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信息技术与业务融合人民教育出版社的BI经
来源:  : ENI经济和信息化网 2010-04-06 09:55:52
如今,人教社实施BI已经快3年了,信息技术中心将会出按年度对比的查询方式。而焦民坦言,由于改制在即,今年信息技术中心工作的重点是对现有系统的深入挖掘。 “体验版”BI让财务领导在了解BI的同时提出了进一步的需求,也让其他业务领导从中发现了BI所带来的崭新的数据分析方式以及显著的分析效果,为BI的进一步推进打好

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一个盛产教材的地方。很多人提到人教社的第一反应就是人教版教材和那些与知识有关的日子。

从1952年12月1日走到今天,人教社早已从北京的沙滩后街55号的旧址迁至中关村南大街17号的新家。虽然特产还是原汁原味,但一统天下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站在改制的十字路口,人教社有了更多的问题要去思考和面对。

2010年1月28日上午8:30,人教社信息技术中心主任焦民正在办公室撰写岗位说明书。此刻,他的电脑中的BI商业智能系统正在平稳的运行。

如何精确的计算出每一本书的印刷成本?该成本与社会平均成本相比较是高是低?每一个因素对该成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果将1998年和2008年的印刷成本进行分析比较,又能得出哪些结论?从各个方面分析每一个成本因素,为如何接近社会平均成本提供决策依据。这就是BI在人教社成本分析方面的作用。

成本分析只是BI的作用之一,BI商业智能系统综合全面的展示了各种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焦民说道。

  试水BI

早在1997年,人教社就实施了ERP系统,成为出版业中的翘楚。ERP系统中积累了涉及到编务、出版、发行、库存、材料、成本、账务等生产经营的所有环节的各类数据。焦民坦言,ERP系统主要是为生产线服务的,虽然有一些查询功能,但是数据比较单一,查询方式也较少。无论是领导还是业务人员,都对数据分析有了更高的要求。

据焦民回忆,在实施BI之前,信息技术中心曾经人工做过一些程序,将若干个业务表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查询表,方便领导查询。这算是人教社早期在BI方面的尝试,但后来随着ERP系统的升级,早期的这些系统就不尽完善了。

大量数据产生之后,自然就有了BI的建设需求。焦民说道,当时有两方面的需求促成了BI的上马,一个是对于各方面数据进行分析,辅助决策;另一方面是进行绩效考核需要数据的支持。2007年,人教社ERP系统运用早已深入人心,各个业务范畴的不同业务人员、各级领导都十分清楚数据来源以及数据属性。并且,ERP系统已经积累了10余年的数据资源,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数据作为分析决策的数据依据。

人教社信息技术中心于2007年推出了体验版BI系统,其所有查询几乎都是围绕财务等经济数据展开的,比如生产销售的相关对比分析等,这主要是领导首先关心的是财务数据。到2007年底,信息技术中心已经推出了10多个表格查询系统。‘体验版’主要是为了让领导切身体会BI到底是什么,能够做什么。焦民说到。

增量式推进

体验版BI让财务领导在了解BI的同时提出了进一步的需求,也让其他业务领导从中发现了BI所带来的崭新的数据分析方式以及显著的分析效果,为BI的进一步推进打好了基础。

2007年小试牛刀之后,信息技术中心于2008年全面推出了BI二期,编务、出版、生产、发行、销售、财务核算、部门考核等系统得以全面实施。

采用这种逐步推进的滚动增加的方法,逐步增加新的BI查询方式,细化BI功能,能够应需而动。随着领导需求的变化,信息技术中心每年都会推出几种新的查询方式,增加若干综合性分析表。2009年,在原有基础上,推出了租型查询、面向总编室的查询等,进一步完善了BI系统。

如今,人教社实施BI已经快3年了,信息技术中心将会出按年度对比的查询方式。而焦民坦言,由于改制在即,今年信息技术中心工作的重点是对现有系统的深入挖掘。

现在的挑战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怎样才能做出更好的东西?焦民笑道。人教社现在的基础数据已经非常丰富,但是对同一本书的不同信息却分别在不同的系统中,如果想要查询这本书的信息,就必须用不同的用户名登录不同的地方去查询。这么麻烦的事情必须解决!为此,焦民尝试做单书卡片,将每一本书的相关信息做一个大综合,只要有权限,就能够查询这本书所有的信息。

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本书本应该印刷1000本,但是由于人工错误地录入为10000本,导致库存增加的损失。如果系统对数据进行阀值设置,一旦出现异常就马上报警,就能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焦民感慨道:BI对系统异常的监控,能够改进并完善原来的系统,我认为BI应该被应用到这个领域。不仅仅是印数,销售数值、财务数据、稿费等方面均可以进行BI监控异常的应用。这不仅是焦民自找的挑战,也是人教社2010年BI建设的重点

  融合之道

人教社的信息技术中心有15个人,对他们的考核方式与其他职能部门相一致,采取打分制。业务人员使用信息技术的着眼点在于提高效率,而焦民总是认为信息技术中心的工作比较容易得罪人。

2008年信息技术中心考核得到了80多分的高分,2009年的分数暂时还未公布,但焦民很自信分数不会太差。我们已服务到了‘人家不知道我们在不在’ 的程度。焦民笑道,一要服务到位,二要融合—信息技术与业务的融合。

对BI而言,融合之道同样适用。无论是需求分析和提炼,还是系统实施和推广,都是在信息技术中心与业务部门的互动中展开的。

信息技术中心的IT工作人员常年维护生产ERP系统,对ERP系统以及企业具体生产经营模式十分了解,能够清晰准确的把领导和具体业务人员最关心的数据呈现出来。体验版BI就是从领导最关心的财务数据入手的。之后,信息技术中心不断根据业务需求和领导需求定制新的报表,细化BI功能。同时,还对领导层进行增量式的随时培训服务。

虽然我们跟业务部门关系很好,但是,必须有高层领导的足够重视,BI推行起来阻力才会更少。焦民同时也强调:BI建设必须是‘一把手’工程。同很多CIO一样,焦民认为BI的作用在于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率,最重要的功能是看到全部,是对企业的决策层领导提供的一个有力的武器。

BI必须是领导关心,业务部门配合,信息技术中心只是提供一个环境,来帮助和协助他们。焦民说。加强管理更多的需要领导层的关注。如果领导都不重视,那BI就无从谈起了。

编辑:phpcms
关键词: BI  ERP  信息技术  CIO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