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区块链+积分联盟来看积分币的设计方向
来源:叶开专栏  作者: 佚名 2021-03-28 22:40:11
古典互联网,围绕积分领域的创业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积分联盟,做联合积分和异业联盟平台;一个是积分墙,用积分代替广告做一个聚合引流和CPA...

古典互联网,围绕积分领域的创业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积分联盟,做联合积分和异业联盟平台;

一个是积分墙,用积分代替广告做一个聚合引流和CPA平台。

但总体来看,这两个方向似乎都不温不火,没有形成独角兽或者都没有形成一个典型的快速成长市场。分析这些古典的积分平台,有利于在区块链中更好的设计积分币。

我们先来看传统的积分联盟,这类平台可能分为四种类型:

1。一是大型多元化集团企业,比如海尔等试图打通集团内各个产业业态,相当于一个内部联盟;

2。 二是从信用卡积分切入的联合积分平台,比如平安万里通,从平安旗下的金融机构的积分入手,逐渐拓展到各行各业,打通异业联盟积分通兑;

3。 三是线下做积分优惠券的平台,比如维洛城,以电子优惠券的终端机和积分会员的维洛卡来联合线下商家,重资产模式现在已经见不到了;

4。四是大型商业零售集团打造的通用积分平台,比如万达的飞凡,为万达广场或万达商业体系内的商户提供统一会员和通用积分服务。

目前这几类模式似乎都不成功,通用积分和异业联盟往往受限于利益冲突,各家企业或商户都有各自独立的会员体系,所以这样的一个平台,意味着要对接无数个外部会员体系进行对接,对接的复杂程度相当于一个汇率体系,每家都有去商务对接和财务核算,才能确定积分、礼品、价值的换算比例或者汇率。因为分散或者复杂性,以及消费者的多变和价格敏感度,导致现在的通用积分几乎没有成功的。

对于平安万里通或者万达飞凡等这些平台,一般是中心化的模式,由平台提供统一系统和APP,这就会让企业或商户感觉被控制了,自己的客户资源要共享给平台,如果哪天不高兴了被踢开自己什么都没了,而且商户可能觉得跟那几家商户没啥好换的,这里面充满着松散聚合的商户之间的不信任,即使是一个多元化集团内的不同产业公司之间,也存在不信任;另外,目前的积分模式都是价差模式,可以拿出来的积分和礼品都属于从营收的1-2%比例抠出来的费用,价值都比较有限,没有吸引力,同时,前端的通用积分的生成、兑换以及使用比较复杂,后端的在不同商户之间的结算也比较麻烦,从而导致积分活跃度低、流动性差,消费者对积分不感兴趣,更关键的是只有单向的积分没有互动。

这些古典的客户忠诚,做到最后大部分仅仅做成了一个会员积分管理,通过消费获得积分,通过积分兑换礼品,变成了一个消耗现金来奖励客户的消费,或者通过积分获得会员级别,不同级别的会员卡提供不同的优惠折扣,沦落为打折卡,继续进行价格战。企业最终培养的是消费者对卡片的忠诚,打折卡、积分卡和身份卡,而不是对品牌的依赖了。这些弊端,在区块链中的确是可以很好的解决,比如:信任、分布式账本、激励空间和幅度、互动,都可以在积分币中很好的设计。古典的会员模式还有第二个大问题,就是积分实际上是负债型资产,但很多企业都没有真正意识到会员体系是一个巨大的成本中心。会员积分的预算是相对固定的,一般都是按1:1的消费与积分比例,年销售收入为10亿即意味着当年产生的积分为10亿积分,按100:1或者150:1的礼品价值兑换比例这意味着要有1000万的礼品成本;当然,事情没有那么糟,因为会员的兑换比例和活跃度没有那么高,一般第一年约为30%,第二年约为50%,做的好的可以到60-80%,所以你可以不用100%计提礼品成本;另外,整个会员模式的运营需要团队、系统、资源等等,所以差不多要有20%左右的运营成本。综合计算下来,基本上相当于销售收入的1%左右,也就是说,销售收入10亿,基本上你要计提1000万会员预算。而在国外,对于会员计划的预算是按销售收入的1-2%来计提的。这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庞大的负债型资产,是需要付出真金白银的。这方面的问题,在区块链的积分币里面是可以很好的解决,因为积分币不是基于价差来获得激励的“积分“,而是通过发行积分币来进行激励,就不会成为企业庞大的负债型资产,只需要一部分营销费用启动。古典会员模式还存在一个复杂的运营体系问题,比如对基础数据的分级分类,比如客户的细分、会员的分级、会员卡的分级等;对会员接触点进行分解定义,详细设计会员业务情景;设置积分的规则,包括获取积分、消耗积分、兑换等,以及礼品目录的设计;设计会员权益,包括积分、折扣、优惠、合作商户等;定期设计不同档期的促销活动、营销活动,促进会员的活跃度;提供会员服务,制定互动沟通计划,发送DM等;加强会员联盟的商户开发与管理、结算等;最后,基于数据进行会员的数据营销。这一套复杂的运营体系需要一个完善的组织架构、严谨的财务评估、强大的会员管理系统以及庞大的数据分析工作。这个问题,在区块链的积分币里面,通过智能合约可以有效的智能化实现,甚至可以通过AI实现部分规则的人工智能化;而管理组织不再需要固定的运维团队,而是通过经济生态中的节点、会员来实现区块链上的社区自治。因为积分币的支配权是属于消费者的,由消费者来进行控制和管理。

我们再来看另一方向的积分墙模式。积分墙是在一个应用内展示各种积分任务(下载安装推荐的优质应用、注册、填表等),以供用户完成任务获得积分的页面。它严格意义上不是通用积分模式,而是类似于“广告条”、“插屏广告”,是第三方移动广告平台为移动APP开发者设计的一种移动广告盈利模式。因为积分墙是按照CPA(每行动成本,Cost Per Action)计费,只要用户完成积分墙任务(比如下载安装推荐的优质应用、注册、填表等行动任务),开发者就能得到分成收益。CPA单价根据广告价格而定,广告价格高,单价也会越高。

积分墙提供的是一种互动机制,让积分取代收费,将成本转移到愿意付费推广的广告商。目前国内做的比较好的有万普、有米、多盟、力美这些,但目前的积分墙模式还不太被广告主认可,也存在一部分刷单薅羊毛的情况。

从区块链点角度来分析积分墙,在激励上是相同的,但激励对应的行为却不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行为,比如安装应用、注册等,存在着做完任务后再删除的情况;由于聚合的是广告模式的各种任务,没有特别吸引消费者的场景,所以粘着度和活跃度不会高;如果用区块链的积分币来设计积分墙,倒不如设计一个糖果墙,将各家的糖果,尤其是传统企业货币化后的糖果,做成糖果墙,实现糖果分发和赏金计划,这是可行的。

综合来分析一下,积分币的设计目前可能大多人想到的是消费挖矿,也就是用积分币来进行激励用户的行为,具体的行为跟Token(通证)的场景相结合,而空气币则是直接与某个行为挂钩,不需要设计Token(通证)。

前面讲了会员体系有三个核心:积分、会员和促销。积分,是为了激励;会员,是为了差异化;促销,是为了复购;而体系本质上是会员生命周期管理,要建立持久的信任关系。

所以,积分币的设计不能只是积分的激励,还要考虑会员的Token(通证)化,比如会员级别或者会员卡;促销场景的智能合约化,实现各种目的的智能促销;尤为关键的是,你要设计一种什么样的信任关系,作为积分币的一种共识?

很多朋友来问:做积分币是不是一定要ICO?这个问题还真是认真考虑过,积分币不一定非要ICO上交易所。积分币需要的是流动性和增值趋势来盘活平台,ICO上交易所是与加密货币挂钩交易实现流动性,如果不ICO上交易所而是与实物资产即用户所需要的商品进行流通,也是可以实现部分流动性。

所以,积分币可以不做ICO,做一个积分币的Dapp,将发币的技术架构、Token&Coin的设计、消费者对PointCoin的期望结合在一起,来吸引会员流量,集聚百万量级的用户,原来进行流量开发的市场费用来兑现用户的糖果,用合作商家的“赠品”商品来实现用户的积分币的“有限”流动性,为部分没有交易或价格极低的空气币提供锚定“赠品”商品感知价值的“有限”流动性。这,也算是一个不是十分暴利的方向吧。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编辑:宋含怡
关键词: 区块链  实体经济  积分币  零售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