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场景之前 匠心可燃
来源:ENI经济和信息化网  作者: 张玥 2019-08-22 13:16:24
结合企业数据、园区数据、再结合城市的样本采集、历史数据可以摸索出大气污染成因分析、水质纳污能力模型等重要参考因子,为打造城市的绿水青山奠定基础。

大约08年的时候,我从金融软件行业转到工业品的供应链管理工作,彼时经济危机刚刚开始,国内钢铁价格一路下跌,但是对于某些特殊种类的产品又无法自给自足。那时我跑了全国好多钢厂,帮助用户寻找大口径厚壁管材,无奈国内由于缺乏皮尔格轧机引进,总是做不出理想产品,为什么不引进这种轧机设备呢?我一度以为是价格问题,后来发现,其实是缺乏对应的操作技工,十几年前,虽然工业自动化已经发展的颇为迅速,但是关键技术还是依靠于人而非机器。用机器代替人,在那时候依然是科幻电影的剧情,只是大家不曾想到,短短十年过去,人工智能已经不简单是《第五元素》的题材,而成为了普通人街谈巷议的话题。

\

这如同埃睿迪第一次把大数据应用到固废处理生产线时,这些20年+经验的骨灰级“码农”是心慌的,大家hold住二进制,但怕hold不住二噁英;见得惯高并发,但是见不惯高温炉;十万个传感器开始吐出数据的时候,无法平衡睡眠与工作的程序员小哥哥们,却逐渐摸清了如何做好热平衡模型。大数据、AI、物联网这些冰冷的技术在工业场景中开始燃烧,脱下高大上的外壳,成为了帮助人们做得更好的工具。

\

这两年在行业内的一些分享当中,我极度迷恋“场景”这个词语,也许就是因为那几年大跨度转行经历所致,我深刻体会了工具和平台层面的事物,在不同场景下的意义却大不相同。一套ERP或者CRM系统,是老板眼中的“账本”,主管眼中的“权利”,却是工人眼中的“约束”;技术人员筛选PLC或者DCS产品的时候,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哪个最不容易出错。高中时期的生物课就告诉我们,趋利避害属于生物体的本能。尤其是“避害”,避险、预警、防止出错,总是说科技是为了让人类生活的更好,那能否在未来实现,人类负责进步突破,科技负责背锅认错?此为笑谈,但科技发展不能是架空的,而是应该深入到每一个应用场景当中去,无论是大数据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技术。

其实近几年,顶尖技术已经深入到各个场景当中了,如果您从2012年左右一路观望几项热门技术的发展路线,那么一定知道关于金融风控、关于零售营销、关于人脸识别,关于近场支付、关于数据可视化、乃至关于影响城市民生的诸多智慧项目,已经涌现了一批批的独角兽企业。即便平台及生态层面的大佬,也在一轮轮洗礼之后出现了Cloudera与Hortonworks“联姻”,IBM“戴上红帽”的格局定型,在国内,更是屡遭磨砺的华为,用“注册整本山海经”的决心,把“鲲鹏”和“鸿蒙”带给世人。技术越来越场景化,产品越来越接地气,这是科技公司的“降维打击”吗?当然不是,我相信这是科技人的匠心所致,做好自己,成就行业。

前几天在出差时,我的一个同事在用二维码刷开地铁闸门后说:“以前做架构时没有感觉,但是现在越来越觉得智慧城市挺好的,至少大家比以前方便了,现在一碰到顶层设计的工作,我就想这个地方的老百姓会不会因为将要到来的变化而开心?”诚然,不敢自诩我们的工作是前人栽树,但是哪怕挖了一铲土,日后乘凉时也会“引起极度舒适”吧。带着这样的信念,很多伙伴走进了一个个场景当中,比如工业、比如环保、比如将二者结合的绿色园区,又比如让我那个同事欣喜的绿色城市设计。

\

场景当中,数据始于源头、陷于算法、忠于优化:你可以看到在一条垃圾焚烧生产线上,智能配伍的算法模型如何保证高温炉始终达到1100℃,并让烟气充分停留,以防止二噁英的产生,而且投料和调温全部由大数据平台指挥,每年便可为生产线可省下百万电费;你还可以看到化工厂装置的实时踩点数据,通过模型推衍预判危险发生的概率,同时利用监控设备的后台算法,找到违规操作点,让电子眼比人眼率先捕捉到风险;而这些做到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的优质企业,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它的企业数据、经营曲线、历史投资,结合地方园区引资偏好、招商政策做对比,又可以帮助政府引入更多更好的优质项目;甚至在平衡生态环保与生产发展愈加重要的今天,我们结合企业数据、园区数据、再结合城市的样本采集、历史数据可以摸索出大气污染成因分析、水质纳污能力模型等重要参考因子,为打造城市的绿水青山奠定基础。

\

以上的这一切,有的我们已经做到了,有的我们还在路上,有的我们需要更多具有匠心的合作伙伴来一起努力。于是,我们坚定了去做一个联合组织的决心!这不会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因为每一位伙伴的技能在联合之前就已经紧紧咬合;这不会是一个初级的组织,因为很多“大咖”的加入,已经代表了在各个领域的领先水平;然而这却是一个辛苦的组织,因为我们共同选择了工业、环保、园区建设这样的场景,没有太多的前辈经验可以参考,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去做指导;最后,这将是一个带来话题和“流量”的组织,因为这个组织的指路人,工业环保绿色园区专委会主任夏青教授前几天和我说过:“想明白一件事不容易,做成功一件事更难,数十位科学家打通一个案例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想做好环保、工业领域的大数据物联网开拓者,一定要付出十倍决心和努力!”我想我们成员中的每一位伙伴,不止十倍,而是以百倍决心、千倍努力、万倍实践为目标,用科技力量,做好这个场景中的每一件小事。

 

编辑:田苗
关键词:       大数据  大数据分析  数据融合  数据中心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