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科技赋能成效凸显 北京银行“乘风”数字化转型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 佚名 2021-05-18 00:57:26
2020年金融科技在助力银行业转型中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疫情冲击下的无接触概念、网上金融推动着商业银行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层面...

2020年金融科技在助力银行业转型中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疫情冲击下的“无接触”概念、网上金融推动着商业银行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层面转型发展。

去年是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北京银行信息科技投入占全行营业收入的比例再次提升,并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科技治理架构,提升科技供给能力:“京准查”外部数据应用平台、RPA流程机器人、“风险滤镜”2.0风控决策引擎等一系列成果的落地,彰显“数字京行”建设成效。

总资产突破3万亿元!北京银行再交满意业绩答卷,根据北京银行业绩报告,在今年一季度,北京银行延续良好发展势头,实现归母净利润68.98亿元,同比增长3.46%,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表内资产3.03万亿元,成为全国第一家规模超过3万亿元的城商行,“领头羊”地位稳固。

从2020年全年业绩来看,北京银行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实现营业收入643亿元,同比增长1.85%;实现净利润214.84亿元,同比增长0.2%。伴随经济复苏加快,北京银行盈利步入加速通道。

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68.98亿元,同比增长3.46%。经营转型成效显著,零售业务规模、占比持续提升。截至2020年末,北京银行零售资金量(AUM)余额7748亿元,较年初增长8.6%;零售储蓄存款规模3925亿元,较年初增长11.5%。

零售业务的深化转型、AUM与储蓄规模增长强劲均离不开金融科技投入的持续加大。近年来,以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加速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早在2019年,北京银行就制定了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规划,围绕全行“党建引领、数字转型、传承文化、防控风险、永续发展”的工作主线,加强金融科技平台建设和赋能,巩固融合机制保障,提升科技治理、研发交付、基础建设、科技研究等方面实力,打造“数据+服务”能力中心。2019年,北京银行科技投入达到18亿元,增幅20%,约占当年营业收入的3%。

2020年北京银行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2020年金融科技投入为22亿元,信息科技投入占全行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3.4%。截至2020年末,全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614亿元,较年初增48亿元。

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规划纲领文件的指导下,2020年北京银行启动“京匠工程”十大项目群建设,投产开放银行平台,打造“易点办公”门户、“京准查”平台,支撑全行经营管理数字化升级。2021年以第五代核心系统为重点的“211”工程全面上线,对北京银行信息系统进行系统性、规模化、前瞻性设计,也对该行有效落实数字化转型战略,打造更加强大的数字化引擎奠定了基础。

“1+3+1”

高效协同科技治理格局

2020年是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年。在金融科技的发展中,北京银行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科技治理架构,提升科技供给能力。

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首先通过变革组织架构,持续优化全行科技资源配置,探索形成了“信息技术条线”,“数字金融部、数据管理部、电子银行部”,以及“金融科技公司”的“1+3+1”的高效协同科技治理格局,构建适应发展的敏捷组织,持续为业务赋能。二是信息技术条线革新组织模式,通过组建面向业务条线的团队,有效促进业务和技术的融合,提高产品研发和业务创新的敏捷性。三是通过设立金融创新实验室、科技创新基金等,在全行范围内营造激励创新氛围,持续提升全行创新能力。

凭借顶层设计的加强,该行正式形成“一部两中心”的组织架构。组建面向业务条线的技术团队模式,并将在此基础上推动技术架构转型落地,以新设团队作为科技人员管理创新的“试验田”,充分发挥“鲶鱼效应”,进一步激活组织活力。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逐渐趋于成熟,新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也已从研究设想走入现实。据了解,北京银行的生物特征仓库已具备多种人脸识别算法,覆盖各类金融场景,现已累计提供各类人脸识别服务近1000万人次,算法识别率超过98%。2020年11月,该行自主研发的“京准查”外部数据应用平台,运用图计算、自然语言分析技术,充分挖掘外部数据价值,为拓客营销、客户风险识别提供“称手工具”。

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透露,由北京银行建立的“千人千面”“财富体检”“客户流失预警”“手机银行促活”等模型,提升线上渠道精准营销能力。该行自主研发的分布式研发运营一体化的“顺天”技术平台也于2021年1月正式投产上线,“顺天”平台基于云原生架构体系,搭建了安全稳健、灵活敏捷的全行统一技术底座,使应用交付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系统扩展成本降低约60%,进一步增强对重要业务系统的自主掌控能力。

场景生态

实现小微信贷业务“降本增效”

对商业银行而言,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贷款主体风险抵抗能力脆弱,普惠金融业务往往伴随着成本高、风险高等痛点,如何解决这些痛点,金融科技就成为一个主要手段。

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全行工作效率方面,北京银行运用金融科技手段解决业务流程痛点、解放人工操作。应用RPA流程机器人优化企业客户年检、信贷业务影像资料上传等业务环节,降低总分行业务人员手工操作,每年可减少约8万小时手工工作量。开展“京牛RPA”业务流程数字化竞赛,挖掘各分行业务痛点需求,推动各分行积极探索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质增效。截至2020年末,北京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929亿元,同比增长30.4%,2021年一季度末,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进一步增长至1072亿元,同比增长43%。

秉承移动优先战略,加强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成果落地,北京银行开放银行1.0平台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数字政务、数字文创等几大领域构建场景生态,提供全景服务,切入场景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以支撑小微信贷业务线上化、智能化转型为出发点,充分整合大数据平台、非结构化平台等技术平台,实现小微信贷业务“降本增效”。

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强大的分布执行,更离不开强有力的风险防控支撑。在增强风险防控方面,北京银行自主研发的一站式大数据风控模型开发平台——“风险滤镜”2.0风控决策引擎和风控模型试验室系统,沉淀各类风控模型140余个,年均调用量1.8亿次;构建知识图谱平台,基于4700万工商数据,对企业谱系进行挖掘和计算,支持贷前调查、贷后预警工作的开展,为业务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十四五”期间,北京银行信息科技投入占全行营业收入的比例将不低于3.5%,并将向移动优先、架构转型、开放银行等领域倾斜,最终目的是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增强风险防控能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全行工作效率。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编辑:宋含怡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