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中集冷藏箱有限公司CIO耿峰:数字化工厂从哪里起步
来源:ENI经济和信息化网  作者: 耿峰 2020-04-07 00:18:59
IT要跟OT融合,要跟业务融合,要跟物流等融合在一起。融合得好的团队,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取得的效果会更加突出,融合的时代,可以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春暖花开的日子跟大家交流数字化制造的一些问题。数字化转型已经谈了很多年,众说纷纭,有两句诗,出自《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道出了大家对目前数字化转型的状态。

每个人根据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的实践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什么是数字化转型这件事,还是有很多说法。但是数字化转型的范围,我们可以认真的谈一谈,大概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是生产过程数字化,第二是管理过程数字化,第三是企业整体数字化,第四是供应链数字化,第五是生态链数字化。能够做到生态数字化目前来说比较少。

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一个范围,基本就是阶段,最早是机械加数字,这里就不谈几点零。另外是自动化生产线,说起制造业应该很清楚,具备自动化生产线就会延伸出自动化过程的优化,进而有车间数字化的工厂。最终这两年提得比较弱的数字卵生,数字双胞胎。

数字化转型有了范围,有了阶段,到底从哪里切入,实际上应该从问题切入。有一本书之前叫冰山在融化,是企业变革管理殿堂级的书。我发现有一个读小学的姑娘也在看这本书,就是从一个问题出来,一只企鹅看到了冰山在融化,最早企业不是迁徙生存,是定居的。因为企业看到冰山慢慢在融化,影响企业生存的生态,所以才提出问题,引发出一系列的故事和管理的演变。所以数字化转型应该从问题入手,可能是一个问题,也可能是很多问题。有了问题以后,就要寻找改善问题带来的价值。比如问题有价值基本就可以找到切入点,再结合这些年的经验,还是讲四个字“降本增效”,降低成本,这种成本有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能耗成本、管理成本,各种成本。所以这两个是相辅相成。

这张图讲了两点,我认为数字化转型的三个要素,或者一家数字化工厂的三个要素,最基本要具备自动化,不管是装备、生产线、车间,还要有信息化,这是传统意义上的两点。有了自动化、信息化,更应该把精益化打出来,基于制造的信息化系统需要灵魂和思想,而精益的管理体系恰恰可以成为管理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之间,可以买到同样的设备,同样的生产线,但是具备不了同样的效率,或者同样低的成本,竞争差异就在这里,很多管理的软实力无法被复制。

讲到精益可以再提一句,精益的数字化也叫数字化精益,底层是精益改善的基础,比如计划物流,物流配送,生产周期,品质节拍,比如比较流行的价值流等等,这都是基础。有了基础的供应化以后,我们希望能够对它进行分析,比如产能的分析,效率的分析,异常的分析,数字化制造或者数字化工厂更多的精力应该关注在异常。比如正常的排产,正常的物料消耗,正常的工时消耗,这些不用花更多的精力管,反而要关注制造过程中的各个异常,比如人、设备的异常。

有了这些东西以后,通过分析要消除浪费,平衡生产,这是精益的最高境界,实际上最终是为了运营决策而服务,如果将这些东西全部打通以后,基本上可以看到很清晰的数字化制造的模式。左边是所有数据采集分析理论,右边是改善的基础分析,这是一个数字精益的模型。这一轮的机遇非常好,对于广大的IT从业者来讲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去在一些之前未知的领域去学习,比如精益生产、自动化、数字化的装备。必须懂这些东西,才能真正融合到制造过程。

另外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的六大难点,第一是管理的基础,中国制造业都是粗放型,因为在制造过程中大部分是靠人,靠成绩管,我们连最基本的工时都不准确,另外精益生产在日本的企业跟欧美的企业推行有大量的积淀和成果,但是在国内推行有所欠缺。因为精益的管理体系没有推下去,标准化管理程度就比较低。

尤其是汽车行业,标准化程度非常高。另外是老生常谈的第二个问题,自动化跟数字化的基础薄弱,这一点每一家都不一样,大规模的生产线改造,或者创新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企业都有自己的情况,在IOT的时代,物联网的时代相对是比较断层,这里面讲到两个团队,一个是IT的团队,一个是懂自动化的团队。IT要和自动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才能把物联网做好。由于本身的专业团队有所欠缺,对数字的自动采集,包括自动化装备最大的优势发挥不出来。社会本身带来很多的预警跟一些自动处理的信息,但是没有连接采集和反向控制,所以很难把信息及时反馈。

这些年做了大量的异构系统,追求管理的信息化做了很多,但是系统之间孤岛比较严重。很多信息化跟业务就是两张皮,系统里是这么做,实际上线下不是这么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采购订单。线下做好以后等物料快到的时候,才往系统里录,靠一些邮件和传真去处理,导致业务流程断代比较多。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数据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现在有数已经不错,但是在追求数据的质量和数据的真实有效性上缺乏,所以数据经常打架。比如一套数据可能跟生产的数据不太一致,缺乏一个分享机制。业务模式跟流程变革比较难,因为在传统企业大规模的制造业,应用模式来服务,包括流程模式,其实变革的凭次和机率都没有那么频繁。所以业务模式方向不明就不变,而且一旦业务模式变了,就牵扯到流程和组织的变革,这种变革的阻力也会非常大,这是六个难点。

有了六个难点就要去看看如何应对,这里面牵扯到几大创新,包括专项举措。首先看左边的这张图,底层是物联网云计算、VR、AI、工业、Beg data,包括风险标准。再往上走是商业模式,智能产品智能服务,包括生产模式的创新。比如装备、车间、生产线,再往上是运营模式的创新。比如自动化研发,包括管理,以及物流跟供应链。最终希望达成决策模式层,靠数据驱决策,而不是靠屁股指挥脑袋去决策。

由此可以引发几个专项举措,可以看到自动化跟少人化转型,现阶段能够为老板省人,那老板太感谢你了,养一个工人十几万一年很正常。另外是汽车物流,数字化制造过程中也是重大的专项,包括物流供应体系的提升,研发体系的创新,生产运营体系的优化以及管理决策体系,智能产品和服务。下面是基础工程体系,还要借助基础能力的体系。设备是一个机械,联网就无从谈起。

生产运营体系的业务。大家可以看到底层是资源池,中间是控股厂,比如传感、生产,再往上是执行的路线,计划、物流、执行、设备层面,其实就是卖出去。再往上到计划,比如需要做五个的订单的大热城相关的要素,设备、人、材料等,再往下是展示层。数据有了这些东西,最终收入展示,把信息传递下去,这是生产运行体系的模型,实际上是围绕生产相关业务将指标流程数据用信息化系统支撑,提升生产运行的水平。大家可以看到整个架构,我有几个建议,比如设备的融合,协议要统一,设备品牌也要统一,传统的生产线要改造,往往是遇到五花八门的PRC,什么都有,做起来就非常麻烦。历史改变不了,但是可以约束未来新采购的设备,去遵循什么样的协议,什么样的品牌。

另外有一点千万谈清楚,设备还是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个问题,设备很牛也很好,尤其是一些进口设备,只是给你一个读,你读的有限,不能反向控制。实际在未来的时代,读的过程还要反向控制,给它一些指令,才能完成整个过程。

另外是工艺的要求,还是要保证尾款跟佣金,因为融合不间断,将来你把尾款给了可能就给了。设备最好能够集成全面采集器,这就更简单一些。未来大家切入点比较高,如果这一套东西弄出来,对于生产的管理者也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词“融合”,IT要跟OT融合,要跟业务融合,要跟物流等等融合在一起。融合得好的团队,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取得的效果会更加突出,融合的时代,可以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当然这也是很辛苦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研究,不断的变化。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编辑:张颖
关键词:       精益管理  数字化转型  中集冷藏箱  耿峰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