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威海:为城市发展插上智慧“双翼”
来源:威海新闻网  作者: 仲艳楠 2021-07-22 15:28:30
数据赋能,赢取未来。乘着数字中国建设的东风,近年来,威海以数据资源汇聚开放应用为支撑,深入实施大数据创新应用突破行动,统筹推进数字...

数据赋能,赢取未来。乘着“数字中国”建设的东风,近年来,威海以数据资源汇聚开放应用为支撑,深入实施大数据创新应用突破行动,统筹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建设,充分发挥数据在优政惠民、助企兴业中的支撑和驱动作用,着力打造智慧高效的数字威海。

夯实新基建 搭上“数据快车”

在数字经济时代,从吃、住、行到游、购、娱,从生产到服务消费,处处活跃着数据的“身影”。而数据的应用,硬件支撑很关键。为此,威海按下新基建“加速键”,全力夯实数字化设施基础。

“如果水电舱液位超过一米,便可能造成危险,这时,智慧管理平台就会第一时间感知发现并报警,同时自动开启抽水泵抽水……”站在威海市地下综合管廊智慧管理平台大屏幕前,威海市滨海新城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模庞大,为了保证电力、燃气、通信、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在廊内的正常运行和精细化管理,威海专门开发了智慧管理平台,将廊里的各类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实时感知管网运行状态,分析相应数据,实现对综合管廊的智慧化管理,为城市应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加快数字化建设,推进构建融合创新的基础设施,威海从建设新一代通信基础设施、创新性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升级数字政府基础设施等方面入手,为整合全市数据资源提供了通道和载体。

加快布局5G基础设施建设。威海自2019年开始建设5G基站,截至今年5月底,已建成5G基站2289座、开通服务2045座,基本实现市区、县城核心区域的5G信号室外连续覆盖。为科学指引5G网络基站建设布局,威海还编制了《威海市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与此同时,抢抓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建设应用,以市场化手段建成全国第42个、全省第2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通过政策引领、理论培训和诊断服务等形式,引导二级节点运营,加大标识解析宣传力度,鼓励产业链相关企业接入节点,目前节点平台已接入企业32家。

数据越海量,越精准,越有效。按最高等级标准建成威海云计算中心,积极实施政务云资源扩容升级,加快建设业务中控管理平台。目前,威海云计算中心存储达2.4P、部署物理服务器121台;电子政务云开通服务器3062个、592个业务系统上云,实现了“应上尽上”。高标准推进城市运行指挥平台建设,汇聚社会治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公共卫生等数据资源,加快推进建设集综合指挥调度、数据汇聚应用、风险防范预警、事件应急处置、服务科学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运行指挥平台,实现城市运行状态全面感知和突发事件调度指挥,打造城市综合指挥中枢。目前,已接入107类数据,完成人口运行、宏观经济、民生服务等10个应用场景,归集数据391.73万条,实现12类数据在省一体化平台展示。

释放数字红利 城市更智慧更便利

此前,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举行,同期举行的2021数字政府论坛揭晓了一批政府优秀成果案例,威海市大数据中心的一体化大数据平台荣获了“2021数字政府管理创新奖”。

当前,围绕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城市治理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攻坚,我市正全力以赴推进“数字威海”建设。据威海市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9年起,威海市大数据中心全面推进全市一体化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打破了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威海市大数据平台建设了六大基础信息资源库、14个主题库、22个专题库,共汇聚了全市485个单位、58.7亿条业务数据,113个部门开展了数据交换,数据交换量达到11.5亿条次,推动了服务能力提升。

城市是市民生活的家园,数字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居住在城市里的市民服务。以智慧城市生活作为切入点,让群众生活便利而舒适,威海不动产登记、教育入学、健康医疗、社保医保、交通出行、智慧小区、疫情防控等方面的数字应用也在稳步开展。

“一网通办”让群众“一次办好”

全市各级政务服务类系统按照“应接尽接”原则全部接入省级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持续扩大“一号通行”覆盖范围,全市7346项政务服务事项、1801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等全部上网运行,“一次办好”事项占比提升到99.89%,政务服务网3587个事项实现电子证照关联。以数据为媒,将服务“触角”不断延伸,跨过了层级、地域的限制,消除企业群众办事的界限,不仅实现了威海的事异地办,而且也让异地的事在威海照样能办。同时,威海还积极拓展移动端政务服务应用渠道,大力提升“爱山东”App(威海站)易用性,上线政务服务全程网办、公积金提取、不动产预约登记等781项应用服务,注册比例40%,位居全省前列。

数据共享,不动产登记“快起来”

以往,群众购买二手房办理过户后,还需要分别到不同的办理地点去解决自来水、电力、燃气、暖气等事项的过户事宜,程序复杂,耗时较长。为解决群众多次跑腿问题,市大数据中心会同相关部门、单位,共同推出了水、电、气、暖联合过户业务,群众在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的同时,只需在不动产登记窗口提交一个表格、一套材料,就可以“一站式”办理水、电、气、暖过户申请业务。随后,不动产登记中心将相关信息共享至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再将信息推送给各相关部门后,这些部门便通过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核验自动过户,对于个别异常的账户通过电话与用户核实、确认办理过户手续。不仅如此,不动产登记还与20多家金融机构和住房公积金签订了“一网通办”合作协议,通过窗口前移、信息共享、集成服务,把不动产登记延伸到了基层,让企业、群众在贷款申请银行就能办理抵押登记手续,解决企业群众抵押贷款银行、不动产登记机构“两头跑”问题。

信息共享,入学报名实现“零跑腿”

“午休时间,拿出手机打开‘爱山东’App,进入热点应用区域,输入身份证号以后,孩子的家庭住址、房子地址等信息都立刻自动‘跳’出来了,动几下指头,系统就提示报名成功了。”日前,环翠区的张女士通过手机前后只用了两三分钟,就给孩子完成了入学报名。

为解决排队冗长拥挤、证明材料繁杂等“入学难”问题,威海依托市大数据平台良好的数据归集和共享基础, 开发了市直高中招生家庭区域审核系统,家长只需登录山东政务服务网或“爱山东”App,几分钟即可完成系统自动核验,对符合条件的,系统通过电子地图定位完成区域划片。

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无缝隙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威海市大数据中心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第一时间进入“战备”状态,启动24小时“数战数决”机制,统筹协调第三方力量,建立完善的“疫情防控系统”“人员核查系统”“乘车登记系统”等“五系统一平台”,对疫情进行全面登记、全程跟踪、实时监控,及时分析研判人员流动及复工复产需求信息,同时广泛推广电子健康通行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手段科学高效防疫,为保障有序复工复产复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又依托“爱山东”App(威海站),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核酸检测预先登记和零售药店购买四类发热药品登记,同时通过数据比对和算法模型,全面跟踪分析市民疫苗接种情况,精准助力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疫情防控过程中,威海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并推广使用的市县镇三级一体化视频会议系统,在市政府值班点名、疫情处置调度、重点项目视频签约和经贸合作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提高了全市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多方协调调度效率,目前共部署安装视频终端570个、召开视频会议600余次、会议总时长700余小时。

城市变得越来越“聪明”

威海及所辖县级市全部入选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纳入试点范围。威海积极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智慧城管、社会治理、智慧医疗等一批示范项目建设,区块链技术、5G海洋牧场、车载移动大气检测、智慧公交、智慧社保等一批创新场景不断涌现,成为具有威海特色的标杆应用。搭建市域一体化智慧教育云平台,入选教育部信息中心全国现场会展示案例。在全国率先创建社会保险“5A”服务模式,服务对象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选择任何方式获取各项社保服务。建成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市区主干道路停车次数平均减少24%,工作日早晚高峰平均车速同比提高18.85%、15.47%,平均拥堵时间下降19.68%。建设公交智能调度指挥中心和公交大数据中心,实现线路和运力智能匹配、扫码支付乘车,日均扫码量达到14万,移动支付占比达85%。城市中心区建成电子站牌710座,实现全覆盖。

智慧小区让居民安全感更强

“我们这次专门增加了90多个数字化高清摄像头,再加上原来的500多个模拟摄像头,小区现在实现了监控100%全覆盖。”近日,在市区威高花园小区智慧化改造现场,小区物业经理姜婷婷说介绍。而对于小区的智慧化改造,业主张先生坦言,有了这些高科技的设备,小区的安全性更高了,大家更有安全感了。

威海把智慧小区建设作为改善民生、强化治理的突破口,印发《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智慧住宅小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制定《威海市智慧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试行)》,规定老旧小区分期分批改造达到三星级智慧小区标准,新建小区达到四星级智慧小区标准。2020年,我市已完成95个老旧小区智慧化改造。今年,威海将智慧小区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进一步推进智慧住宅小区建设。下一步,威海将进一步加强智慧住宅小区数据资源互通共享,依托全市统一的物业管理平台,实现小区监控、人员等数据资源汇聚共享,进一步提升小区智慧化应用和管理水平,提高居住舒适性、便捷性。与此同时,加强智慧社区(村居)、智慧街区建设,打造20个左右智慧社区(村居)和一批智慧街区示范点。

发展数字经济 新动能撬动新发展

日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评估结果的公示》,公示了2019年、2020年度经认定的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试点)评估结果,威海电子信息产业园位列第3名。

威海电子信息产业园是我市十大高端产业园区之一。近年来,该园区大力实施工业倍增“563”发展战略,已发展成拥有惠普、捷普、新北洋、北洋集团、天力电源、渔翁信息等高科技企业,产品涵盖12大类100余个品种,形成以高端打印及扫描设备、物联网、信息安全及高端软件三大类产品为主导的产品产业体系,核心企业数字经济收入占园区主导产业收入的41.6%。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威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威海积极聚焦产业园区建设、信息技术创新、在线服务等数字经济产业,努力打造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威海数字产业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129家,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00.99亿元,利润15.48亿元,主要产品涵盖计算机外联设备、集成电路及电子元器件产品、光电子及通信产品、高端软件等,形成了以惠普公司为龙头的“惠普系”办公自动化产业链和以新北洋为龙头的“新北洋系”智能服务终端产业链。打造了威海电子信息与智能装备产业园(激光打印机等)等6个专业园区,形成了惠普、捷普、新北洋、日月光半导体、新佳电子、宏安集团、泓淋电力、北洋光电、渔翁科技等一批骨干企业。

威海产业数字化转型也在不断加快。威海实施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攻坚突破行动,从企业生产制造环节智能化入手,聚焦医药、轮胎、食品、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滚动实施千项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助力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2020年,发放市级专项资金3669万元,用于对企业技术改造、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两化”融合、5G试点示范和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给予支持。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了17个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类试点示范平台(项目)、4个山东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10个省级5G试点示范项目、14家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有36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9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定、13家企业入选国家“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52家企业入选省“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全市上云企业超过3000家。

与此同时,威海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围绕七大产业集群和十条优势产业链,我市重点推进“1+10+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医疗器械、纺织服装、渔具等特色优势行业,积极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制造业单项冠军、冲击新目标入库企业等重点企业整合内部研发、设计、生产等资源,建设主要为企业自身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综合研究中心正在会同紫光云、万腾电子等企业探索打造为全市企业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威高、迪尚、光威等7家企业正在搭建服务于产业链上下游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天力电源、新北洋、天润工业等20余家企业正在搭建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布局新发展,赋能新未来。站在数字经济的时代风口,威海正紧扣大数据“脉搏”,打造竞争新优势。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编辑:宋含怡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