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无棣县:数字化赋能 “田长”管地更“智慧”
来源:大众网  作者: 佚名 2022-04-18 14:20:11
无棣县在全面推行“田长制”基础上,探索推动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数字化赋能,“田长”管地更“智慧”。

无棣县在全面推行“田长制”基础上,探索推动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数字化赋能,“田长”管地更“智慧”。

乡村四月,万物勃发。广袤麦田内,农人们抢抓农时,松土、施肥、灌溉……在盎然绿意中播撒丰收的希冀。

在无棣县,守护这片希望田野的不只是农民,还有583名各级田长,以及24小时全天候“值守”的智慧天眼系统等。

“我们在率先全面推行‘田长制’基础上,深化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加速形成‘数据驱动、精准治理’的‘空天地’一体化自然资源智慧监管决策机制,全面提升了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无棣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冯国建表示。

全省率先开发应用“田长制”APP,实现“掌上管地”

“嘀、嘀……”上午8点多,信阳镇大庄东村村支书徐志建跨上电动自行车,一拧电门,开始到田地“巡逻”。

这位85后村支书还有一个重要身份——“三级田长”。

临近田地,徐志建打开手机上的“田长制”APP,依次点击“签到”、“开始巡田”按钮,系统自动记录下其巡田轨迹。

“按规定‘田长’每周至少巡田一次,但现在是农忙时节,疫情稳定后每天我都要到田里打个转。”徐志建说,村里人多地少,土地分散,为了将全村900多亩耕地看个遍,有时一天就要巡田四五次。

“三级田长”的主要职责是查看村内地块种植情况,及时发现、劝阻乱占、破坏耕地和基本农田的违法行为。

3月2日这天,临近中午,徐志建发现一名村民在田里取土垫路,立即上前劝阻,同时通过“田长制”APP将问题上报“二级田长”。不到十分钟,信阳镇自然资源管理站站长齐建磊赶到,查看了土地破坏程度,并向村民详细讲解了国家土地政策相关规定。

“过去真没想到自家地里取几掀土垫个路还违法,这下知道了,以后再不这么干了。”村民听得心服口服,迅速将田地恢复原样。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但一段时间以来,农村占用耕地违法建房、基本农田内种树甚至撂荒等侵占破坏耕地现象屡禁不止,且存在分布散、发现难、查处难、整改难等问题。

为有效破解日常监管难题,无棣县于2020年7月开始着手“田长制”工作,并全面构建起“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县乡村三级“田长制”管理体系,实行“上级田长监督下级田长,下级田长对上级田长负责”的逐级负责机制。共设立县、乡、村三级田长583名,其中一级田长1名,由县长担任;二级田长12名,由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三级田长570名,由村(居)主要负责人担任。为进一步织密田长网格,推进“田长制”责任体系在基层向纵深发展,推举民间田长1500余名,实现了对全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全覆盖管理,编织起了一张“地网”。同时,在全省率先研究开发“田长制”工作APP系统,推出田长“掌上管地”手机客户端。

“田长通过手机操作即可完成巡查、拍照、测量和实时数据上传,实现了线上、线下耕地保护监管的‘一网联通’,真正实现了‘掌上管地’。”信阳镇镇长刘彦表示。

探索优化整合“三个平台”,田长管田有了智能化“千里眼”

“‘田长制’的全面推行有效遏制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然而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发现,传统以人力巡查为主的农田维护方式,只适用于小区域,大面积监测存在困难,因此仍然存在监管真空、巡查遗漏等问题。”无棣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崔吉春表示。

能否融合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人防﹢技防”保护耕地,让违法占地即使躲过了“地上查”,也难逃“天上看”?

2021年8月,无棣县“智慧国土高点视频监控平台”列入省级自然资源“数字赋能”试点。县政府迅速成立“数字赋能”专班,推动高点视频监控平台、智慧无棣时空大数据平台和“田长制”信息平台相互融合。

“我们在全省率先探索将‘三个平台’融合设立综合监管平台,通过‘数据源’的资源共享、优势结合,实现对全县范围内地表变化图斑的提取。”无棣县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党总支副书记杜建座介绍。

据悉,综合监管平台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到岗,通过高点监控自动巡航功能识别变化图斑信息,截取变化图斑影像;对重点区域人工巡查,对发现的挖土、推填土、基本农田植树造林、疑似建设等地表变化情况进行采集;通过各级田长上报的地表变化情况,以及互联网、12345市长热线、12336等途径获取各类违法信息,及时分析、比对,处理、下发各类任务,并做好汇报、汇总等相关工作。

打开无棣县智慧国土高点视频监控平台,工作人员指着上面密密麻麻分布的绿点、红点介绍,这些点位代表全县58个摄像头,其中绿点表示正常状态,红点则是预警,可实现焚烧识别、违建识别、弃耕识别、挖掘识别、造林识别和非粮作物识别等,从而对辖区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情况进行实时智能监控。

“我们投资720万元,规划建设了覆盖全县重点耕地集中区域的‘天眼’高空高清摄像头监管系统,采用360度旋转监控模式,每个高清摄像头辐射半径达3公里,可实现27平方公里农田的‘全天候、全方位、无差别’监控。”杜建座说,该系统集国土监测、火点监测于一体,通过图像识别、前后影像对比等手段,可自动识别、抓拍破坏耕地、秸秆焚烧、耕地“非农化”等行为,及时进行预警。

高点视频监控平台、智慧无棣时空大数据平台与田长制APP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耕地保护实时智能精准化监控,相当于为耕地安装上了智能化“千里眼”“顺风耳”,从而“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提高了“田长制”管理的科技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全流程闭环监管,筑牢数字化护田“防护网”

3月5日10时16分,无棣县综合监管平台工作人员通过高点视频监控平台预警信息,发现车王镇吕家邢王村偏东北方向有疑似动工点。

初步分析后,工作人员将疑似施工现场推送至无棣县“田长制”平台,平台又将报警信息转送至车王镇“二级田长”。不到11点钟,车王镇自然资源管理站站长高长健就赶到现场。实地核查发现,该施工项目建成后主要从事蚯蚓养殖,已办理设施农用地备案。

据悉,借助于“三个平台”的动态信息数据辅助支撑,无棣县实现了对耕地违法行为的“事前发现、三级田长至一二级田长的事中提报、事后有关部门对违法现象的及时有效处理”全流程闭环管理,从而做到对违法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地行为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制止、早处置”。

由高点监控、“田长制”APP、互联网等多途径获取的信息,制作综合监管平台推送单,通过微信工作群、政务内网及时推送至变化图斑所在镇街,由镇街管理站的工作人员通过“田长制”APP现场测量、拍照等,将现场相关信息上传至智慧无棣时空大数据平台,并按推送单相关要求记录有关信息。完成上述工作后,所在镇街将推送单经相关负责人签字后反馈至综合监管平台。综合监管平台收到信息后,及时将信息转送至执法大队、调查和监察股、耕地保护股等相关股室。各股室根据各自职责和分工,对变化图斑信息进行比对分析,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综合监管平台对发现的变化图斑进行不间断定点监测,直至该变化图斑经相关股室核实销号后,结束对该变化图斑的定点监测。

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运用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进一步筑牢了“防护网”。对比分析发现,无棣县违法占用耕地、破坏土地资源情况明显好转。

“我们将全方位推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强政府、社会各方力量的高效协同,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形成耕地资源保护社会共管共治的良好局面。”冯国建坚定地说。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编辑:袁梦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