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创新2.0
I T
产业
当前位置:首页 >互联网•IT > 互联网+ > 互联网化 > 正文
信也科技李铁铮:助力打造双循环格局的数字化底盘
来源:36氪  :佚名 2020-12-11 09:34:10
在2020年,疫情、中美关系的恶化是我们两个绕不过去两个的主题。中央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启示我...

在2020年,疫情、中美关系的恶化是我们两个绕不过去两个的主题。中央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启示我们,曾经的经济发展模式到了一个段落了之后,需要一个更全新的底盘来驱动未来经济的发展。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未来新经济的驱动引擎一定会是运用数字科技跟各个行业的产业做结合,来助力国家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李铁铮指出,数字化、数字科技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或者说数字化升级,应分成三个层面:业务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科技不仅仅局限于虚拟经济方面,也会更多的跟产业做更深入的结合,跟实体经济做更多的结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基于数据可能会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数据安全、数据隐私等等。

针对这些趋势和挑战,信也科技在过去的13年里,通过科技为金融机构去做数字化建设。在服务金融机构的过程中,我们更多的倾向于去跟在科技能力和数字化的人才储备方面有所不足,能力方面仍存在缺失的区域性的城商行、农商行建立的合作。同时,信也科技也做了许多风险管理的工作。所有金融服务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风险管理,即过程中怎么样做到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管控。

李总谈到,怎么样把用户在线下跟线上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连接,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数字化经济中面对的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他们提供给金融机构的这些服务,并不简单的是一套科技系统,而是基于一个从前端营销到运营、到风控、到贷后管理的全链条的体系。

金融只是数字科技应用的一个领域,在所有的行业都可以应用。未来,信也科技将在数字科技这个领域里,与各个行业去做深度的结合,发挥数字化的力量,助力实现行业的腾飞。

以下是李铁铮先生的演讲实录:

李铁铮: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能跟大家一起交流分享一下,我们信也科技在过去十几年的过程中的一些经验跟教训。结合今天大会的主题“新经济之王”,以及关于未来的新经济的发展方向趋势可能会在什么地方,我们是怎么思考的,有了我今天分享的主题——“助力打造双循环格局的数字化底盘”,我们认为数字化、数字科技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相信大家在讨论到未来的时候,离不开2020年经历的两个绕不过去两个的主题,第一个主题是疫情,第二个是中美 贸易摩擦,或者说中美关系的恶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方向会在哪里?我们看到有一组报告显示,未来中美之间贸易额可能会比高峰的时候衰减40%,这40%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

中央多次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这给了我们启示,曾经的经济发展模式到了一个段落了之后,需要一个更全新的底盘来驱动未来经济的发展。同时这个发展不仅仅局限在国内,更在于基于国内构建的这些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我们怎么样把这样的一些能力再更广的范围内做输出、做推广。

刚才小冰和海康威视的老总也介绍了他们在AI领域的进展和成就,让我觉得今天的中国在数字科技,或者说金融科技,包括数字支付和相关的数字科技的方方面面上,中国在全球,哪怕对比美国这类发达国家,我们依然有很大的优势与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构成了未来我们在下一个阶段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另外,对外我们如何去做商业服务的输出更多的也是来自于数字科技。所以我们认为,在今天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未来新经济的驱动引擎一定会是运用数字科技跟各个行业的产业做结合,来助力国家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或者说数字化升级,应分成三个层面:业务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现在很多的产业都将会面对从数字化到自动化,乃至智能化的升级过程。

数字科技不仅仅局限于虚拟经济方面,也会更多的跟产业做更深入的结合,跟实体经济做更多的结合。大家可以看到今年疫情爆发的时候,当时整个行业都很敏感、很紧张,我们都担心未来的经济发展。但是从今天看,疫情对于行业的影响是使得两极分化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那些拥有数字科技能力的企业,客户是线上的,内部管理是线上的,人才储备是线上的,疫情对这样的企业的冲击很小,反而给带来了更多的成长机会。但是没有数字科技驱动的企业,他的客户跟线上相距甚远,内部管理也与数字科技时代的管理体系不符,以及线上人才储备方面也有不足,这类企业在面对疫情的时候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

对于信也科技来讲,我们一直坚信数字科技会推动中国各行各业进入下一个发展浪潮。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们也看到了,基于数据可能会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数据安全、数据隐私等等。不过我相信社会和行业是有能力面对并战胜这些挑战,并能在这个战胜挑战的基础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接下来我向大家分享一下,在信也科技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是如何运用数字科技的,又为金融领域的改变提供了哪些价值。

在过去的13年里,我们通过科技为金融机构去做数字化建设,既包括基础的管理体系,也包括智能化和场景化,为银行、信托、小贷等等公司建立了数字化的体系,帮助他们更好的为普惠人群、为社会的小微商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目前为止,我们助力超过50家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已经覆盖了1.1亿注册用户。

在服务金融机构的过程中,我们更多的倾向于去跟区域性的城商行、农商行建立的合作,原因在于这些银行相比于大型银行或股份制银行,在科技能力和数字化的人才储备方面有所不足,能力方面仍存在缺失。我们提供的赋能,更多的是从营销获客、风险管理、运营服务,以及整个的数据安全体系建设,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跟帮助,使得他们能够在应对未来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具体到我们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我举几个例子。比如说信也基于AI的“章鱼”获客系统,帮助用户建立了实时的数据监测跟评估的体系,实现了高效精准的获客服务模式。“章鱼”在大幅度的缩短了传统的广告业需要的人力的同时,也极大的优化了我们的获客成本。另外,以人工智能服务的平台“智牛”为例,在节约人力和有效触达的基础上,保障了客户的体验和服务质量。另外,信也自研的“语音+文本”的服务机器人,帮助提升客户服务效率,也提高了服务质量,同时确保24小时在线的服务体系。

另外,所有金融服务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风险管理,即过程中怎么样做到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管控。我们都有很好的保障措施,信也的“魔镜”风控系统能够针对区域性的或集体性的骗贷行为,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为金融机构的业务保驾护航。我们提供的风控平台,从业务流程的监控到风险管理的规则,到一些字段管理,大幅度的提升了金融机构在这个过程中风险的自动化决策水平,也改善了他的业务运行效率。另外,我们的“魔镜”也能针对客户的情况即时做出风险定价和额度的调配体系。

在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实大家能看到,我们所谓的用户在线,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线上化,与此同时,怎么样把用户在线下跟线上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连接,这也是我们进一步发展数字化经济中面对的更大的发展空间。过往,我们看到从传统的纯线上化的服务,到O2O的一系列产品服务发展。在金融的体系里面,未来整个线上跟线下的结合,怎样借助线下获得的客户的更有效的信息,建立线上更高效精准的用户的评估体系。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数字科技还有非常大的挖掘空间。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我们提供给金融机构的这些服务,并不简单的是一套科技系统,而是我们基于一个从前端营销到运营、到风控、到贷后管理的全链条的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一个科技的IT体系,还包含了咨询、实施、运营的支撑体系,来确保这样的一个系统真正有效的在金融机构那里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地,能够真正的发挥业务价值。

展望下一个阶段,我们认为在数字科技或者说在金融科技领域里面,我们应思考怎么样运用科技手段去做线上线下的业务有效的衔接结合,怎么样帮助金融机构全链条、全体系性的解决其整个业务过程中的效率跟风险管控提升等这些问题。这方面我们认为依然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跟机会。

与此同时,我们认为数字科技的应用,金融只是一个领域,在所有的行业都可以应用。比如说在互联网行业的应用,它可以嫁接媒体、可以嫁接电商、可以嫁接金融。而我们在利用数字科技嫁接了金融之外,也看到了政务、金融监管体系的事务,以及传统行业里面依然也有非常多的数字化提升的机会。

未来,我们认为在数字科技这个领域里,要跟各个行业去做深度的结合,去真正发挥这个我们的数字化的力量,来助力实现这个行业的腾飞,不仅仅是在于金融企业领域,不仅仅在于金融监管,也不仅仅在于政府的服务,会有更广阔的空间。我们也希望用数字科技的理念,来真正的驱动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能够成为中国新经济领域里独树一帜的旗帜。信也科技在探索过程中,13年所积累了科学技术能力,相关人才储备,加上我们对于一些场景、业务的理解,我们希望能用数字科技的理念在探索过程中创造更多价值,然后能够在未来使得大家共同变得更好。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编辑:宋含怡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