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CIO说 第111期

亨达集团CIO曲华平:同样是C2B,亨达的为什么不一样?

作者:ENI
摘要:在制造业服务化的前提下,在细分市场上做足工夫,依靠IT,依靠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创生新的“产品算法”,是非常有用的探索,也是更加可持续的必由之路。

亨达集团CIO 曲华平

  • 二维细分市场,寻求个性化里的规模化形成大规模定制的可持续机制

    日前,ENI经济与信息化网记者采访了亨达集团CIO曲华平先生。访谈的范围很广,从信息系统的建设到大数据的应用,从鞋业的千人一面到千人万面,从渠道到社群。本文从亨达的产品出发,谈鞋子,这个我们熟悉产品的晋阶三部曲,实际上将鞋子的产品形态做了丰富的扩展,同时也自然感知其背后的IT力量。

    通过人群与地域两个维度对产品进行结构化细分,再通过遍布多个城市的终端采集需求,形成“订阅式”可持续的订单形成机制。确保生产现场有一个可靠的规模与节拍。从“货找人”向“人找货”转变,从面向库存生产向面向订单生产转变。

    比如孕妇鞋。山东的妇女脚大,身子也重,怀孕之后往往140、150斤,北京的会偏轻一点,体重也轻一些,到南方可能更轻了。这个区域差异就会形成个性化的需求,但是还是有批量的,针对这一类群体,我们分成区域性的不同产品。这时候小众产品线就能起来了,可能是十个款或者二十个款,分别满足不同人的需要,这是小规模的个性化定制。比如说每一款可能一百双,两百双的规模,就可以说是一双一双的纯个性化定制了,既能把整个流程的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也可以将生产周期与市场需求匹配。

    在门店试穿以及购买之后,我们后期还会持续跟进。体验好,并且愿意的话,可能分享出来;不好的话,告诉我们来做进一步改善。实际上我们发现,在许多城市,我们的孕妇鞋是一个口碑,可能都不需要去做特别推广,做宣传,很多地方的人群仍会觉得是好的生意。

    当然,我们要再进一步,就需要前端采集孕妇的体重、怀孕几个月等明确的信息,比如一个星期之前过来是什么样子的,现在是什么样子的。这样便于系统更精准的提供产品。上百个前端提需求,后端的生产线小规模个性化定制的产品就能及时出去,可能三到五天就能到用户手里,变成了真正的按需、按订单采购的进程。

    这样一来,企业做好标准化就行了,我们更好地管理好每个终端,让它更好为顾客提供体验。体验好了、互动强了之后,新的需求就来了,相关的所有产品都可能会以你这个点为中心做了,相当于新的小红书这样的平台。可能就出来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是一百万人还是一千万人孕妇的专门的平台,有体验,有互动,还能产生持续盈利,产生利润,帮助一个群体更好的生活。

    推而广之,针对孩子、老人,或者某一特定人群,我们都可以进行这样的架构与服务。背后,其实就是需要从大数据来挖,挖每一个人群的人到底需要什么东西。如果你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响应每个人,就相当于开一个很大的卖场,这就不可取。没有办法形成极致的体验和极致的互动,因为只有在一个共同的群体里面才会有共鸣,才能产生比较好的体验。

  • 基于IT跨界思考、边缘创生为普通产品赋能以独特品类抢占消费者心智

    对细分人群进行再度细分与深耕,从生活习惯乃至辅助医疗、辅助保健入手,将特殊需求功能化,将特殊功能产品化。得益于有效的数据采集与科学的分析,实现完全个性化的“量脚定制”。并基于不断增强的大数据积累,形成新的独特的产品品类。

    比如糖尿病人的鞋子。糖尿病患者,是一个特殊也庞大的群体。我们现在做糖尿病人专用的鞋子,每个地区的糖尿病人这种人群,充分了解他的需求,改善他们的方法。而且他们穿好了之后,他们会有很好的体验,因为平时他买不到鞋,我要做买不到鞋的这类人群特殊的产品,他们的需求可能会更强烈一些。

    糖尿病人不能随便穿鞋,主要是要控制对脚的磨损,控制失当,严重的话可能要截肢。需要解决血液循环畅通,保持抵抗力不下降。因为这个特殊的群体不是特别容易买到的合适的鞋。我们现在研究这款特殊的功能性鞋,穿着之后的体验和互动会比较强。

    如果我们针对40岁的人做一款鞋,量身定做,也能做,也符合现在C2B的总体态势,但是不容易集中规模,主要还是痛点不疼。相反,针对有这样功能需求的人,给他量脚定做,改善他的身体状况,基于他现在有一些什么样的问题,通过量脚定做的鞋子可以帮你改变。这不仅是一种定制,还是一种辅助治疗与康复的有效手段。

    这个背后,IT的事情就多了。

  • 立足“用鞋”场景定制值得依赖的“穿鞋解决方案”推进制造业服务化

    从人的一生这个视角出发,挖掘各类场景,并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手段,将“鞋+真正穿鞋的方式”贯穿场景之中,无任是保健、休闲、商务和生活,均予以可靠支持。服务的知识价值稳步大于产品的自身价值,促进企业转型与升级。

    鞋,伴随人的一生,你穿过多少双鞋?你会穿鞋吗?什么场景下穿什么鞋?到底有什么讲究?

    没错。曲华平认为,鞋的用户需要进一步细分,要做充分的小众,个性化的。实际上销售的是解决方案,是体验经济范畴的东西。 就是:“鞋+真正穿鞋的方式”,你是什么脚型应该穿什么鞋,穿完鞋之后每天回家应该怎么洗脚,洗完脚之后的后续动作怎样,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都是在对应一个对你身体的针对性的保健或者对你脚部健康的方案。

    大数据也好,智能也好,肯定不能说每个人的方案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师傅手工给出的。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得出的,一个针对性的,完全针对你个人的一个方案推送给你。

    这说起来好像是天方夜谈,实际上我们在合作的药店里已经开始布局。我们在药店不是放了很多鞋子,主要是一台设备。测量脚步的状态,测量完了之后有一个数据分析,这位顾客现在的站立情况,左右腿的压力分布是不是平衡?是不是一条腿承担身体重量百分之六七十以上,另一条腿不使劲?或者有的人身体后倾压力全在脚跟上,或者前倾压力全在脚掌上;当你身子前倾严重,你的膝盖受力就会很重,长期前倾容易出现膝盖疼或者膝关节磨损严重等问题。

    通过这个测量之后,我们会告诉你一个方案,告诉你应该怎么改善身体前倾的状态,身子后仰的问题等等,包括刚才说的左右不平衡的话也是,左腿承受力大的话,肯定身子向左歪的,脊柱都会有变化,压迫神经,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我们的方案就是告诉大家一个正确的的足部保健的解决方案。在这里就包括针对性的穿鞋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地将客户分类,确定哪个类别能更适合做这个产品的推广。实际上也在持续的积累数据,服务也更精准。

    每个人的场景不一样,办公室,回家,我都应该有一套适合的解决方案,最终是定做的。根据不同的年龄段、作息时间段。为用户的家庭以及个人提供一套穿鞋的方式,可能就是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消费升级,以前成本太高了的方案只能惠及少数人,今后,随着大数据应用的演进,规模化的个性化定制来实现降低成本,最终大家买到的肯定是适合自己的产品。

    在访谈的最后,曲华平再次说到:企业必须从前端,从需求,从跟用户的互动,从用户体验这儿开始,才能真正去制作适合的合适的产品。这个离不开大数据,离不开互联网,离不开一系列的工具,不管是系统也好,还是硬件也好,还是软件也好。

    鞋,耳熟能详;鞋,司空见惯。制造业,突围难题重重。如何走出一条生路?亨达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制造业服务化的前提下,在细分市场上做足工夫,依靠IT,依靠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创生新的“产品算法”,丰富并加持用户的场景,满足特定的途径不容易满足的特殊功能,是非常有用的探索,也是实体经济更有内涵,更加可持续的必由之路。

1 2 3

更多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