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落地深圳南山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33 2024-04-17 10:12:52
近日,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启动仪式现场,浑身透着金属光泽的人形机器人吸引了众多目光。看似简单的互动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算法和传感器技术的凝练,是学界和业界协同攻关的成果。

近日,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启动仪式现场,浑身透着金属光泽的人形机器人吸引了众多目光。看似简单的互动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算法和传感器技术的凝练,是学界和业界协同攻关的成果。

今年2月,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获广东省工信厅批复,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及其下设的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牵头,依托深圳国创具身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组建,落地深圳南山。

创新中心负责人丁宁表示,中心旨在汇聚广东省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学术、研究及产业资源,构建产业服务平台,推动形成自主、可控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在医疗健康、人才教育、城市管理、特种工业等领域的持续创新。

据悉,创新中心实体企业于2023年12月28日完成注册,一期注册资本3000万元。第一批股东单位由科研机构、资本、产业链龙头企业等10家单位组成,其中港中大(深圳)以技术入股持股50%;南山创投以现金出资持股26%;奥比中光、峰岹科技、逐际动力、大寰机器人等8家行业上下游企业持股合计24%。

2024年内,公司股东单位预计将增至14家以上,注册资金增至2亿元以上,产学研用全链条生态更加完善。

部署电力、制造、医疗等典型场景

2023年被业界称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发之年,也是“机器人觉醒之年”。ChatGPT等生成式AI与人形机器人行业逐步结合,这一结合被称为“具身智能”(Embodied AI)。

在具身智能技术的引领下,人形机器人将获得感知和认知世界的能力,进而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业内认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重要集聚区,具备工业体系全、制造产业基础坚实、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据统计,全球人形机器人约38%的供应链企业在中国,而中国约57%的供应链企业在大湾区,以深圳最为集中,一度大涨的“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正是发迹于深圳。

在此背景下,4月16日,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深圳正式启动,落户于集聚了大疆、优必选、乐动机器人等一批优质企业的南山区。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创新中心的筹建工作始于2023年底,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及其下设的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牵头,会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成立创新中心依托单位——深圳国创具身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今年2月,广东省工信厅正式批准同意组建创新中心。

据介绍,创新中心计划11月底向工信部提交国家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目前已制定一系列量化指标目标。五年内(2024年-2028年),中心将聚焦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将在制造、电力、交通、特种、医疗、服务等10个以上典型场景部署,并构建中试和测试基地;将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4个以上联合实验室,与股东单位共建6个以上共性关键技术平台。

“场景”是启动仪式上的关键词。长期以来,研发投入高、需求模糊是人形机器人的主要制约。丁宁表示,通用型机器人将赋能千行百业,创新中心致力于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每个行业、每个环节都发挥作用。

现阶段,其中创新中心将瞄准专业特种、工业制造、家用服务三类需求。,专用特种领域将发掘电网、水务、采矿等作业场景,考验机器人的执行“效果”;工业制造领域将聚焦船舶制造、发电设备、高端装备等,考验的是执行“效率”;演化到家用服务领域,则将聚焦健康护理、医疗康复、家庭服务等场景,考验的是本质“安全”,三类需求循序渐进。

行业利好政策频出

人形机器人已成为新一轮产业科技革命的角逐焦点。企业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层出不穷、应用场景愈发丰富,政策层面的支持也陆续到位。

去年11月,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

省级层面,今年2月,广东发布了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等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人形机器人被纳入未来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广东明确,将实施“人形机器人工程”,推动人形机器人整机、具身智能大模型、基础零部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创新平台支撑,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面向工业制造、家政服务等典型场景,加快开展人形机器人应用示范和推广。

而在市一级,《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提出,开展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鼓励企业依托河套、前海或海外研发中心,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开展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

《2023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去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达1797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南山区产值最高,占全市比重达35.01%。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南山区获悉,以创新中心的落地为契机,下一步,南山将建设更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谋划建设测试、中试验证、展示中心等,并争取市级机器人基金落地,区一级的配套政策也将提上日程。

场景方面,南山区将深化“机器人+”应用示范,组织开展“机器人+应用”专场推广对接活动,在建筑、医疗、教育、物流等领域形成一批典型应用案例。为促进产业集聚,南山还将招引更多优质龙头企业入驻,打造机器人特色产业园区。

“从最初企业仅有一两百人时,深圳南山区就为我们提供了办公场地以及一系列指导。无论是从产业基础,还是政府营造的创业氛围而言,深圳都是一个最佳的代言人。” 优必选创始人兼董事长周剑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编辑:刘婧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机器人  ChatGPT  广东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