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内包(Insourcing)形式的出现,会是一个长期、广泛的商业趋势吗?对于中国外包也而言,会带来更多的机会还是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逐一进行分析认为,美国内包这一趋势看似损害,但是从总体上看对中国服务外包机会大于损失。特别是中国外包如何能够借此行业出现震荡之际,磨练内功,重视细节,在这个全球产业发展的弯道上赶上对手显得尤为重要。
——鼎韬特约专家:Stephan Sunn, Kanth Krishnan,Craig Sherter
被经济衰退折磨了四年的美国,无论在政界,商圈,媒体,还是普通社区,对于任何可能取代美国工作机会的新闻还是报道,不仅异常敏感,而且抵触情绪强烈。财富500强的大企业没有一个不外包业务的,但目前见诸报道的都以撤回了多少业务,创造了多少美国机会为主。两个党派的总统候选人都在指责对方支持了输出美国工作的外包业务-一个在政策上,一个在投资上。攻击角度相异,但对外包的公共鄙视是相同的。与此同时,以美国ABC News牵头的Made in USA运动,从几个州蔓延至美国大部,从只讲也慢慢到了实做的层次上,影响深远。
在服务外包领域,与Outsourcing相反的Insourcing-内包--成为当下美国企业回归国内市场,增加市场份额最Politically Correct的策略之一。在外包的BPO分支,American Express-美国运通卡两年前把美国本土客户服务的Call Center与支持部门从印度与菲律宾大部搬回美国本土,现在被评为美国用户评价最高,忠诚度也最高的本土信用卡。劫后余生的美国汽车业把部分关键配件的设计与制造搬回本土,就连那些传统的制造业也都呈现出回国的趋势。把服务外包模式用到极致的IT行业,也出现了高涨的Insourcing趋势。2012年9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宣布在美国本土重新建立IT研发中心,并在三年内招入10000名本土IT人才。
对中国外包而言,美国的Insourcing带来了两大问题:1. Insourcing在美国会是一个长期的,广泛的商业趋势吗?2. Insourcing对于中国外包也而言,带来的机会多还是挑战多?
首先,我们认为美国企业Insourcing大趋势在全球经济与美国经济未能在根本改善的情况下会变得越来越强烈。这有四大原因:
1. 政治上- 经济不改善,美国选民对于外包更加反感,最后会成为政治家与百姓们抱怨的共同出气口。今年的美国大选从联邦到各州,从民主党到共和党,支持外包成了竞选对手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互相攻击词。与此同时,对Insourcing的支持与热忱也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政府与企业的决策人们,从联邦政府,州级政府,乃至市级政府都会在选民的强烈情绪影响下一边倒。知道什么是美国式的政治影响力吗?看看这些年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并购失败案例吧。
2. 成本上- 离岸外包的主要承接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在目前的全球性衰退中保持着相对的繁荣与快速发展。这使得服务外包的人力成本的天平开始向美国本土慢慢倾斜。持续高涨的原材料价格与能源价格,也使得原来日益平面化的全球贸易出现了不少褶。假如国际主要货币保持目前变换趋势,那在三年内,近30% 的美国IT离岸合同会变成不赚钱的买卖,其中10%左右的合同还会出现亏损。
3. 风险上 – 美国企业意识到外包就算是在最低层次上的商务价值交换,也会增加企业的营运风险,创新风险,变更风险以及管理风险。这些风险都难以凭借原来的成本测算模型估算的。特别在世界市场变幻莫测与政治经济复杂化的情况下,不可预测性会大大增加企业的风险与成本。从显性成本而言,外包依然比内包便宜,但内包带来的市场,技术与营运的可确定性是任何外包国家,地区与企业不能替代的。
4. 人力价值上 –全球最为昂贵的美国人力资源,哪怕是最高层的,在几年经济衰退影响下,价格要求放低不少。为了生存,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工人工会同意了高达35% - 45%的整体薪资福利让步,已经低于或者相当于在美的日系汽车工人的水准了。这个整体让步的直接结果就是:美国汽车的出厂价依然低于同类型的日本汽车,但在利润率上接近了日本同行。有了钱赚的美国企业,大量采用最新技术,充分利用本土的资源优势与行业经验,基本回归到汽车行业的前列。就在大型车辆如SUV与节能新车上,其性价比与中国汽车行业也有一拼了。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的结论是目前风起云涌的美国Insourcing对全球外包行业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会造出一个行业内重新洗牌的机会。这对于在全球外包价值链上处于低端位置,实施经验单薄中国服务外包来说,好处大于坏处。原因如下:
1. 行业规模的Insourcing,负面影响首先冲击的就是这个行业内外包承接的领导者。产业中的跟随者或者后来者从来都是欢迎产业重新洗牌的机会的,因为把握的好,重新洗牌创造了不少在弯道上超越的机会。在制造业外包中,Insourcing对中国外包冲击最大,但在ITO,BPO等价值高的外包领域,印度,爱尔兰,俄罗斯等国的冲击远远大于尚在行业内中下游的中国。
2. 产业重新洗牌意味着那些外包买家的主管们可以有时间来全面地审视与评估老的供应商,更关键的是有更多的时间与耐心来评估新的供应商。相对与印度外包业,中国外包最弱的就是国际营销。而没有重新洗牌的大趋势,中国外包难以在根本上撼动印度外包在美国全方位的营销态势。没有重大的市场转折,中国企业恐怕连被认真考虑的机会都没有。
3. 在这个重新评估中,中国企业的附加值与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可以得到外包企业除了CIO以外的决策人的充分认识。我们发现,由CIO主管的外包买家,中国企业很难有翻身的机会;而在CFO,CMO,CTO与CIO共同管理外包的企业中,中国外包企业的机会就会相对多得多。以市场与价值为主导的Insourcing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战略评估机会,让美国企业的主管群们意识到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多重价值与长远利益。
4. Insourcing趋势之下的Outsourcing,特别看重的是Insourcing业务的行业知识积累。美国IT Insourcing的行业主要以制造,设备,电子为主。而这些产业都是中国在全球市场上的佼佼者,这些行业中的IT经验超过世界各主要发展中国家,包括部分发达国家。我们提到过,Industry Experience 与 Vertical Solutions是目前国际外包最看重的,也是价值最高的。中国在纯IT行业的外包不是印度的对手,但在制造业,设备业,互联网等的IT应用绝对是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的上家。 Insourcing的目标与中国优势一致。
5. 在目前IT外包产业的格局内,美国Insourcing影响最大的还是以BPO为先,而中国外包企业在目前的全球BPO市场,份额较小,因此损失也较小。在新的BPO格局内,市场与发展的份额会更重。而这些都是非常有利于中国外包的新一轮发展。
中国外包发展至今,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种描述最为精确不过。在老的产业格局中,留给中国企业的机会与空间其实是有限的。内外压力之下,中国外包的虚火症不轻。现在美国的Insourcing趋势,看似损害,其实对中国服务外包机会大于损失。特别是中国外包借此行业出现震荡之际,磨练内功,重视细节,在这个全球产业发展的弯道上赶上对手是有可能的。
- 更多相关内容
- 美国内包(Insourcing)趋势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