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龙头企业缺失是沪信息化产业发展的软肋
来源:  : 2011-09-20 09:29:01
依靠云计算和物联网两大支柱  “新一代的信息产业两大支柱是云计算和物联网,这是两大驱动力”,邵志清表示上海一直在针对亮相发展做相关布局。

东方网9月19日消息:在十二五规划的大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新引擎信息产业也因此站到了聚光灯下,这一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耀眼。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而带来的信息化浪潮,不仅奇迹般的造就了具有支柱性战略地位的信息产业,同时也为传统产业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全国经济的桥头堡,上海正积极的推进着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进程。

日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在2011全球CEO高层会议的现场接受了东方网东方财经记者的独家专访。他表示,上海信息化产业龙头企业缺失是发展的软肋,企业需要革新创新精神,利用政府提供的有利环境和资源,紧抓机遇。

上海要成为信息技术产业高地

随着金融,航运中心的建设,上海城市在不断的转型,其内容包括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术的驱动,体制机制的创新,管理方式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是转型的推动力。上海市一个特大型城市,资源压力需要创新方式应对挑战,这就需要新兴产业和其他产业相融合发展。

邵志清介绍,新兴产业是上海第一支柱产业,目前规模有一万亿。现在处于后工业化时代,某些领域像知识经济的前端都需要产业融合。新兴产业是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能够提高城市组织管理效率,减少交易成本。

上海要成为新的信息技术产业高地。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就体现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装备,经营管理都要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

资料显示,工信部于2008年率先批准上海全国试点,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在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中明确提出坚持信息产业优先发展,以自主发展、促进应用为重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应用及产业化。可以看出,应用、研发,是上海市布局信息产业的两个关键词。

他强调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将成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催化剂。目前,集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网络平台已开始建设,将实现航运信息的权威发布、有效聚焦和增值服务。

做信息产业需要实实在在。邵志清这样说。事实上,这也是上海市布局信息产业的思路,在邵志清看来,信息产业不是空架子,更不是流行语,它需要落到实实在在的应用,要让企业、老百姓都看得见。

根据计划,3年内上海将基本完成宽带城市建设,光纤网络将覆盖城镇化地区,光纤到户的家庭将达到650万户以上,490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完成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改造,家庭平均接入带宽将达到20兆。另外,无线网络是改变城市信息节奏的另一重点。3年内,上海的无线局域网热点总量将超过22000处,将在公共交通、政府办公、文化体育、公园绿地、宾馆酒店、教育卫生、商业金融等公共场所实现80%以上的覆盖率。此外,随着3年内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实现全市域覆盖,TD—LED率先在国内实现商业应用。

依靠云计算物联网两大支柱

新一代的信息产业两大支柱是云计算物联网,这是两大驱动力,邵志清表示上海一直在针对亮相发展做相关布局。

比如物联网,去年,上海市发布了物联网行动计划,我们认为整个产业模式还不是非常清晰,因此没有明确提出量的目标,而是选择了几个突破口高端传感设备控制芯片和短距离无线通信。在路径选择上,上海市非常强调应用,只有找准应用,企业才能找到营利模式,最终催熟整个产业。因此在应用上,上海市也选择了几个突破口,重点布局在智能监控系统、企业物流监控以及智能小区等方面。

云计算上,邵志清用云里雾里、腾云驾雾、云开雾散来形容其发展的三个阶段:云雾缭绕,即在概念阶段通过应用认识产业;腾云驾雾,这一阶段已经对产业特点比较有把握;最后是云开雾散,技术最终成为成熟产业,归于应用。

他表示,上海市的软件信息服务产业比较发达,也为云计算积累了产业基础,因此,我们认为云计算的产业比较清晰,因而提出了十、百、千的具体目标建立10朵行业云,包括教育云、健康云等10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培养10家超亿元云计算企业;推动百家互联网企业向云计算转型;新增产业规模1000亿元,培养千名技术骨干。

政府六个层面构建良好发展环境

为了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产业的发展,邵志清表示,政府在六个层面上给予政策以扶持其发展:

第一,财税政策上给予倾斜;对于企业的所得税,营业税上,以及差额政策上上海都在做税制的突破。而作为5个云计算试点城市之一,国家层面对上海市有专项资金扶持,上海市自身也设置了专项资金加强扶持力度。

第二,金融政策给予上支持;邵志清表示,信息化产业具有轻资产的特质,因此要创新金融服务制度并围绕活跃的中小企业展开。

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90%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60%和40%左右,每年出口创汇份额超过一半。中小企业、特别是新一代互联网企业,将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些企业有三个特点,一是知识密集型;二是高成长,特别需要资金支持;三是轻资产,知识就是财富。

尽管近年来,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银行纷纷推出小额贷款等业务,但是,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信贷发放,大多还是围绕着大企业。我所提的建议是围绕着互联网近些年积累的丰富的数据做文章:一是依托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支付、信用、物流、安全等数据,建立公正、透明、权威的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对互联网企业的市场前景、信用等进行评估。这些第三方机构的营利模式是从平台企业购买数据,然后进行加工,把咨询报告提供给银行,由银行向第三方机构购买服务;二是建立由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企业共同参与、紧密结合的网络银行。比如,对于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可以由商业银行和规模大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企业共同组建网络银行。这些网络银行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单笔融资适度控制在一定规模内。

第三,加快人才引进。邵志清认为,人才是上海的优势,为了吸引骨干人才,政府专门制定有十二五人才引进规划。

第四,集聚效应。信息产业特点是集聚是发展,我们正在从注重规模开始向促进内涵式发展转移,他表示。

产业发展需要有一个集聚度,企业需要集聚,产业也要集聚,所以,我们希望把信息产业基地特色化,而以前的开发区往往是建一个园区进行招商引资,里面什么业态都有,这种产业集聚度其实是不高的,也不利于园区企业的发展。

因此,在新的规划中,上海市也在对产业园区进行布局。这些园区不强调大而全,而是聚焦于产业链,从上游的龙头企业,到下游的中小企业,充分体现区域特色。未来,我们可能会建立与数据产业、电子商务相关的产业集聚区,使上海的软件信息服务产业在原来的基础再上一个台阶,这个台阶包括规模,更重要的还是质量、效益以及高产业链附加值。

第五,政府应该加快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包括研发平台,测试平台,验证平台。他指出,希望国家级软件开发平台能够落户上海。

第六,扶大扶强。邵志清坦言,木桥上海信息化产业龙头企业缺失,这也是上海信息化产业是软肋。他指出,尽管上海企业的规模很大,但是缺乏代表性企业,企业也缺乏业态的能力。

企业亟需应用创新并提高走出去意识

邵志清认为,上海相比其他的城市有更多的发展信息化产业的优势,相对企业来说应该有很好的环境去发展,他提出企业在战略上要看的更远。

第一是企业要提高创新能力,这个创新不一定是在技术创新,更多的应该是在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邵志清表示,最好的技术不一定是最新的,而应该是最合适最有竞争力的技术。盲目的追风技术的完美性是危险的,要用已有的技术来更新商业模式,先找准市场,再提出研发。并在没一个阶段掌握平衡的尺度。

第二是企业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目前上海企业走出去的意识不强,他补充道。

编辑:phpcms
关键词: 邵志清  龙头企业  验证平台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