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创新2.0
I T
产业
当前位置:首页 >产经•城市 > 产经 > 工业4.0 > 正文
工业4.0实践:自杀重生,他杀淘汰
来源:时代周报  :吕爱 2015-07-14 12:00:18
作为传统家电制造的标杆企业,海尔近几年来都把劲儿使在了自我“折腾”上。因为他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没有哪一个企业不折腾就能成功。”

作为传统家电制造的标杆企业,海尔近几年来都把劲儿使在了自我“折腾”上。因为他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没有哪一个企业不折腾就能成功。”

在轰轰烈烈的万人裁员、几乎“伤筋动骨”的“三化”改革中,海尔的转型独排众议,大步迈进,提供了一个巨型企业转型改革的绝佳商业案例。当然,互联网战场上其他多数热闹的唱戏主角则几乎都缺乏可以与之媲美的战略高度和管理高度。

过去两年,海尔在转型上的决心十分坚决,也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在2013-2014年间,海尔累计裁掉了2.6万名员工,张瑞敏提出了“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三化”改革,把过去30年辛辛苦苦打造的超级航母,解构成了一支并联舰队。

2014年,经营数据出来之后,人们却发现,海尔总营收增长了2.5%,利润增长了19.6%,让人充满疑虑的海尔,并没有经历像苏宁云商(002024,股吧)一样因转型而造成营收利润急转直下的风险。这在外界看来,是海尔互联网转型、向工业4.0挺进的初步成果,张瑞敏在2012年便已提出的全面转入互联网战略是颇具前瞻性的。

然而,巨人转身当然有摔跤的风险。例如,拆分后的小微企业会否“野蛮生长”,导致海尔帝国的“失控”?张瑞敏之后的海尔接力棒将如何传递?商业模式转型的同时市场会否被竞争对手伺机抢占?不过,张瑞敏相信“自杀重生,他杀淘汰”,所以这个转身是必须的,是着眼于下一个五年或十年的动作。

无人工厂探路

冰箱、空调、洗衣机、热水器、冷柜,甚至电脑,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选择在众创汇等网站上定制属于自己的家电产品。海尔过去管这叫“大规模制造”,现在叫“大规模定制”,因为生产线上的每一台产品都会对应一个用户。

所有的订单汇总到一起,按照每一个订单的零件生产。这些零件都有一个用于识别身份和存储信息的电子标签,所有的零件生产之后再按照订单的要求组合汇总组装。整个过程实现了高度信息化,以便于购买者能够全程参与其中。

这种场景便是知名家电企业海尔在转型过程中致力于实现的效果。

今年1月初,海尔发布了首个互联网工厂─沈阳冰箱工厂。相关数据显示,该工厂有60多台机器人、1200多个传感器、485个芯片,可以完成3000台左右的定制订单而不亏本。沈阳冰箱工厂成为互联工厂之后,人员配置减少了57%,单线产能提升了80%,订单交付期降低了53%,改造成本提高了20%。

海尔互联网工厂方面人士表示,为实现大规模定制选配组合,沈阳冰箱工厂将100多米的传统生产线改装成4条18米长的智能化生产线,目前工厂内一条生产线就可支持500多个型号的柔性大规模定制,从而快速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选购需求。一方面,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冰箱的颜色、款式、性能、结构等,定制一台自己的冰箱;另一方面,通过可视化操作,用户可以随时查到自己的冰箱在生产线上的位置,如生产到了哪一个工序、有没有出厂等。用户订单可视化,是海尔智能互联、用户需求无缝流入和资源高效配置能力的外在体现。

截至今年一季度,海尔已建成四家互联工厂:海尔佛山滚筒工厂、海尔郑州空调工厂、胶南热水器工厂及沈阳冰箱工厂。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互联网工厂亦有与用户交互的网站,比如面向一般用户定制的众创汇、面向研发资源的开放创新平台、面向模块商的海达源,这些网站网址独立,但后面信息数据共享,在后二者登录可以看到用户需求,最终这些网站的数据都会聚合至U +平台。

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陈录城透露,海尔早在2012年就潜心于互联工厂的实践,开始打造“按需设计、按需制造、按需配送”的体系,以实现从大规模制造向个性化定制的转型。在此目标指向,企业必须转型为开放的平台,以模块化为基础的互联工厂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体验的“主体”,而用户交互定制平台和模块商资源平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体验的“两翼”。

创维总裁杨东文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过去两年,创维小试牛刀,投入几千万进行自动化设备的改造,一共代替了800名员工的劳动力,按每人6万元一年的工资计算,一共省下了近5000万元的成本,同时制造效率大幅提升。

创客平台化

“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创新”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个

编辑:张洁
关键字:   工业4.0  工业  海尔  互联网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