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创新2.0
I T
产业
当前位置:首页 >互联网•IT > 互联网+ > 产业互联网 > 正文
创始人谈58赶集合并内幕:“最大的变数是人性”
来源:虎嗅网  :陈庆 2015-04-20 16:14:53
4月17日下午,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与赶集网合并一事终于尘埃落定。5:5换股,两家公司CEO同任合并新公司的联席CEO,在业务上独立发展。双方从10年前一上线就火拼,到如今携手并进走到一起,这期间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未来,合并后的58赶集在新业务上将如何运作?17日晚,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与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坐到一起对该系列问题进行了回答。

\

融资背后的故事:

投资方比我们着急,腾讯很积极,百度被拒了

问:

这次合并,在你们的眼里到底是1+1>2,=2,<2?其中资本方在合并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姚劲波:

肯定>2,如果=2,<2我们就不做。这个消息传出来,58同城的股价涨了30%,说明市场是非常期待这个交易的。我也觉得我们做完这个交易以后,市场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释放效应。如果58同城和赶集的人走在一起,肯定远远大于2,而且两边的投资者比我们两个人更着急的推动这个事情。

杨浩涌:

第一次(谈判)老姚就跟我说我们两家以什么样的方式让市场上少些恶意竞争,少花冤枉钱。从这个角度来说,至少能省很多广告费。另外,打得太厉害的时候,这个市场已经有很大的变化了。

姚劲波:

我们合并最主要是节约成本,广告费和销售的成本。其次,更重要的是节约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就是一些新的业务,比如赶集好车、58到家,一些新的业务,随着我们的合并,新的业务的成功概率都会变高。

我刚才讲的机会成本,有些业务如果我们没有后顾之忧58是可以做的,或者能够做的最好的,这是最大的好处,在新的业务上我们投入的资源,敢投的人力,精力的分配都会更大,目前已经做的所有新业务成功概率都会变高。我们两个也能分出更多的精力关注新业务,而不是只在老业务上打架。

问:

腾讯在这次合并中具体的角色?

姚劲波:

腾讯提供了四亿美金的现金,我们希望赶集的投资者拿钱走,尽量少稀释58的股东。所以,腾讯为我们提供了资金,我们换股股数没那么多了,有些人拿现金走了。腾讯过去一直很支持我们,从第一次投资我们开始,后来又增持,后来跟赶集合并它又提供资金,除了资金层面,可能在业务层面,在各个层面跟58有很多的协同。

问:

您多次提到追赶集追了一年多,追求的过程中,对于两家来说最大的阻碍是什么?有说百度之前跟赶集在新的融资中已经签了投资意向书,这个是否属实?

姚劲波:

其实我IPO回来以后就立马去找过浩涌,浩涌不谈,不见,很难受,隔了半年以后才再次起动,这次还比较顺利,他的股东很支持,浩涌也终于同意跟我见面了,我认为虽然很曲折,很艰难,但最终我们还是走到一起了。

杨浩涌:

差不多也就这么多。我们和百度没有签过协议。

关于垄断问题:

我们跟“相关部门”打好招呼了

问:

在节约交易成本方面,合并是否需要申报关于垄断这块的情况?

姚劲波:

反垄断的问题,58跟赶集虽然是分类信息市场第一、第二的玩家,但是生活服务领域,我们两家还并不属于特别大的企业。所以,看你怎么看这个维度,到底是不是占一个统治性的地位,因为每个领域都有对手,房产有搜房,招聘有前程无忧,车里也有,每个领域58跟赶集还是属于成长期的公司。另外,我们既然做这个交易,肯定跟政府部门,跟相关部门做一个沟通,我们也会设计很好的交易架构。

问:

向您(姚劲波)确认一个问题,在域名网上您买到两个网站,一个58赶集.com,还有一个赶集网.com,是有这件事儿?

姚劲波:

六年前我就预测到今天这个结果了,为了不浪费我这个域名,我就追了杨浩涌一年,终于办成了。

团队融合:

新业务来促进新团队

问:

未来如何避免左右互搏,原有传统的如招聘、房产这些业务怎么办?新业务上如何做区隔,58会注重哪些,赶集注重哪些?团队怎么整合?

杨浩涌:

初步达成的协议是这样,市场和销售量端先做调整。首先统一价格,对外采购避免恶意竞争的情况。第二,销售时把销售端销售产品的价格也做统一和规范。这是两个明显做完以后就可以带来非常好的协同效应的,这块我们是非常非常期待的。

在创新业务领域,两家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已经开始有一些差异化,比如他们的房产有很多很多想法,在我们整个合并过程中,我跟老姚聊的最多的是这些方面。整个分类信息领域大家也看到,大到O2O还有很多很多的机会,两家避免在市场上消耗战的同时,其实我们都有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和人员去投入到这些更大的机会里。

姚劲波:

事实上目前新业务还好,我们每家都有五六七八个新业务,可能就有一项是重叠的,就把这一项做一个整合就好了,其他的各自往前走。如果58跟赶集的主营业务第一有利润,不再打消耗战,能够有利润的话会更好的支撑这个新业务的发展,而且我们两个创始人可能都有更多的精力来关注新业务,过去始终不敢全力以赴做新业务,因为始终要防着赶集,杨浩涌也防着我,我们两个都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新业务的发展中。

管理决策权和分工:

“有些不方便讲”

问:

杨总和姚总共同向董事会汇报,未来业务层面有冲突的话,谁有决策权?是董事会吗?58这次占股四十多是最大的股东吗?谁有投票权?

姚劲波:

有些不方便讲,我把能讲的讲一下,58进赶集四十多只是第一步,应该会有进一步的安排,

杨浩涌:

双方共识都是怎么把这事儿做得更大,我跟老姚因为负责的更多的是新业务,老业务我感觉反而比较简单,在市场上,在销售上做相对的,协同效应很明显就能出来,创新业务上我们已经有各自的一些专注点了,在这些专注点上我们一起商量,我们都能拿到对方的流量,产生共赢。合作层面上我们俩一起向新的董事会汇报。

问:

姚总刚才讲接下来会进一步追加投资,两位作为联席CEO,具体工作上怎么分工?这种联席CEO的安排过去没有一些很好的案例。第二,根据一些公告信息,可以知道赶集在这轮交易的估值是30亿美金,我想知道这个价格最终怎么确定,杨总怎么看?

姚劲波:

我们合并以后是一个很大的公司,100亿美金,可能用户、收入量,复杂度都很高,所以,我认为两个人来管是需要的,你要突然让我接可能我也接不住,杨浩涌在这块有丰富的经验,他肯定跟我一样是中国最热爱这个行业,最理解这个行业,也是打仗打出来的人。所以,我并不觉得我跟杨浩涌配合会有任何的问题,过去几年我们虽然打仗,虽然竞争,但实际上我们没做出过什么出格的事情,这是为什么两家还能谈的原因,竞争归竞争,但是人品,至少没有伤了和气,这是没有问题的。

你们算的这个估值是不准的,我们两家基本上扣除58的现金、对外投资以后,核心的这部分基本上是一个对等的合并,我们充分尊重了赶集过去的成绩,我们甚至也愿意付一部分溢价,能够让竞争减缓下来,我相信赶集的股东愿意做这个交易也是有很多的考虑在里面。

问:

双方并购是什么时候开始谈的,谈了多久达成共识的,谁先有这个想法的?您说资本比我们更着急推动这个事情,为什么?第二个问题问杨总,58用3400万普通股和4.12亿美元认购赶集43.2%的股份,赶集有哪些机构股东退出了?

姚劲波:

如果说合并的话,我们在追求赶集,58更愿意做一些。所以,我也特别感激杨浩涌选择了这样一种交易方案。

杨浩涌:

那个比例刚才姚总已经说过了,合并完以后,可能所有的股东都会变成一个大的股东。我们所有人在赶集、58的新公司里。

问:

我有两个问题想问杨总,赶集去年8月份拿到一笔两亿美元的融资,当时您说希望在今年6月份起动上市,您什么时候放弃上市这个计划,转而接受58合并的要求的?赶集拿到58的股份,您自己在交易中让出了多少股份?您自己有售出一些股票吗?

杨浩涌:

实际上就是一个双方的换股。

姚劲波:

部分投资人有退出。在一起比IPO是一个好选择,大家在股价上已经看到这个体现了,我们两家单独去做,加起来的数值肯定没有在一起高。从IPO的角度来说,我一直觉得IPO的槛早就过了,我们在私募市场拿的融资已经超过很多上市公司的估值了,现在更让我期待的是我们两家一起孵化的创新业务去IPO,这对我们来说可能是更兴奋的一个事情。

谈竞争:

打累了,想在一起

问:

这次增发价格其实没有进行公布,如果现在只是持有四十几的股权,未来要形成新的公司肯定要继续分发,未来的增发价格跟现在的增发价格是否一致?这次合并只是实现了一些机构投资人的退出,赶集的机构投资人退出,如果要更多的发展,投资人还是希望新的公司能够带来一些业务的1+1>2的效果,给投资人更多的回报,下一步的合并过程中哪个业务是最先整合,并且最显见到效果,让投资人看到投资的效果,可以继续持有?

杨浩涌:

我们这次整个谈判有一个点打得非常厉害,我们这边所有的股东都说因为机构投资者有一部分是现金,能不能多要一些股份,少要一些现金,吵了五六天。希望让大家看见,第一,我们在市场上没有恶意竞争,能省不少钱。第二,我们在销售上价格统一。

我们打了十年,打得太厉害了,双方因为打得太厉害,超过90%的精力都在这个竞争上,反而会说我们在很多

编辑:赵明飞
关键字: 58  赶集  合并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