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周凌波:协同管理的价值
来源:  : 2012-05-15 09:51:14
协同管理的价值体现为它具有技术、思想和文化这三方面的强大力量。技术的力量是协同管理的外在机制;思想的力量是协同管理的内在禀赋;文化的力量是协同管理的长效机制。

协同管理的价值体现为它具有技术、思想和文化这三方面的强大力量。技术的力量是协同管理的外在机制;思想的力量是协同管理的内在禀赋;文化的力量是协同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协同管理的技术力量

协同管理是一种高度技术化的管理。技术是人的器官投影和机体延伸,是对人力的补充和提高。技术只有具有力量,才能成为人们改造自然的工具和依托。

协同管理的技术力表现在它可以在某些方面自主推动协同行动的运转,无需人力的参与,同时为人的介入提供更大的便利条件。具体而言,协同管理的技术力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1. 整合

整合是一种面向既有的力量,是一种hold 住的力量。

协同软件可以自动整合与协同行为相关的各种数据,这就是它的对称性特征。整合是在统一的数据结构体系中实现的,数据之间的联系、关联、调用、展现等都基于系统架构和逻辑设计,一旦数据结构被确定,则对数据的整合将会按照技术的力量进行。在技术细节上,它表现为实时监测、自动读写、超链接等步骤。数据的整合在某些方面可以满足组织对于精确管理、信息对称等的要求,但是实现充分的数据整合是需要在技术和实施方面做出巨大投入的。另一方面,数据整合程度越高,协同软件的动力越强。

协同软件可以整合与协同行为相关的功能。当邮件、短信、IM、办公软件、图文音像、网页等都被统一的系统所集成时,工作中所需的具体功能就被整合起来,它们之间有了某些自动流转、转化和调用的关系,从而使得从一个功能向另一个功能转移变顺畅起来,这大大提高了工作职能的效率。如果协同软件还能整合其他业务系统的某些功能,则它就会更有力地推动组织业务的融合,促使业务与协同之间的无缝集成、有序转化。

协同软件可以整合协同行为的时间和空间。它具有强大的约束力量,使得参与其中的人步调一致,配合紧密,协作默契。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下,协同行为受到场所和时间的限制,可以实现的时间和空间整合程度较低。而协同软件则具有多种多样的整合时空的工具和方法,这是其整合能力的又一体现。

2. 发现

发现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力量,是一种领导力量。

信息技术提高了人们发现新的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海量数据、信息门户、搜索引擎、多媒体展现、云计算等技术大大超越了人力所能企及的程度,让信息发现和知识整合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

协同软件将组织管理中的制度性信息予以归纳、固化和表现出来,使得组织成员可以轻松发现工作的线索、流程和目标,在资源调用和分配方面有据可循。因此,协同软件是组织工作中的路线图或地图,使人在工作中具有鸟瞰式的发现力。

协同软件可以发现工作的规律和模式。通过对协同工作的行为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自动归纳出某些具有规律性的指标、数据和模型,从中可以发现那些原本是意会、习以为常的工作方法,将它们变成明言知识,提高管理活动的规范化程度。

协同软件可以发现策略的优劣程度,并辅助决策分析。通过对策略所依据的信息的比较判断,协同软件可以指出不同策略之间的差异性、细节的好坏程度,如果有必要,协同软件还将进行策略组合的探索和尝试,直到找到最佳策略。这种功能具有较高的知识发现水平。

在云协同的模式下,协同软件将会发现标杆数据,为协同行为提供一个参照系,让使用者可以发现自己所处的位置、改进的方向及可改进的程度等等。简而言之,就是让协同者发现自我。

协同软件还能实现带有人工智能性质的发现。它可以为不同人的不同协同需求而发现个性化的功能、信息推送和界面呈现等,这样人们就可以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操作协同软件,而软件与人可做到心心相印,知其所想,为其所欲。人与工具的高度默契会带来巨大的行动力。

3. 表现

表现是一种面向心灵的力量,是技术与人有机结合的途径。

协同软件以多种方式来表现信息,以清晰的布局来将信息组织为页面,以便捷的操作来使软件运行所见即所得。协同软件可以集成多种信息处理工具,包括offcie、图片、音频、视频、动画、邮件、IM 等,它们一方面处理信息,一方面也是信息的显示工具。

协同软件将原本是人与人之间复杂的交往行为变得可视化,无论是将其归纳为模板、模型或信息空间,还是以流程图、网络结构图乃至3D 网络结构图来表现流程及关系,都是让人能在一种有限界面中了解和把握那些复杂的信息及其内部关联性。随着UI 技术的提高,可视化的体验感越来越好,一些真实生活中难以出现的场景,在技术工具中得以表现出来,比如多点触摸及图像缩放、界面3D 切换及放映等。图形界面技术的长足进步使得协同软件有足够多和酷的方式来表现人际交往行为的魅力。

协同软件将工作从平面形态带入立体形态,在时间上可以实现随时协同,在空间上可以实现随处协同,工作成为一种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事情,它可以表现在手机屏幕上,也可以表现在视频界面上,还可以表现在旅游度假上、交通工具上。工作的表现力如此强悍,足以使人获得充足的将工作做好的支撑力。

协同软件充分的表现力让人具有操作意愿和愉悦感,促使人用它进行更多更好的协同。这是协同软件给力的一个表现吧。

二、协同管理的思想力量

协同管理是一种有思想的管理。它在管理中倡导一些与众不同但至关重要的管理理念。

1. 控制

协同管理倡导让管理活动在一种受控的环境中运行。

工作流是典型的控制性管理行为。它严格规定了工作的时间顺序、权力制约关系、流程发展的常规模式和例外行为、工作的起始点及标志性事件等等。在二元工作流模式中,工作流不仅有规程化的一面,也有自由协同的一面,控制呈现出动态反馈的模式。这些都使得工作在一个自动运行、自我发展且具有某种自主意识的流程中运行,此时管理的各种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都融合在其中,并且被适当组合,具有自主力量。

工作网是未来的管理模式。在工作网之中,所有管理行为都被归结为节点及节点之间的联系。借助于协同软件,管理活动被编制为一个涵盖所有人及所有人际关系的复杂网络,它具有强大的预应力,任何一个管理行为都可以引发相关节点的个性化响应,将管理的意愿传递到需要到达的每个人,将管理的效果体现到需要产生的每个动作。管理力此时不仅具有自主性,而且也具有自发性,即它无需由管理者特意划定行动范围。这超越了以反馈为基本模式的控制,而将控制转变为以大势、布局、谋略等的必然结果。

2. 弹性

管理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精确管理,一种是弹性管理。精确管理是没有弹性的管理,它试图将一切管理活动都变明言化、固化和可直接引用。但是这毕竟是理想情况。管理活动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需要弹性的。

协同软件首先为管理活动提供二元工作流和自由协同这样的弹性行为工具,使得管理变更、回退、重组和撤销等行为得以有序实现,而不必引发现实中的行为混乱。同时这也提高了协同行为的冗余度,可以使原本很小的一个管理行动,逐渐扩展为一个体系化、规模化的协同事件,让管理活动在受控状态下发展衍生。自由协同更是突破了管理的模式化体系,让管理可以从某种思维和意识出发,转化为成熟的策略和步骤。

协同软件还可以为管理提供策略优化支持。由于管理决策通常不可能基于完全对称的信息做出,而只能在有限的信息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因此协同软件所能提供的策略优化功能将会大大提高管理的弹性系数,使得决策的可靠性更高。如果协同软件能提供一个具有足够密度的弹性工作网,那么任何一个决策可能都会有多种可能的路径供选择,这样管理将不再是走独木桥式的冒险,而是优中选优、有首选方案也有备份措施的可控行为。

协同软件对于时空模型的整合,让人不再局限于工作时间和工作场合,在任何需要的情况下,都可以进入工作状态。这样管理的自由度就会更大,人们可以在一个相对宽松和从容的环境中进行协同工作。这种弹性状态是适合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的。

3. 心术

管理需要管理者有健全心智能力。其中,心术是一重要的管理力。在文化传统中,东方讲究用心,西方讲究用脑。中国人的管理智慧集中于心术之中。所谓心术,管子称:实也、诚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谓之心术。可见它并非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厚黑、算计、居心叵测等意思。中国人的术说的是启发、感受、体悟、内省等方式,而不是西方的技术那种逻辑、理论、思辨的方式。

管理需要用心来感受他人的心,所谓设身处地、心心相印。管理可以依靠三种力量来驱动:利益的诱导、精神的感化以及内心的醒悟。在这之中,使人出于内心来参与到管理之中,是上上之策,需要管理者依靠思想而不仅是制度和工具来进行管理。

协同软件可以为管理活动提供读心术。通过对协同行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每个人对于管理的态度和反应;通过对比标杆数据,可以找到每个人可持续发展的改进方向;通过每个人联系数量的多少和强弱,可以确定他在群体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等等。管理者必须先谋人,而后再谋事,因人而成事。这种管理上的心术是符合中国的管理思想的,也未必不符合西方管理理论的前沿。人际关系学派、有效理性理论、博弈论等等都有心术思想的几分味道,但是却并未窥得其中奥妙。以博弈论为例,它将博弈双方都视为具有高度逻辑思维能力和高度理性的个体,在此基础上进行策略应对的选择。而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人不可能具有那样高的思维能力,很多决策也并非理性思考的结果。所以博弈论更多地像一种行为逻辑分析,而非心术。

三、协同管理的文化力量

协同管理是一种文化利器。管理原本是人与人的面对面行为,其中的行为模式、惯例、禁忌、倾向等等的内容构成了工作文化、管理的文化。它们在原生态的时候,会通过口耳相传以及耳濡目染而存在于各种组织形态之中。但协同软件将这种文化变成了一种信息系统,文化就变得有些不同了,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

协同管理创造了一种信息时代的工作文化,它依托于信息系统,以技术力量来彰显管理理念。具体而言,这种文化表现为以下几点。

1. 认同

协同软件将管理行为通过技术手段让相关的人在一种公平的层面上参与进来,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立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共同对行为的结果负责。这种情况实际是让人以协同软件为中介形成了最大限度认同。试想,协同软件中,可以方便地将一个人拽进事件之中,让他协办、督办、会签、知会等。在现实中,这样做可能会反复拖沓,但是在系统中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同一个事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协同软件也营造了一种求同的文化取向。在工作实践中,广泛的认同是不存在的,每一件事情都会有异见者,这很正常。但是如果不强调一种求同的文化,异见不是因为观念和立场的差异,而是出于意气或私利,那么管理将会出现崩溃可能。因此,协同软件在理念和功能上都确定了管理的文化取向,那就是在工作的处理上可以充分进行沟通,但方向一定是趋于协同;即便是有分歧,也应该寻找出一个各方都认可的解决方案,即和而不同。在这种文化取向的引导下,工作就会慢慢形成认同机制,每个人都会以建设性的心态来看待分歧。

2. 责任

责任是一种伦理上的价值取向。在工作中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为他人负责。但通常而言,这只能是一种道德方面的要求,用以量化和考核责任的指标也大多是间接的,因为没有一种办法可以真正改变人的道德行为。

因此,唯一能够影响人的责任感的是一种有形的、可以被测量的、可以表现出来的工作方式。协同软件正是如此,它将人们在工作中的配合、合作、沟通、协调的情况一一展现出来,用可视化的方式来清晰呈现,用可量化的方式来进行评价,用大量的成功协同的实例来体现责任的成效。

协同是一种责任,这种文化对于工作具有道德层面导引作用。我们不能强求人人都高质量地参与协同,但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在协同环境中工作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并且帮助他们提高协同的质量,越来越成为一个需要他人、被他人需要的工作伙伴。这样,推己及人这种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才得以彰显。

编辑:phpcms
关键词: 协同管理  价值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