的行动和路线图已经就绪。然而,如何打造助力企业发展的信息化之路?在这其中,如何合理利用创新IT技术?今天,ENI访谈带您走进通达耐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IO李斌,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ENI访谈,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了IT媒体圈的老朋友通达耐火有限公司CIO——李斌,欢迎李总。

李斌:大家好,我是李斌,老朋友了,好多人可能知道,我网名是辛巴,我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一直从事信息化工作,所以在这个圈里认识好多老朋友,还有很多新朋友,大家好,过年好。

主持人:新年好。您能跟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上世纪末到现在,通达耐火整个信息化的历程吗?

李斌:有一些可能新的朋友不太清楚,老朋友都知道,通达耐火是一家广泛服务于钢铁、水泥、火力发电、石油石化等这些基础行业,还有航空航天行业、垃圾焚烧环保行业等。

通达是1981年建起,属于金隅集团的一个控股子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期,开始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到2012年,每年增速都在30%。在2012年到2016年期间,基本属于一个平稳的发展期。那么每年的营业收入基本维持在大概六七个亿的这么一个水平。信息化建设也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

我是1999年参加工作,在这之前了解通达信息化发展的一些过程。通达从90年代上市,90年代的中期,1994、1995年的时候开始引入计算机,包括做一些会计电算化,一些简单的办公应用。

主持人:很早。

李斌:然后到了1998年的时候,通达开始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1999年我来的时候,开始和中国企业网合作,之前是和中国万网合作。主要是做门户网站和邮件系统。到2000年的时候,由于当时信息化的发展和通达的业务发展的需求,我们利用数据库软件做了一套进销存系统。然后建立了企业局域网。2001年到2002年的时候,我们上线实施了财务管理系统。到2003年的时候,我们开始建设企业的电子商务。

主持人:2003年就开始建立电子商务了。

李斌:对,2003年的时候电子商务,因为我们是属于属于直销的模式,不是快速消费,其实电子商务对我们来讲,意义不是特别大。但是当年2003年的意义比较大,原因是当年北京的非典,非典时期大家可能有人都知道,我们很多销售人员出不去,好多地方也不欢迎北京的人员到他们那里,所以在那个时期只能用电子商务平台。当年在非典时期我记得销售收入实现了大概791万吧,不到八百万元。当时虽然说不是特别广泛的一个应用,但是在非典时期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到了2004年的时候,企业开始上产品研发的管理信息系统。把我们材料的一些配方,由计算机进行优化,结合用户的需求的这么一套系统。2005年的时候我们上了OA系统,OA系统当时也是按照经信委的一个要求。2006年对OA系统进行了升级,到了2007年的时候我们收购了第一家子公司——河南广义,广义通达,然后我们把OA系统又复制到广义。逐渐的使OA系统实现集团化。然后到了2008年的时候,我们改造的光线介入、专线接入,然后同时建设了业务的协同管理系统,叫X3管理系统。

到2011年的时候,我们开始建设专利数据库。然后2012年的时候和大方数据合作,建设我们的设计系统。到了2013到2015年,这个时间段,我们主要是在做用友的NC控制系统,主要是供应链管理。尤其在2015年的时候,我们把淄博公司、贵阳公司也都一体化上线了。到了2016年,我们加快智能制造的实施。因为通达在“十三五”有一个的智能制造的管理趋势。那么我们在阳泉公司淄博公司设定了很多的像机械手臂,机器工业人,在智能制造方面进行实施和部署。

2017年,我们准备把供应链系统向我们的广义公司、安全公司全面的进行部署,实现整个集团化的ERP。刚才忘了介绍,在2014年实施了我们工程公司一个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还有就是我们的移动营销系统,整个的移动营销系统。

主持人:2014年的时候开始移动了。

李斌:移动营销,基本上这几年就是按照移动互联网,推进我们的服务、设计、研发、制造

主持人:一直走在这个时代的前端。

李斌:也不是说走在时代前端,反正就是我们在行业里面做的比较领先的。

主持人:那在整个建设当中,我们一般在部署信息化的时候怎么去看待外界的创新IT的更迭?

李斌:我觉得云计算技术包括大数据时代和物联网的发展,对于我们日常的生活改变非常大。对于通达,也是我们的应用方向。目前我们也在云服务方面探索公有云,还有包括一些混合云的应用。未来我们在十三五,到2020年这个期间我们也要根据业务发展部署自己的私有云。总之要顺应信息化的发展潮流和方向,使信息化为企业发展发挥更好的作用。

主持人:也是顺应了咱们现在“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的大发展。

李斌:对。

主持人:那在听到您讲这么多,在整个信息化建设当中,您认为最需要注重的是什么?

李斌:信息化部署当中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切合企业的实际发展和业务需求。在部署上我们要解决一部分和我们目前业务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一些系统或者软硬件,可能有的要进行换代投入。第二个就是我们要按照新的业务要求或者市场的需求,构建新的一些信息化的实施系统方案。再一个是还要有前瞻性的为未来发展做一些信息化方面的规划。那么最关键的是要把目前业务需求不能满足的部分改进掉。

当下可能考虑最多的就是业务需求,这也落地必须要考虑的。如果一味的去看别人怎么做来跟着做,可能要偏离企业实际发展的要求。

主持人:通达耐火在整个信息化过程中怎样去合理的去选择软硬件的实施和部署呢?

李斌:一定要找切合实际需求和业务发展需要。宏观的讲智能制造,他是制造业的大系统,智能化的大系统。那对于狭义来讲智能制造就是讲制造环节的智能化。在大的广泛意义下,智能制造包括了首先是制造的智能化,其次还有跟制造相关的,包括设计的智能、研发的智能,还有我们决策的智能,后续服务的智能。在通达的信息发展“十三五”规划里面对智能制造这一块应该是比较细化的,比如说在制造环节的智能化里面,我们大量运用一些工业机器人,传感器,机械手臂,提高效率,代替人工,降低劳动强度,解决一些用工方面人员不足的一些情况。

第二就是在设计过程中智能化公司,就是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智能化的设计。可能要打破原来设计的一些框架,由计算机进行客户需求的个性化。我们工厂比较多,那么对于不同的子公司,他们的生产的重点不同,产品不同,设计上也要进行同步的只能设计。也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再一个就是研发智能化,研发智能化不是只用计算机做辅助进行研发。我们也要通过我们对产品的这种多年研发的经验积累,进行包括机理分析,产品机理分析,内在基础性的一些研究,包括耐火材料的耐火机理和使用工况的一些研究,这样使研发更加智能化。

决策智能化就是我们要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呈现在决策层的面前,让决策更加智能,包括一些辅助的决策系统,诊断和决策系统也要上线,让系统来帮助决策。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在服务,一叫制造型企业向制造型服务业转型过程中间。那么我们有重要的一环也有一个叫职能服务,他叫服务的智能化,这个是由市场来的。那么这个实现就是要通过用户使用的装置及设备,在其中采集他们数据,在耐火材料中间淤埋传感器、感应器,这样把数据汇总到终端上进行分析加工,使服务更加高效、贴身、只能,便于给客户们提供改进方案,这样构成整体的智能制造转型。也是融合了这么多,细化了这么多的制造行业智能分支的,以实现我们的2020年初步的制造智能化。

主持人:在整个系统建设中,其实都是与时代发展、市场趋向相结合的。不管是从信息化走向网络化,还是走向智能化,在每个阶段中都要跟企业自身还有市场的需求进行相匹配。用通俗的话来讲,有什么问题就去解决什么问题,然后信息化作为在里面强大的一个工具,运用好去顺应时代的发展。

李斌:对。

主持人:受宏观经济形式的影响,制造业的生存确实是有一些艰难。那么除了本身的企业转型之外,部分是向制造服务业这么来转型,那么在您这是怎么看待这个制造服务业发展的。

李斌:这个制造业企业向制造型服务业,工业型服务业转型过程中间,主要就是把核心转变。原来我们制造型企业,就是制造为核心,市场上需求什么样,有什么样的需求,有什么样的产品,我们提供什么样的产品。现在向工业型服务业,或者叫制造型服务业转型过程中,就是要有服务转型,客户上这个叫市场需求什么样的服务,或者说跟我们产品相关的服务,我们要去挖掘,去满足他,满足需要企业又有产品。所以说构成这样的制造型服务业。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是我原来生产螺丝的,市场上需求螺丝、螺母、螺栓各种规格的我都能制造,那么我是个纯制造性企业,也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客户需求八角形的我就八角形,六角形的我就六角形的。你要口径多大的我都有,这就是满足市场需求。

现在不但要满足市场需求,而且是要以服务为中心。那么需要研究客户的需求。客户如何使用螺丝,螺丝服务的部位,需要维修维护服务去做。螺丝的耐受力能达到多少年,螺丝需不需要更换改进,那么我们就去到客户那边做贴身服务。比如说我们原来可能只关注螺丝的发展,那么我们现在关注客户的使用,这样进行服务。我们该给螺丝维护了,清洗、上油、润滑了,需要改进了,我们要再配我们自己的产品,这样有针对性的进行服务,这是我理解的向制造型服务业转型。我们通达耐火现在也在做这个事情。

我们原来是生产耐火材料,不管是定型的,或者是不定型的,或者是预制,或者是我们的耐火原料,客户需要我们制造什么。我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那下一步我们向服务型转型就是我们要到客户那去。比如说水泥,我们可以做一种大的服务承包,水泥窑整个的耐火材料承包,我们根据他的运转率配制耐火材料来维护维修,使它的运转率更高,更安全更有利,这是一个方面。另外我们也可以到客户那去,研究客户某一个部分,某一个部位耐火材料的使用情况。包括我们刚才说的用智能服务应用,包括一些远程的传感器,感应器的应用,采集一些数据。我们跟客户说,从什么时间,耐火材料用到什么程度了,磨损了什么程度了。需要维护维修了,需要更换了,提前跟客户进行一个对接,这样可以让客户运转率更高。这几种方式都是向服务型转变的一种方式。

主持人:这个服务型转变其实也是给制造业的整个发展带来一个非常大的转型。

李斌:这是一种理念和模式的一种转变。

主持人:是一个时代发展的需求。

李斌:对,原来我们挖掘的是制造本身,现在我们挖掘了制造加服务,或者是以服务为准的服务制造制造本身。这个对制造业来讲,我觉得转型非常重要。如果谁占到先机,那么谁就能这个行业里取得先赢一步,但你未来还要持续的改进。因为有一些要跟着观念转变或者是模式转变,也有配套的东西。比如说你的教育培训,原来很多工人只在生产线上生产产品的。那么他要到一线接触客户了,像服务行业的这些要求意识,也得相应的跟上。所以配套的很多东西,员工素质也要求也要提升。

主持人:那其中在整个转型过程中你觉得信息化的,它最大的作用体现在哪里。

李斌:信息化人员都是服务业务需求,去生产实际的。生产运营实际的。原来的信息化一是由原来的需求,比如说原来的制造系统信息化,实现智能制造,这些需求要进行改进。包括从现场拿回来的数据,服务一线拿回来的数据,那么要对产品进行改进,信息化系统也要适应这种模式。这是对原有系统的一个改进,再一个新需求出现。就是从制造系统向制造业服务系统转变的过程中,服务新的需求出现了。那么信息化就为服务支撑的这些信息的处理系统,管理系统就出现了。用信息化去实现,服务转型而且还要结合起来,最好能做好结合。使制造为服务起到一个支撑作用,服务为制造起到一个引导作用。

主持人:其实总的来说还是要紧跟我们的市场需求跟企业的业务需求。

李斌:对。

主持人:谢谢大家收看今天的EII访谈,今天如果还没有听过李总分享的,持续关注ENI,稍候李总的网络直播将会在我们的ENI正式上线,谢谢大家关注。

李斌:再见

编辑:杨麟
关键词:     制造业  智能制造  CIO  信息化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