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ENI金融创新系列访谈第3期】 第7期

杨陆欣: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企业“添翼”

作者:赵贤慧
摘要:企业在规划IT基础架构的时候,就要考虑多个层面的问题,包括业务规划及配套系统、硬件设施以及后期的可扩展性,避免走弯路和重复投入。
杨陆欣: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企业“添翼”

杨陆欣

关于上海人寿

上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首家全国性人身保险公司,依托中国(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环境,创新实践,努力探索走一条传统保险与资产管理相结合、人寿保险与健康保险相结合、保险服务与医疗服务相结合、保险功能与生命产业相结合、国际经验与国人需求相结合的人寿保险公司发展新路。

目前,上海人寿的主要业务还是以传统寿险、健康险为主。作为较早申请到税优健康险资格的保险企业,上海人寿接下来会将税收优惠的健康险作为今年的重要的业务方向,紧跟国家政策,做好保险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在金融监管负面清单方面,我们了解到保监会领导也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有所突破。所以各保险公司接下来会按照监管机构的指导意见有序开展相关工作。信息技术作为保险公司一大助力,也将积极配合业务部门,能够做出创新型成果。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上海人寿作为一家刚刚成立两年的公司,IT基础架构基本搭建完毕,包括业务系统、财务系统等等信息化体系已经基本建立。目前一直也将积极尝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期望可以将这些新技术应用在具体的业务场景环节中,对实现精准定价、精准营销和精细化管理做出贡献

布局企业信息化,需从全局着手

对于企业的IT架构,杨陆欣认为IT建设首先要遵从公司业务发展需要,保证业务的稳定运行。因为初创企业最开始的人力物力都是有限的,最大的精力都是投入到业务开展上面的。所以一些公司可能会在信息系统全部搭建完成后才发现,IT架构不能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要,而到了这个阶段再调整的话,往往需要耗费很大的成本,而且也存在原有架构与新技术、新应用衔接不当的问题。所以,他认为,企业布局信息化,首先要考虑整体的IT架构,充分考虑之后再下手。

经过一系列调查,我们也发现,一些公司最开始往往会建立庞大的信息化体系,将所有的功能都堆砌其中。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业务的扩大,他们会发现核心系统并不能支持业务的开展。所以,企业在规划IT基础架构的时候,就要考虑多个层面的问题,包括业务规划及配套系统、硬件设施以及后期的扩展,都要有所考量。例如,公司可能要上云,那在最初规划硬件基础架构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先投入30%或20%的预算,把大数据的基础平台或云计算的私有云先建立起来。

杨陆欣表示:“对于新公司来讲,由于历史包袱较少,传统技术和新应用可以很快地衔接上,不需要重复的投入,也不用推倒传统的来迎接新技术。要积极尝试,去接触新技术与应用,使得信息技术作为新公司推进有特色的保险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信息技术助力保险机构解决获客难题

对于当下的“新保险”业务来讲,获客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传统的保险,都是个体客户或者带领团队去拜访团体客户。据杨陆欣介绍,目前上海人寿的主要获客渠道还是银保渠道,如何通过互联网手段解决获客难题,也是他们当下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无论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还是移动互联项目,都是为了搭建上海人寿自身的技术平台。他们希望通过互联网这个重要渠道和新的工具来实现获客,以便作为后期获客渠道的重要补充。

对于传统保险,杨陆欣认为互联网保险与其最大的不同还是在产品方面。因为传统保险的要求是大而全,周期也比较长。而互联网保险,则注定要跟其他互联网产业一样,走碎片化、场景化的保险产品,这一点是很关键的。因为互联网保险和传统保险的获客渠道不一样,那对应的产品设计和营销方式也是不同的。互联网保险通过互联网渠道来实现获客,后期的客户服务、产品跟进也都是在互联网实现的。

风险管控,企业要勤修内功、抓重点

杨陆欣表示风险防控是个很大的概念,监管机构一直要求企业要有自己的风险管控体系。从IT角度来讲,企业也必须要有相应的信息安全管控体系。所以,他建议大家可以参考标准的风控管理体系,当下很多大企业已经实施了ISO27000这种标准的体系,参考对照一下可以更加清楚了解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风险。

当然,对于新公司来讲,可能一开始不能完全做标准体系的贯标或者直接在公司层面实施27000的体系。但是可以参照标准体系,将企业信息安全的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只有这样才不会忽略某一个细节或条块。在制定完规章之后,再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相关人员去落地实施。所以整个过程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成的,杨陆欣建议大家初期可以先做一个三年的,然后从主要到次要的逐步搭建实施。

风险防范机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企业勤修内功,一点一点的完善。在这个过程当中,是离不开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但整体范围又太大。所以在实施过程要抓住重点,杨陆欣认为在风控体系中,数据安全是最重要的。因为对于保险公司来讲,数据是最重要的,如何保证数据的生命周期安全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要想最大程度的保证自身和客户的安全,企业首先要有一套自身的应急措施或制度,明确问题出现之后的补救措施。就是说,公司层面要有整体的风险应急措施,对于可能影响到公司的声誉的风险以及IT层面的信息安全等,根据事故轻重划分不同级别,每个级别都安排对应的补救措施,然后再划定具体的流程。有了这套体系之后,每年还需进行相关演练,确保将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到企业的具体流程当中。只有前期准备工作做扎实做好,事故出现后才不会手足无措。

新技术应用以具体业务场景为前提

对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Fintech内容的应用,杨陆欣认为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对于像上海人寿等比较新的企业,可能在最开始进行IT架构规划的时候,就需要把后期的扩展内容考虑进去,避免走弯路。如果接下来需要引进新技术新应用,例如人工智能等,对于企业来讲,最好还是有业务方面的推动。因为只有有了业务的需求点,而不仅仅是从IT部门的角度去推动,新技术才会在企业中得到较快展开。当然,从公司整体层面来讲都希望可以实现创新发展,但在实际应用中最好还是有具体的业务场景为前提。

杨陆欣认为对于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领域,场景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基于互联网产品的碎片化特点,具备相应的场景,推广效果才可能会比较好。就像是人工智能,保险公司中会有很多场景可以用到,例如核保,人工智能就可以代替人工核保;理赔的时候也可以使用人工智能,降低人工的服务成本;还有保险客服等,人工智能在保险业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

其实不仅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也是一样的。目前大家都期望可以借助大数据实现精准的营销和客户定位,但基于现在碎片的产品,想要实现一个精准的定价是很难的。但是如果企业有了大量的数据,以后或许就可以实现产品的精准定价。因为互联网的数据是很多的,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参考其他公司的定价,制定出一个比较有优势的价格。以此类推,未来同样也可以实现企业内部的精细化管理了。

对于区块链,杨陆欣则表示目前还是处于观察学习的阶段。大家现在可能也都在看,观察它在行业中的发展。因为区块链要真正落地实践,还是需要一些大的联盟或者形成一定规模之后,才可能会产生一些效益。杨陆欣也表示,公司虽然比较新,但还是希望可以参与其中,目前也处于积极学习当中。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企业“添翼”

在国家“互联网+”和“双创”战略的不断推进下,行业中都提起了“改革热”。杨陆欣说:“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也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东西。因为从传统的保险服务来讲,我认为是比较生硬和简单的。现在各种创新技术层出不穷,保险产品也在不断丰富,以后可能会做‘一站式’的保险客户服务。例如我们上海人寿,就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方式进行健康险的宣传及获客,那客户购买健康险之后,我们就可以提供相应的健康管理服务。”

这其实跟杨陆欣之前提及的互联网产品理念是一致的。互联网环境下,单一的健康险其实是很碎片化的,但如果我们把附加的服务管理加上去,例如从一开始就给客户提供健康支持、医疗服务,包括日常的一些饮食提醒等增值服务,这样反而会促进客户的健康。客户身体状况变好,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一是出险率降低,二是客户自身风险也确实降低了,因为投保双方都不愿意看到风险的发生,那通过这种增值服务,实际上是实现了一个双赢的局面。所以,杨陆欣表示,未来上海人寿也是希望可以提供给客户创新的一站式的精细化服务,而不是传统的生硬的简单服务。

对于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杨陆欣表示,除了对于具体的金融业务模式的创新,还有另一种提法。其实在当下的环境中,各省市单位为了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号召,提升地方的GDP增长,都建立了一些中小企业孵化园,包括很多大学里面也有。期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一些高附加值、高智能的企业可以快速增长。因为初创型企业最开始都是缺资金的,虽然有银行贷款和风投,但大家也都知道具体操作是比较复杂的,而且也不见得有很好的雏形项目获得很好的资金支持。另外,从传统的金融公司来说,有新的经营服务模式,对于行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利好。杨陆欣说支持孵化创新型企业也是一种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初创型企业要想存活下去,杨陆欣认为首先要具备创新的业务模式,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对于业务模式,他也提到了两种方式,一种完全创新的,开市场先河的方式;另一种是快速复制型的,可能在某个行业中出现新的机遇,然后马上复制粘贴跟上去的,这种也是可行的。所以对于初创型企业,核心的业务模式是很重要的,它决定了是否可以支持这个企业长期发展。其次是企业的管理模式,当企业有了良好的核心竞争力,管理模式是否可以匹配公司的长期发展,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再然后就是资金,如果初创型企业的前两个因素完全具备的话,资金可能也是顺势的事。

金融2017:融合先行、创新与监管齐头并进

谈及互联网金融,杨陆欣表示未来可能慢慢就不会有“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了。他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是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业务的融合。因为当前传统的金融包括上海人寿都是在双手拥抱互联网,通过互联网的思维和运作模式去改变去创新。而那种纯粹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未来可能也需要借助传统的金融业务形式,例如线下的客户服务网点等。因为有些金融服务不可能纯粹依靠线上就实现,单纯依靠线上是不可能做大的。例如保险企业的售后服务,不能仅仅依靠没有温度的互联网,那样太冷漠了。

未来传统企业也可以做互联网,互联网企业也需要学习传统企业的经营方式,大家都是将互联网作为一个重要工具或发展渠道来考量的。另外,在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企业在不断地拥抱创新技术与应用,同时,监管部门也越来越重视行业监管问题。杨陆欣说:“创新和监管对于企业来讲是两个不同的主体。以保险企业为例,大家都在不停地拥抱新技术新应用,但我们也要符合监管机构的监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需要齐头并进。上海人寿作为一家寿险企业,两者更是都不能忽略。所以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无论是互金企业还是传统金融机构,首先要在融合、互相借鉴的基础上,坚持创新并符合监管,最终实现行业的合规发展。”

更多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