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e领袖】第25期

石家庄四药苏忠良:稳中求进的“大输液航母”

作者:郑絮娟
摘要:石家庄四药作为“输液大航母”除了大大加大了智能制造的“硬”实力之外,在“软”实力提升上下足了功夫。本期访谈我们邀请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信息中心经理——苏忠良,一起来了解“大输液航母”的信息化之路。
石家庄四药苏忠良:稳中求进的“大输液航母”

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信息中心经理

苏忠良

关于“大输液航母”

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公司始建于1948年,前20年主要从事卫生材料方面的生产。1969年始涉及大输液领域,由此开启了其在该领域发展壮大的48年征程,被称之为中国“大输液航母”。如今,历经六十余载的发展变化,现已发展成为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制药企业,以生产大输液为主导,兼顾片剂、胶囊剂、水针等多种剂型,以及生物制剂、医用包材等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并连续多年跻身河北省医药工业排头兵、中国制药企业百强企业、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制剂出口型优秀企业品牌十强行列。

稳中求进,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据苏总介绍,在信息化推进方面,石家庄四药一直遵循务实精神,稳中求进,循序渐进的建立了企业资源管理(ERP)系统、办公室自动化(OA)系统、财务及成本管理(FCM)系统。同时,在生产方面推进车间自动化,并设有独立的装备库来负责车间里的设备自动化管理,与车间相关联的仓库有立库管理系统(WMS),并将国家推行的电子监管码与WMS相衔接。现在,整个集团信息化处于单项向全面集成阶段发展,而且企业的两化融合的贯标也走到了试运行阶段。苏总表示通过贯标过程更深入的理解了国家提的两化融合政策,下一步的信息化规划更多的会借助管理的信息化和工业的自动化不断融合,提升企业发展。

另外,在MES、SCADAX系统这块,苏总表示目前四药生产车间某些工序来说已经相对连贯,但企业的投入与产出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可行性分析。苏总表示“MES不一定适合于所有企业,在信息化方面,我们不选在大面上看起来很好的,我们只选择适合自己的。”

产品的质量和成本是设计出来的

事实上,石家庄四药的管理精髓,就是通过先进的设备和自动化控制,实现生产流程再造,追求生产过程优化,从而产生最大的综合效益。大输液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大输液危险性高、毛利率低、体积大、搬运成本高、易破损、质量要求高等行业特点,四药从生产线破土动工那天开始,每一个环节都为质量而设计,并且四药在设备自动化方面投入的较早也较多,包括立库的建立也是国内做的最早的。

早在建立立库之初,公司就要求从生产线现场一直到入库,除了有异常剔除个别需要人为干预的工作之外,其他环节基本上都是通过传送带、机器人、码垛、录立库等自动化设备实现。在苏总看来,系统间的协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个厂商都在做自己专注的领域。但是如果前期规划的时候考虑到这个方面,现在的设备和信息化系统集成起来难度并不大。苏总介绍四药从来不介意同行去参观,包括大输液领域,因为从一开始做集中配置到建立车间设计就是这样做的,这意味着只要按正常的流程走,产品质量自然会有保证,而产量的增加,必然也会促使成本下降,所以说产品的质量和成本是设计出来的,最初还是要在想法、思路和顶层的设计方面考虑。

以质量为基石,把握市场航向

近两年来,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大了对安全用药的全方位监管,部分医院取消门诊输液,从整体上扭转了我国药物使用的严峻形势,这刚好与“药品质量第一,人类健康至上”的质量信条相契合。在四药看来,安全用药是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及健康权益的基石,没有输液安全就没有用药安全。一直以来,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恪守及坚持“持续改进,止于至善”的质量方针,把“以质爱民、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自觉付诸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因此新出台的质量新规对四药不但没有产生不良影响,反而给四药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面对医药市场态势,走中高端市场的石四药选择了以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产业的策略。坚持设备投资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管理理念,选用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生产设备。在产品研发方面绕开产品同质化的严重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需求,走差异化路线,重点突出一些品种,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断地寻求突破。

例如,近几年输液产品的包装技术发展很快,从传统玻璃瓶、塑料瓶到塑料软袋包装材料(包括PVC软袋和非PVC软袋),改的不仅仅是包装形式,还改变了传统的输液方式,新型非PVC多层共挤膜软袋输液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输液方式,使输液过程变得更为安全。较之传统玻璃瓶及塑料瓶输液,非PVC多层共挤膜输液工艺设计中的关键生产工序实现全密闭生产,有效地避免了二次污染。在使用过程中,非PVC多层共挤膜包装输液能够依靠自身的张力将药液压迫滴出,无需形成空气回路,是一种全新概念的全密闭静脉输液产品。而且该产品具有重量轻、密闭强度高、不易破碎、不怕冷冻及便于运输、节省空间等优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传统的输液生产、配置、灌装、灭菌是一条生产线生产。四药集团在新建投产线时借鉴了国外的一些思路,跟GMP专家做了多方位的探讨,打破原有生产流程并设计了一个集中配置,相当于10条生产线是由一个配液中心进行配制。这样做不仅大大的提高了产品生产量,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最重要的是集中配置大大提升了产品的质量。不夸张地说,石四药新建的输液生产线是目前世界上标准最高的,按照这个标准设计的双管双塞非PVC软袋输液生产线,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

在工艺上,四药选择“走出去”,与德国、日本、瑞士等输液生产领先制药企业展开技术合作;而生产装备方面,大胆引进和应用国内外顶尖的输液生产新装备,不断加强质量、技术和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除此之外,四药基于本身需要提出“概念设计”与国外一些非医疗设备制造商合作,并依据世界先进的欧盟标准设计和建设了现代化制剂车间,与立体仓库连为一体,产品经过配料、灌装、检验、灭菌、传输、入库等环节,在数字化制药装备的“指挥”下一气呵成,两化融合优势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且这种新型输液包装材质机械强度高、表面光滑、能阻止水气渗透,不含任何对人体有害的增塑剂、填充剂、润滑剂,无热源、无溶出物、无不溶性微粒,这些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英国药典的标准。可以说,非PVC软袋输液是输液生产工艺和技术的一场革命。同时,由于它与多种药物都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成为在输液生产工艺中最有发展潜力的包装技术,被业界公认为是最安全可靠的输液产品。

关于制药物流方面的思考

《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来,“智能制造”的概念便开始风靡全国。苏总认为 《中国制造2025》是针对整个中国的制造业而言的,到企业里还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一些实际情况,尤其是制药行业。以大输液物流为例,输液行业本身搬运成本较高,产品附加值较低。从国家层面来说,如果国家在制药物流行业有个规范是再好不过的。产品从车间入库,且每个产品底下都会有一个托盘,在搬运的过程里,需要把产品从立库里插出来,然后一件一件搬运到车上,如果托盘的标准是统一化的,那么在运输车辆到达后从系统中提取托盘便可即刻发货,同样也可以直接去接收不同企业的产品,从而节省一大笔搬运成本。不过这个过程就目前来说比较复杂,要想实现还需一段时间。

对CIO们的一点建议

在行业转型升级、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的同时,也对IT负责人的人员素质提出了各方面要求。对CIO来说业务能力要远比其自身的技术能力要高,然而传统的信息化部门对CIO的认识还是有一定的局限。在苏总看来,很多思想超前的南方企业CIO已经进入到企业的决策层当中,但在北方来说还是相对较少的。除了大环境的影响,企业CIO们应该立足企业,把数据转化为企业当中的无形资产,通过数据积累和数据模型帮企业做相关的决策和分析,查找企业不足,提升自己在企业中的作用,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更多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